人民日報今日發文稱「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你怎麼看?

我忘思戀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這句話說的非常精準。

家庭、家族、民族、國家的傳承,就是一代一代持續不斷、綿延不絕的接力賽。

從早期的計劃生育來說,對於控制人口暴漲也是很有用的一個歷史政策,不然按照我們傳統,現在人口不僅是14億,估計得有十七八億,不管是土地、糧食還是其他資源,承載不了。

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政策,那麼每一個家庭都在操心一大群孩子,經濟發展速度也是不行的,那麼我們生活水平,肯定遠遠不如現在的實際狀況。

但長期計劃生育帶來的後果也是明顯的,就是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這樣未來又給未來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巨大影響。

在這樣情況下,取消計劃生育是對的,鼓勵生育也是好的。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生育的成本是非常之高,那麼國家能夠給新增人口,什麼樣的保障?

現在是住房貴、教育貴、醫療貴,什麼都貴。年輕人生活壓力及其巨大,但國家只有鼓勵生育的口號,沒有鼓勵生育的具體措施,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經濟實力急劇提高,那麼可以在社會保障上有更多的投入,包括生育保障,醫療、教育保障。

但現在,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住房產業化,多少個人生的起?生的起的家庭,多少人能養的起?養的起的,多少人能夠育的起?

生、養、育,是不同的概念,可以說,現在從懷孕開始,到培養孩子成才,經濟成本非常之高,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國家應該在鼓勵生育這個口號之外,要有具體的鼓勵措施,不僅在於給生娃本身的具體鼓勵措施,比如生育補貼等等,還要建立一個系統的、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讓處於育齡的年輕夫婦無後顧之憂,這才是更為重要的。

單純提倡口號是沒有用的,單純的雞湯灌輸也是沒有多少效果的,還是要給未來一個公平、穩定、持久的信心才是合適的。


波士財經


作為剛有二娃的老爸,看到《人民日報》這等高度肯定生娃一事,還是很振奮的。既然,生娃都成了國事了,我們是不是有了國家賦予的榮耀呢?

未必吧。

在過去幾十年裡,計劃生育宣傳的是優生優育、獨生子女政策,現在“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意思是鼓勵生二胎,三胎了。當年有獨生子女獎勵,現在二娃三娃也想推行獎勵,環境不同,難度不同了。

且不說沒有那麼多財政做這個事。以前用父母親的工作、事業前途來卡獨生子女政策,但農村生老二、老三的不在少數。現在若實行獎勵的話,依舊是農村生二娃、三娃的在多數,它鼓勵不了一二線城市壓力重重的上班族,只能說在城市和農村中來一次重新分配。

如果想著縮短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把生娃事上升到這樣的高度才成。

一線城市如北京,醫療、教育、住房等都有更嚴格的條件,戶籍的重要性重新被提及,一方面是鼓勵生更多娃,另一方面戶籍制度更加嚴苛。所以你說一線城市到底是鼓勵了,還是限制了呢?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感觸和理解。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還是別太受宏觀政策左右了。生娃是家裡的事,這是最重要的。

你想養更多的孩子,你認為從中有所奉獻,能承擔責任,能帶來家庭樂趣,能養得起,你就生吧。國家政策只是一個補充,至於補充的幾百塊錢,或者醫療教育政策有傾斜,那都是因為要轉化之前計劃生育的思維習慣,是相關人員的事,對我們新晉父母,關係不大也。


財經作家邱恆明


生娃,看似家事,實則國事,如果沒有N年前放開生育的重大戰略,何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人口紅利,中國經濟又何來高速發展的40年,國家的穩定是每個人發展的基礎環境,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時代而獨立發展,同呼吸、共命運這話一點沒錯。

七八十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沒錯,人口太多了調節一下很正常,但由於節奏以及數量把握不當,造成當下時代大眾對於生娃問題的恐懼,生不起成為大眾最熱議的話題。

生不起一方面來源於高房價,民間把房價稱之為避孕藥非常形象;而另一方面,之前全社會的一胎制度,造成父母、四個老人對於一個孩子強大的培養需求,從而催生了各種教育、以及培訓行業的崛起,需求旺盛、供給端價格自然持續增加;還有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到來,都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挑戰。

正因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2015年的10月29日全面放開二胎,這意味著中國堅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開始鬆動,之後更是放開生育尺度,不僅二胎、三胎都可以,可見對於人口戰略的緊迫感。

不過,這種政策的放開,有點救火的感覺,並不是在大眾生的起時候做戰略規劃,而是大眾都生不起的才鼓勵生育,而這樣的鼓勵是否來的過於遲緩,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從放開生育後的效果來看,嚴重不達預期已經說明了問題。

綜上,既然國家鼓勵,生的起的人趕緊生,能生多少生多少,只要你經濟能夠承受;而生不起的人再鼓勵可能也力不從心!




天檀


生娃從來都不是私事,家事,而是國事,天下事。

想當年,計劃生育可是基本國策呀。計劃生育三十年來,少生了4億人。

然而,時過境遷,出生率不斷下沉卻成為經濟攔路虎。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開始不斷髮酵。如果生育率過低,就會引發人口老齡化,未福先老,青年人負擔加重,社會消費不振,社保壓力山大。孩子生少了,那麼到了下一代,領社保的人多,交社保的人少,特別是隨著人均壽命延長,這一問題將不斷加劇。生孩子成了一件全社會聚焦的大事,所謂國事。

從放開雙獨,單獨,到家庭二胎化,全面放開生育已然水到渠成。但是,年輕人似乎並不買賬。是呀,六個錢包都拿來買房了,怎麼生娃?怎麼多生娃?孩子可不是一生了之。尤其是在大城市,教育支出是中產的標配,教育成本驚人。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加上各類託管班課外班輔導班,一個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基本以十萬計。

看來不光生娃是國事,養娃應該也是國事。要消除生娃恐懼症,不能僅僅靠家庭自身經濟能力,還應該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


不能因為生娃養娃,多生娃多養娃,就影響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史晨昱


上個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中國少生了4億人,現在低出生率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人口不斷地老齡化,無論是2013年放開的單獨二胎還是2015年放開的全面二胎,提不起中國人生育二胎的慾望。

其實放眼全球也是這樣,低生育率一旦形成很難得到提升。自從放開二胎政策以來,也有不少身邊的朋友高齡生子的,但所佔比例還是比較少,多數人不生了,因為一是生了養不起,二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不想冒險生了。

以前國家提倡少生,優育,是為了緩解人口對於資源環境的壓力,現在國家提倡二胎,是要應對老齡化加劇,中國人口大約在2012年走過了劉易斯拐點,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褪去。所以像遼寧省這樣人口淨流出的省份出臺了鼓勵老年人創業,鼓勵年輕人生孩子的舉措。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不能只靠號召大家生孩子,而是要有具體措施,生的起,養得起,比如說教育,醫療等等。


艾米米


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這句話沒有錯。從單個家庭來說,確實是家事,但是從國家宏觀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國家不鼓勵生育,從現在開始,僅幾十年的功夫,老齡化社會就會到來。那時僅養老這一塊就會成為國家的巨大問題,同時由於年輕人少又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下降,面對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不重視二孩生育問題,中國的良性發展將會呈現不可持續性。

但是擺在單個家庭眼前的麻煩事很多,最為重要的就是養育二孩的經濟成本,已經成為相當多家庭的負擔。想生容易,可是養和育就有困難了。目前從遼寧省發佈的政策來看,雖然已經有一定的優惠,但是還遠遠不夠。但不管怎麼說,遼寧省帶了個好頭,讓想生二胎的普通百姓家庭看到了希望。

從目前普通家庭養育孩子支出情況來看,壓力最大的是教育、醫療、住房,只有打開這三大塊的瓶頸,二胎生育自然就水到匯成了。看來,需要國家對二胎在這三塊的補貼要下大功夫才行。以目前國家實力來講,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必須要有配套政策和法規做為依據,才能使補貼變為現實,否則,只是美好的願景。


韓國成老師


此一時彼一時,以山東為例,四五年前生二胎,城鎮戶口動輒需要繳納15-20萬元社會撫養費。如今很多人生不起養不起了,生娃居然成了國事。


其實鼓勵二胎生育,設置各種配套,是把問題複雜化了,並且註定收效甚微。


財智成功曾經說過,城市裡剩女多,往往是因為剩女們要求太高。農村光棍多,則往往是因為光棍們不夠有錢。其實說來說去,還是錢夠不夠多的問題。


養二胎,家裡房子小了住不開。兩口子和小娃一個屋,大娃一個屋,老人來幫帶孩子也需要一個屋。而孩子大了也需要自己的空間,三居室就很有必要。按如今的房價,買套三居室不吃不喝都要20多年的家庭收入,想改善居住環境,則需要大筆的支出。


國產奶粉十年時間依然沒有挽回消費者信心,進口奶粉一個月下來就要千八百元。

公立幼兒園往往進不去,私立幼兒園即使是小城市也要一千多元。

衣服、鞋帽、玩具,大點還要學特長。

養育一個孩子,跟供半套房子也差不多了,更不要說孩子大了還要幫著買房。


不管再怎麼鼓勵二胎,最終都要變成一個錢字。那麼,一個月能補多少錢呢?


醫療、教育、住房上是可以補助,但是如何保證最後一定是補到二胎家庭身上,而不是成為一小撮人的福利?如果摺合成錢,真的能抵得上一個月發200元錢嗎?


說來說去,與其把問題複雜化,不如多建一些公辦幼兒園,然後讓房價迴歸理性。


何為理性房價,就是當地人均月收入能在當地買一平米商品房。只有房價便宜了,大家才能每月有錢富餘,光棍們才容易買房娶媳婦。而家庭收入不用大半還了房貸,才能有錢拉動消費,才能敢去要二胎。


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人民日報啊,該宣傳一下合理的房價應該是多少了,而不是鼓勵生二胎。


兒女雙全,子女有伴,不是你鼓勵生就會生,唯有家庭經濟狀況夠好,才是生二胎的關鍵,如今,關鍵就是房價。


縱觀歷史,凡是生育率出現下降後,幾乎每月調頭向上的先例。

如果已經有壓力,孩子一個就好,且生且珍惜。


財智成功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遼寧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還是生二孩問題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的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人口問題越來越成為風口浪尖的問題,8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鼓勵政策不能畫餅充飢》再次把這個問題作為了討論的焦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啥放開了二孩還是沒幾個人敢生?

一、為什麼說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8月6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評論員文章,這篇名為《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鼓勵政策不能畫餅充飢》的文章明確表示,低出生率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開始不斷顯現。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已經用完,老齡化加劇,用工成本上升,社會保障壓力大……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僅靠家庭自覺,還應該制定更為完整的體制機制。說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

這句話真的擊中了多少人的痛點,誠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一孩政策成為了中國的重要政策,當時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成為了那個年代特殊的記憶符號。從一孩政策實施以來的三十多年裡,中國少生了4億人口,從人口承載力的角度來說,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環境資源的的壓力,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那個歷史時期的角度來看,這個政策其實無可厚非。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長期一孩政策的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出來,2018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中國2017年新生人口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這是中國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標誌性事件,面對著人口的越來越少,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速,一些地方著急了,類似於遼寧這樣的省份開始了全面向人口老齡化宣戰的步伐。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但是如今已經到了2018年的今天,為什麼當時被寄予厚望的二孩政策卻似乎沒能起到它該有作用,2017年的人口出生率不僅沒能上升,反而出現了下降,人口減少了63萬人,而2017年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這個數據可以顯示,如果沒有全面二孩,中國的人口下降估計會更加嚴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孩都不敢生了?為什麼二孩也沒多少人敢生呢?

二、為啥二孩沒多少人敢生?

看到統計數據,很多人都會覺得很奇怪,被我們寄予厚望的二孩政策似乎真的沒能起到它該有的效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分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會有著自然下降的趨勢。縱觀全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有著一個歷史的下降趨勢,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性的趨勢,究其根源在於,經濟越發達人民的教育程度越高,從而對於孩子的養育也在不斷精細化,原先低質量的人口素質在不斷提升,最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少生孩子,這個趨勢在歐洲、日本、韓國等經濟較為發達的經濟體是普遍存在的,幾乎任何一個經濟發展的國家都在重複這個趨勢,所以即使沒有一孩政策,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會必然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來。

另一方面,隨著人口城鎮化的發展,孩子的養育成本也在逐漸攀升,原先在農村只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但是在城市卻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原因可以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市所引發的高昂的人口養育成本。在經濟學上有一句很經典的名言“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藥”,誠然,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城市的人口規模不斷地放大,但是與之同時而來的就是人口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僅以教育為例,中國是一個尊師重教的民族,我們從孟母三遷開始就從了都不會吝嗇在孩子的教育上進行投資,然而現在的所謂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淪為了一場教育的軍備競賽,學校所能提供的教育僅僅是一個最基礎的教育,幾乎所有的孩子家長都會拼了命的在給孩子更多的教育機會和資源的投入,看到周圍父母的投入,在比拼心理的作用下,父母只能不斷升級自身給孩子提供的教育水平,從興趣班到國際夏令營乃至於海外遊學,從課程教輔到奧林匹克競賽再到國際大賽,每一步都將耗費巨大的金錢,再加上醫療、學區房等等壓力,對於父母來說能夠負擔一個孩子養育都是個問題,別說第二個孩子了。

二是已經形成的畸形的職場制度。由於中國的一孩政策,伴隨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這就導致了中國現階段所有的職場制度都是根據一孩所決定的,大多數企業都沒有為企業的員工生二胎做好準備,對於企業來說,每個人都是企業的成本,如果你不能給企業帶來最直接的效益,企業就有一萬個理由放棄你這個人。這件事在女性職場中更是明顯,如今隨著全面二孩的出現,職場對於女性的偏見正在與日俱增,對於未婚女性來說,你就是公司的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結婚生子,對於已婚女性來說,你結婚生子的可能性日益增大,那麼企業將有可能在將近一年多的時間內支付給女性工資,卻沒有一個能夠正常工作的員工,對於已經有了一孩的女性來說,甚至你會成為隨時二孩的“定時炸彈”,企業會擔心你什麼時候又要突然休產假,對於已經生過二孩的女性來說,更非常容易被領導扣上已經沒有精力在工作上的帽子。所以,現階段職場對於女性的歧視正在無形中增加,這就是人口和職場制度的尖銳矛盾。

三是高房價擠壓的消費力。說到養育成本、說到職場制度這都是影響人口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房價,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家裡增加了一口人必然需要增加居住的面積,然而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之前由於長期一孩,二居室是標準的剛需住房,然而現在二孩了之後,三居室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剛需,但是房地產市場高昂的價格,讓買三居室是一件談何容易的事情。即使家庭咬牙買下了三居室,高昂的房貸和住房壓力必然會嚴重抑制家庭的消費,為了保證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可能放棄二孩才是很多家庭的選擇。此外,孩子如果長大成人了,家裡還要考慮給孩子的住房問題,現在的房價體系,需要孩子依賴“6個錢包”才能支撐的起,這也是很多家庭一聽生男孩就愁眉不展的原因(戲稱男孩是建設銀行,女孩是招商銀行)。

綜上所述,雖然大家都知道生娃是家事更是國事,但是真正敢生又生得起的人又有幾個呢?


瀚海觀察


是國事不錯,更是每個人的家事。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農村人口逐步從農村遷移到城鎮、城市,物價、教育、醫療成本隨著水漲船高,每個家庭在考慮生二胎的時候,都會算一筆經濟賬,部分家庭確實存在養不起的問題,固定工資,房貸、車貸、贍養父母等各種支出都會壓垮中年男人,前些日子中興工程師跳樓,妻子生了二胎後,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

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是個大勢所趨,未富先老,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以為放開二胎會導致二胎潮,然而事實數據很打臉,生育高峰遲遲不來,絕大多數都很謹慎,現在又有說法,全面放開。我估計可能性不大,中國的國情決定了。

放開二胎政策不等於落實,後續必須出臺鼓勵措施,遼寧出臺的政策,其他省份需要跟進,像延長哺乳期,提高二胎家庭的補貼等多方面支持生二胎。不能光喊口號,老百姓還是講柴米油鹽的實際。


星空璀璨奪目520


既然人民日報都說了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那自然是相當靠譜的,但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或者“母親”呢?現實中管生不管養的人,也並不是很鮮見。

都知道生娃容易,養娃難,很多人不願生,主要還是因為養娃成本太高,只能在在“後繼有人”和“基本小康”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那麼養個孩子真的有這麼難嗎?

讓一個孩子長大很容易,讓他很好的長大那就難了,尤其是城市裡的夫妻,他們很多原本是不屬於這個城市的,而是經過多年漂泊,用了“六個錢包”才在這個城市穩定下來,僅僅是擁有一套房子那是不夠的,他們想要車,想要每年有各種旅遊,想要有品質的生活,這就不得不在生幾個娃上做考慮了。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娃多,都是靠天賦成長的,大家都一樣,沒什麼差別。現在呢講究優育,這也是國家教的,精準培養:玩具費,早教費,學習各種才藝的費,保姆費,學區費,幼兒園的費,小學中學大學的費用,留學費,買房結婚費等等。這些費用已經掏空了家庭的大部分積蓄,更別說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了,而就在此時你也會發現,曾經支援過你的“四個錢包”也到了你要回報的時候,真是鴨梨山大啊,如此情形怎麼還想要個二娃。

在需要人口生育而生育不足的時候,國家站了出來,要擔起這個責任,不過也確實應該擔起這個責任。心病還需心要醫,口號喊的響,政策也應跟的上,尤其是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能夠切切實實的做到降低養育二孩的負擔。

政策的制定要有科學發展觀念,要有長遠的眼光,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方案。從“生育”到“養老”再到“二孩”,很多人都經歷著人口政策變化的歷程,從“恐慌”到“無慮”再到“無奈”,很多人也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政策變化帶了的影響,只有一個長期、穩定、可靠的政策才能夠慢慢的改變人的思維和觀念,才能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