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魏失郭嘉、蜀失龐統、吳失周瑜,哪個的影響最大?爲什麼?

雲飄天空峰立大地


這裡我們只談演義,不談正史。為什麼呢?因為根據正史,無論三國志也好,資治通鑑也好,對龐統、郭嘉、周瑜的定位,和演義裡面差距太大。比如說郭嘉,雖說《三國志》對他個人的評價很高,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但是在《三國志》中,陳壽將荀彧、荀攸、賈詡歸為一傳,而將程昱、郭嘉與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這些第二梯隊的謀士放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對郭嘉能力的蓋棺定論。實際上曹操在戰略上更依賴荀彧,在謀略上更依賴賈詡,在戰術上更依賴荀攸,郭嘉被定為鬼才,其實他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於對時局的判斷上。後世人對郭嘉的評價很高,基本上都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尤其是曹操那句“若奉孝在,安能讓我有此慘敗”。其實這句話正史裡面是沒有的。所以,如果按照正史來比,沒法比,我們只按照演義來說。

按照演義,郭嘉是曹操第一謀士,也是他對外作戰的主要依靠;周瑜是肱骨之臣,也是東吳第一謀士;龐統雖然來到劉備陣營時間不長,但是也是劉備入川具體實施路線的總策劃人和執行人。所以我們來比較一下失去他們三個,對三個陣營的影響有多大。如果我排序,那麼應該是龐統影響最大,郭嘉第二,周瑜第三。

為什麼這樣排呢?因為他們三個所承擔的歷史責任不一樣。

首先,曹操和劉備都是志在統一中國的,而孫權始終就是以偏安一隅為主要目標。曹操前期一帆風順,降劉秀、滅呂布、討袁術、徵袁紹……可以說他是最先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但是以郭嘉的失去為節點,後期曹操的作戰多數都是不利的。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大敗而歸,最好的結果都是艱難險勝。赤壁之戰的失利,征討馬超差點丟了命,漢中沒奪過來,曹操從西、南兩個方向都受到了極大的阻力。所以郭嘉的失去,對曹操的打擊還是非常大的。

但是個人認為曹操不能統一中國,郭嘉還不是最關鍵的。因為他五大謀士,其他四個都在啊,尤其是賈詡在。賈詡的軍事水平一點不比郭嘉差,甚至還比他強。但是他為什麼後期諸事不順呢?我覺得主要三個方面,第一個,他有點驕傲自大了。赤壁之戰程昱、荀攸他們多次獻計,曹操不聽啊!他要是像早期那麼虛懷若谷,怎麼會慘敗?最後把責任推給死去的郭嘉,這有點甩責任的意思了。第二個呢,就是曹操後期動了篡漢的思想了。早期的曹操,能夠招攬人才,說白了是打著朝廷的幌子的。到後期,他對漢室越來越不尊重,大家都看在眼裡,人們都不想投靠了。赤壁之後,曹操幾乎沒再招納什麼頂級人才,就是這個原因;第三呢,就是受到士族階層的壓力越來越大。前期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說實在是損害了士族的利益的。隨著北方政權的穩固,士族階層一定會反擊的。這時候曹操是內憂外患,哪裡還有精力統一中國呢?所以說,郭嘉死不死,對曹操影響真的沒有那麼大。

相比於曹操失去郭嘉,那麼劉備失去龐統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我們知道前期三者當中,劉備勢力最小。在諸葛亮為他制定的戰略裡面,首先入川以獲得穩固的戰略後方,然後等待天下形式大變的時候,從益州和荊州兩個方向北伐,最後統一中國。實際上在這個戰略裡面,益州出兵主要還是牽制,而主攻方向一定是放在荊州的。原因很簡單,自古蜀地進去容易出來難。項羽為什麼要把劉邦封在蜀地?因為他就想封死劉邦。但是劉邦聰明啊,他根本沒進去,就在邊上蹲著,趁著項羽不注意快速佔領了關中,這才是劉邦一統天下的根本基地。劉備入川的確能獲得穩固後方,但是想打出去太難了,所以荊州是最關鍵的。而龐統的死去,劉備不得不把荊州的精銳尤其是諸葛亮調到四川,這導致荊州空虛。光靠一個關羽,肯定是守不住的。最後劉備得到了四川,但是卻很快失去了荊州,整個蜀漢被封在了四川盆地裡出不來,向東被陸遜打回去,向北屢次三番的失敗。最後蜀國越打越弱,這也是蜀國最先滅亡的原因。試想如果龐統不死,由他和法正主要負責西川事務,由諸葛亮輔佐關羽經略荊州事務,那麼劉備將一躍成為三國最強大的一股力量。在曹操後期的時候,劉備藉著“清君側、剿漢賊、狂復漢室”的口號,從西、南兩個方向討伐曹操,是有很大的幾率成功的。但是龐統的死,打亂了這一切的一切,這才造成了劉備的悲劇、諸葛亮的悲劇、蜀漢的悲劇。所以說龐統的死影響是最大的。

至於周瑜嗎, 個人認為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本來孫權就明白自己沒有父兄的雄才大略,他只是安心的做個守成之君。又有長江天險,所以有魯肅也好、呂蒙也好、陸遜也好,足夠保江東平安了。沒準周瑜不死,後期和孫權的矛盾會越來越大,鬧不好還君臣分離也不無可能。

不過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註定的,人力畢竟不能勝天,古今多少事,最終都付笑談中而已!

 

 


A0000小米先生


從實際出發郭嘉的死對魏的影響最大!為什麼這樣說呢:第一從結構上說魏,吳的失去郭嘉和周瑜相當於謀主(郭嘉)和統帥(周瑜)而劉備失去了的龐統在蜀漢中的地位並沒有被確立!我們以漢初三傑為例,張良相當於總參謀長兼李可農的角色,蕭何相當於國務院總理兼中組部部長,韓信相當於三軍統帥!而曹魏本身就是缺失性三人組郭嘉相當於張良,荀彧相當於蕭何(比較弱)需要程煜幫忙!統帥是曹操!郭嘉的謀主地位無可取代!戰略規劃和大方向的制定都需要郭嘉的決定!從曹操在拿下襄陽後的信心過足後的幾點失誤就可以看出在曹魏陣營中郭嘉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再說說東吳的三駕馬車周瑜屬於統帥加一半謀主!這於周瑜所在東吳最早支持孫家兄弟二主但地位過高有關!在東吳的孫權時期周瑜的權力已經被邊緣化和他主動的放逐化!所以才有外事不決問周瑜的成言!周瑜當時已經沒有了吳國的大部份決定權了!地位當然不能和郭嘉相比!同時東吳三駕馬車中的國務院總理角色的張昭的投降派做法不可能只是臨時起意!他們三人不能和國君統一思想決定了東吳只能防守沒有實力進去。同時魯肅這位謀主強於戰略弱於交集在發言的統治力上的缺乏權威性!最後說說龐統。龐統當時在劉備政權中的位置最尷尬!諸葛聖人當時已經確立了在後來的蜀漢政權中的謀主和總理的角色!以諸葛聖人的行事風格根本不可能讓出這兩個角色!這也是後來劉備出戰以法正為謀主的根本原因!龐統如果佔領了蜀中劉備和諸葛聖人會讓出一定的權力而當時龐統最多被軍方有質疑的軍區司令(諸葛聖人在反擊曹魏的赤壁之戰等一系列戰鬥中的光環太過晃眼)!所以我說地位和對後期三國的走向上郭嘉的死大於周瑜!周瑜的死大於龐統!因為前兩者在本方位置不可替代而龐統可以說還走在獲得地位的路上!我們看看他們各自的繼任者的表現吧:程煜沒有謀主的軍事創意!賈詡總是以保命,不出頭為第一要務!而魯肅有謀主的思維沒有統帥的殺伐!


不知離愁


周瑜,必須是周瑜。

首先需要肯定是,這三個人在各自的陣營裡面影響力都很大,都是絕對的股肱之臣。

但郭嘉和龐統的貢獻多偏向軍事,周瑜則是真正軍政兩道都有傑出貢獻。

先說郭嘉,郭嘉的地位自不必提,那是真正的天才軍師,極擅長鬼謀,出險招,在曹操的前期,出力頗多,在對呂布袁紹作戰上表現活躍。

但需要指出的是,郭嘉更像是曹操的心腹和小老弟,是知己。郭嘉的官職是軍師祭酒,這是曹操自己創造的官位,沒有什麼實權,就是曹操的行軍跟班,貼身秘書。

而且,曹魏前期有所謂“五謀主”的說法,荀彧等人都是奇才,謀略水平一點不輸給郭嘉,只是說,郭嘉在這批人裡面也有自己的風格(這在聰明人扎堆的曹魏集團裡面已經很牛了),但說他是最牛逼的曹魏謀士,欠妥,缺乏依據。

至少,荀彧叔侄在穩定內政對外戰略上的貢獻就不輸給郭嘉,何況郭嘉早死,其死後曹魏集團照樣蒸蒸日上,只不過演義裡面把他的死和赤壁之戰綁定了,這並不公允,赤壁之戰前曹魏的主力謀士都有做出過合理的判斷只是曹操太想統一南方,沒聽罷了。

再來看龐統。

可以肯定地說,這哥們是個狠角色。

當時他因為貌醜被劉備派去做縣令,消極怠工,等張飛問罪再一口氣爆發,一天把積壓的案件全部搞定(估計這也是他欲擒故縱的套路),可以說他的內政水平不差。

何況他在軍事上比孔明更得劉備重用,取四川的核心謀士,首推龐統。當然,你可以說那是因為孔明要協助鎮守荊州,但龐統死後,法正又成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真正做得其實是蕭何那樣的工作。搞後勤管內政。

做個比較的話,龐統才是劉備的郭嘉,孔明更像是劉備的荀彧一樣。

龐統協助劉備入蜀,從戰略上看,確實高瞻遠矚,算是執行《隆中對》的戰略方針,取四川自立。儘管龐統已死,但劉備入蜀的步伐在他之前的籌謀下也已是不可阻擋了,龐統生命中的最大成績,與蜀漢政權順利奪取根據地牢牢捆綁在一起,是當之無愧的股肱。

可惜,和郭嘉一樣,龐統死於流矢,過早退出了歷史舞臺,後世影響有限。

再說周瑜,周瑜在江東集團的影響力是前兩位在各自集團無法比擬的。

首先他資歷老,是孫策的兄弟,陪伴他打下了江東基業,是元老級重臣。

其次他的影響力遍佈軍政兩道,自己是儒將,文能安民武能治軍的全能人才,這種超級英雄在三國裡屈指可數每一個都是大神。

孫權即位伊始,他和張昭帶頭行臣子禮,硬是讓孫權得以挺直腰桿做主人。周瑜對江東集團的政治影響力可見一斑。

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國曆史走向的決定性戰役,這一場如果曹魏贏了,那麼歷史將提前進入曹魏王朝,曹氏和夏侯氏共天下。正是因為孫劉聯軍打贏了,才為未來數十年各自集團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爭取到了時間。

可以說,這場戰爭決定性人物就是周瑜,而劉備軍在這場戰鬥中更多是扮演輔助主力進軍的角色,像二爺三爺都是配合孫吳軍作戰的友軍,周瑜才是聯軍真正指揮者。

所以,就個人戰績來說,周瑜的影響力在前二位之上,他的死對孫吳損失巨大。


大蔥侃侃侃


魏失郭嘉,影響最大,原因有如下,郭嘉死於徵烏桓。後年就發生赤壁之戰,按郭嘉看法,一定會阻止曹操南征。轉而支持劉表,劉璋。抗衡東吳,壓制劉備。全力往西北,漢中,漠北發展。北方進入生產大發展。在政治上求賢令不大可能出現。曹丕能否上位不得而知。曹衝也不大可能十二歲而亡,周不疑不死。司馬懿可有出頭之日????

一東漢末年西涼軍都是強軍,常期對羌人做戰,實力強悍。加上馬匹供應也是曹軍必須品。西北是曹魏發展重點。後面的羌族之亂,馬超……分散了曹魏多少精力。

漢中是西漢發源地,北通關中,南下西蜀,兵家必爭之地。秦漢都是擁有漢中,才一統天下。漢中是比荊州更重要的一地。中華歷朝歷代沒有誰失漢中能一統的。漢中實際戰略性遠在荊州之上,包括後來的晉先滅蜀漢,後滅東吳。宋也是先滅蜀,再打南方。可見巴蜀戰略格局重要,而打巴蜀必須漢中在手中,漢中實際地位位列第一。

漠北是中原大患,匈奴以來,北方要想安穩漠北必定掃蕩一清。也符合當時曹魏利益。北方大後方安穩,才能全力南下。郭嘉力主徵烏桓也是出於這樣考慮。

郭嘉對劉表,劉璋拉攏。是對兩人心性瞭解而做出最合理安排,從袁術稱帝,官渡之戰。郭嘉獻策可見,劉表所作所為,可見分析之準確。曹魏還有漢獻帝這張大脾對劉室宗親。許以劉室宗親榮華富貴,尊崇地位。可不動刀兵收荊,益兩州。

兵發荊州是下策中下策。郭嘉在世,一定全力反對。那怕劉表去世。劉琮,劉瑁二劉之爭。大漢朝廷大義之下,還不是玩弄於鼓掌之中。各州牧首須得朝廷認可策封,二劉必需強力外援相助,方可作實其位。劉琮拉劉備,劉瑁的外援不言而喻了。發兵強取荊州下策也。反讓東吳唇亡齒寒,拉劉備結盟制衡曹魏。

劉璋更不說了,才能嚴重不足。一張詔書定其心安片刻既成。

郭嘉死後,赤壁兵敗,曹操發求賢令。可見曹魏頂級謀士缺乏。郭嘉本身出身寒門,他為寒門出仕提供榜樣。也可制衡士族門閥。保證曹魏政治,軍事,官吏,法案……不受到士族門閥把持與掌控。曹丕後來大用士族,反讓曹魏快速滅亡很有關係。

曹氏內部爭權上位,郭嘉在時,可很好幫助曹操解決。郭嘉一定立長,立賢。立長,曹丕登位也不會殺弟,讓大權落於外人之險。立賢,曹衝之慧,力壓眾人,無人能欺。

郭嘉一死,兵敗赤壁,政亡門閥,奪位之爭。曹魏之殤。

曹操問荀彧,戲志才之後,誰人可當重任,荀彧推薦郭嘉。郭嘉在時,不管是徵徐州之慘敗,全州皆反,只餘三地,後全復。還是官渡之危。河北之役得失。郭嘉表現出謀士該有水準。


雲無相22974309


個人覺得蜀失龐統影響最大,原因如下。

蜀國一向國小力衰,臥龍鳳雛可謂劉備的左膀右臂。鳳雛死後,劉備相當於失去了左手,當時就被困在蜀地進退維谷。只得調孔明入川,讓關羽獨守荊州。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荊州丟了,關羽死了,劉關張相繼亡命,蜀漢就此天數一定,淪為偏幫。而後來的影響更加深遠,諸葛亮分身無術,東奔西走,最後獨力難支活活累死了……蜀國也就完了。

而反觀曹魏,郭嘉當世鬼才,幾乎一人定北方。年輕時候的曹操廣納賢良,知人善用,能夠聽從謀士良言。不只有郭嘉,對荀彧荀攸等人也是言聽計從。所以戰無不勝,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而統一北方之後,雖然郭嘉死了,但是曹操依然有數百謀士,然而曹操膨脹了,他變得剛愎自用。赤壁大戰之時,即使郭奉孝在,曹操依然會被狂妄矇蔽雙眼,註定一敗。其老年以後更是連膽量也沒了,被關羽嚇得要遷都。自己老糊塗了,跟郭嘉在不在沒關係。如果郭奉孝在,恐怕跟荀彧的下場一樣了!

而東吳素來人才輩出,周郎,魯肅,呂蒙,陸遜一脈相承,使東吳始終屹立不倒。關鍵人家還團結一心,堅持戰略方針不變!所以周瑜死了,反而成就了一段佳話千古流傳,對三國格局和東吳國運沒有根本性的影響。而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橋段,是往孔明臉上貼金,也是為孔明爭得赤壁大戰的一點功勞。實際上我看,三國周郎赤壁,應當沒諸葛亮什麼事兒。劉備賴人家荊州不對,最後都得到報應了。扯遠了……

個人愚見,歡迎批評指正。


社會主義小書童


個人覺得周瑜>郭嘉>龐統

龐統名氣和功績難以吻合,龐統在赤壁之戰才正式出場,做的貢獻一是出連環計坑了曹老闆,但是講道理,赤壁之戰周瑜主攻,臥龍鳳雛只是助攻罷了

二是治理小縣信手拈來,半日斷百案,但是三國時期國士之才多如牛毛,蜀漢的諸葛,曹魏的荀彧,東吳的魯肅,袁紹的田豐皆精通內政,治大國如烹小鮮,並不能表現其過人的才華

三是進言取西川,但是這本來就是出師表規劃之一,只能說大才間英雄所見略同

在談談郭嘉,其實郭嘉的實際功績也很難平判,因為曹老闆手下的重謀實在太多了,所以很難一個人說領全功,比如最出名的官渡“十勝十敗論”幫曹老闆穩固了信心,但荀彧也早在出徵前就說過袁紹兵雖眾而法令不整肅,田豐剛愎而好犯上,許攸貪婪而不檢束,審配專權而無謀,逢紀果決而剛愎自用,這兩人料理後方,如果許攸家犯了法,一定不會放過,不寬縱,許攸必然叛變。至於顏良、文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可以一戰而擒!所以曹魏五謀臣這種黃金組合所見大致相同,很難把他們的功績拆開

但是有說過,郭嘉生活很放蕩,陳群打小報告,曹老闆表面上表揚陳群,背地裡和郭嘉一起吃喝嫖賭,赤壁之戰那句“若使郭奉孝在,不使孤自此”並不是說隨軍的陳昱,荀攸不如郭嘉,而是郭嘉和曹操亦臣亦友,只有超越君臣的關係才能阻止曹操無法控制自大狂妄

最後討論下週瑜,孫策能靠三千兵馬打下偌大江東,公瑾居功至偉,而孫策活著的時候,靠的是霸者手段,在中間做和事老,讓世家為其所驅的也是周瑜,孫策被暗殺,也是周瑜的鼎力支持才讓弱冠孫權得以統御江東,周瑜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才“上馬統軍安天下,下馬安邦定乾坤”

赤壁之火燒出了三分天下,而且周瑜並不是“氣死”的而是病逝的,和魯肅的三分天下不同,周瑜想的“二分天下”和曹老闆隔江而治,周瑜病死於入川的途中,如果沒有的話,益州劉備如何能爭得過東吳


破碎軌跡


漢失龐統損失最大,曹魏失郭嘉還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吳失周瑜後繼魯肅、呂蒙、陸遜,漢失龐統就只剩諸葛亮和法正了。龐統陣亡直接導致諸葛亮離開荊州,導致荊州佈局倉促,沒有諸葛亮這樣的內政高手、在荊州和世家大族有密切關係、善於協調人際關係的人坐鎮,導致關羽北伐被偷塔,眾叛親離,兵敗身亡,蜀漢至此衰敗。若龐統不死,益州戰事再焦灼,也不至於諸葛亮離開荊州,充其量還是張飛、趙雲、輔匡等人支援益州,諸葛亮坐鎮荊州,可以充分給關羽北伐提供糧草輜重,關羽就不至於要憑藉假節鉞的權力對供奶不足的糜芳、傅士仁清算,他們也不會在關鍵時刻投降,諸葛亮和荊州蒯氏(蒯祺是其姐夫),蔡氏(丈母孃是蔡家人)、黃氏(岳父)、龐氏(和龐德公、龐統關係非常)關係親密,他們也不會輕易反水,呂蒙難全其功。所以龐統的陣亡帶來的間接影響對蜀漢是致命的。


多面手布克


龐統的死損失更大!因為蜀漢派系太過複雜,缺的就是龐統這種政治家。龐統一死諸葛亮就得進川隨軍,荊州則必丟,這是相互連帶的關係。而郭嘉與周瑜則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劉備的天下是騙來的!劉備能夠獲得天下全是靠畫餅,然後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比如桃園三結義,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實際上是拿張飛的家底來辦事,招兵買馬;長坂坡以後,劉備被打成光桿司令,又打著漢室宗親去江夏投靠劉琦,後又毒死了劉琦收攏劉琦的部隊,這就是後來關羽帶領的荊州軍團;劉備入川時明明事受劉璋邀請來幫忙守城的,可是他卻又大肆收買劉璋手下,最後與劉璋決裂,發兵攻城!因此,翻開劉備的成功史,實際上就是一出小人得志的發家史,這也是他利害的地方。

在龐統死的時候恰恰就是在劉備取川的關鍵時刻。由於劉備已經提前把各種利益透支出去了,這使得他很難從川蜀地區獲得給養。他就需要一個人來幫他騙給養,這就是需要政治才能了。比如,諸葛亮一入川便提出了僱傭兵部隊的概念,既由地主豪強出錢,免抵兵役徭役;然後再拿這些錢去僱傭貧民種糧種地。這樣一來就是一舉三得的好處。這就是政治家,能夠空手套白狼的政治家!但是諸葛亮進川使得荊州就少了這麼一個人才了。沒有諸葛亮,關羽肯定抗衡不了孫權或者曹操的。


優己


個人感覺周瑜的損失對於東吳來說,損失是最大的。

我們可以從每個人在該集團擔任的職務作用以及該集團內部是否有人跟他具有重疊的作用作比較。

首先第一個我們說的是郭嘉,郭嘉這個人,他在曹操的內部擔任什麼職務呢?祭酒,也就是曹操的大軍,每次出征的時候,曹操會派一個人幫他端著酒杯讓他喝酒,這是曹操親自為郭嘉創造的一個職務。

這個職務看起來是領導親自為您安排的,很多馬屁精屁顛屁顛的,看,領導對我多重視,但實際上這個職務放在其他謀士的心裡面一點都不值錢。這個職務一點兒實權都沒有,說一句實話,如果國家他沒有得到曹操信任,這個人連參加軍事會議的資格都沒有。

事實上,曹操無論是錢糧還是軍隊建設以及大的方向上的出謀劃策,都是有人可以頂替的,無論是賈詡,荀攸,荀彧,程立,都是不世出的人才,況且在大的方針上面還有曹操這個主心骨,說實話,郭嘉這個人的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曹操想做一件事情,感覺有一點兒猶豫,這個時候旁邊有個人對他說對你做的沒錯,就應該這麼做對,沒事兒,大膽放手去幹吧,但是事實上,曹操在這一點上面可以說。完全可以做到自我獨立,比如說著名的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就是曹操當機立斷,自己在前線拍板子決定的事情,最後曹操親自率領軍隊去火燒烏巢。

然後說到諸葛亮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這一方面證明了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在制證方面的卓越才能,另一方面也證明了這兩個人實際上能力有點兒重疊。

很多人都會說龐統死了導致後來蜀漢在戰略進攻上面失去了主動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事實上這一點完全不成立。蜀漢後來也出現了相應的人才可以接替龐統位子,比如說法正,劉備率領大軍進攻漢中的時候,龐統已經死了,這個時候可以說劉備的軍隊在指揮之中仍然還是可以說的是中規中矩,可圈可點的,證明我們後世一直說諸葛亮缺少進攻能力或者是龐統這樣的破局能力,實際上劉備人仍然還是有一批人才可以做相應的工作的,只不過後來蜀漢的人才政策迫使這批人才凋零了,以後沒有後繼之人了。

所以說龐統的死,對於蜀漢來講損失可能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大,更何況龐統死了之後一段時間之內,蜀漢王朝軍隊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這點意義上來講,龐統的死對於蜀漢的影響並不大,這是事實的例證。

接著我們說到最重要的一個人鄒瑜洲瑜對於東吳的影響太大了,周瑜意思整個東吳的戰略進攻,可以說沒有主心骨啦,甚至是一個指揮的人才都拿不出來了。

跟很多人印象之中不同,說荊州是劉備命人偷襲下來了,實際上荊州這塊兒地盤兒是東吳實實在在借給劉備的,終於率領大軍在南郡作戰一年,把南俊的中心城市江陵給拿了下來,之後,劉備跟孫權達成協議,然後周瑜才把南郡讓給了劉備。

在進攻方面終於可以說表現的意外,積極,而且這個人軍事才能無可挑剔。《三國演義》最洪亮,最壯烈功勞最大的一場戰爭,就是這個人指揮的你說他沒能力嗎?當然很多人都會聽,現在所謂的歷史學家歪歪說赤壁之戰不存在事項,不可能,如果說赤壁之戰不存在周瑜在南郡作戰一年就不可能曹操不率領一兵一卒過來增援,很明顯,曹操的軍隊在此之前遭受大敗,也就是赤壁之戰導致曹操不敢主動發起進攻,甚至他想進攻的心都沒有,只想待在原地,祈求進攻鋒芒能稍微弱一點。

當然有很多人懷疑說周瑜為什麼之前不進攻,因為在這之前周瑜讓他把兵權交出來字讓他去練兵不是去打仗,要不是曹操進攻來的兇猛的一點兒周瑜死活都不會動用這個曾經自己兄長的義弟。

但是在周瑜掌握兵權的短短几年的時間裡面,擊退了曹操拿下了南俊,可以說功勞空前絕後,這個人軍事才能是已經得到了證實。

並且歷史上明確記載周瑜跟孫權提交了一個作戰計劃,也就是在《三國演義》裡面認為周瑜這一招式假道伐虢的一個計謀,那就是拿下一週這個計策已經睇到了孫權的桌子上,並且周愉快要去軍隊部署的時候,周瑜半路上病死了。

正是由於這一次周瑜的死亡導致整個孫權戰略進攻失去了主要的負責人和主心骨一下子,整個東吳只能夠眼巴巴的看著劉備跟曹操作戰,去拿下荊州去拿下益州,自己連個合肥城都拿不下來,上來的魯肅自己也認為自己能力比不上週瑜所以寧願當了一個守成之主。

所以周瑜的死是這三個人死亡之中對於自己的集團打擊最大的一個,因為周瑜的才能無人替代,周瑜的地位無人替代,周瑜的作用無可替代。三個無可替代確定了周瑜的死,對於東吳損失最大。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其實很模糊 我認為需要從兩方面來比較 一個是作用和可替代性 一個是對老大的影響力 我認為郭嘉大於周瑜大於龐統

郭嘉對於曹操來說 位置是軍師祭酒 屬於謀主的地位 在曹操所有的幕僚中勝任這個位置的有三個人 戲志才 郭嘉 賈詡 剩下的 荀彧善內政 程昱善刑事 荀攸 劉燁 滿寵等等都不以兵事為長 在曹操早期發家的過程中 戲志才郭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戲志才死的早 郭嘉很重要 更別說他和曹操私交很好 曹操這個人很有才 也很傲氣 在郭嘉死後 曹操身邊就沒有了主兵事的謀主了

周瑜對於孫權來說 既是元帥 也是兵主 周孫父輩就有淵源 周瑜孫策少有誼 孫權也會有關係 這和孫策舊部是不一樣的 也許他會對孫策遺孤的問題有意見 但會大局為重 所以孫權對他不會有對孫策舊部的疑忌 從作用上 他文武雙全 在平定江東的時期作用很大 但是在東吳穩定後的大環境下 他的作用很小 因為孫權的性格和東吳的地理位置 註定不會有大的突破 荊州之戰 他能做的 陸遜也都做了 作為穩定時期的統帥 他做的並不一定比魯肅好

龐統對於劉備來說 和周瑜很像 他對前期急需擴張的劉備至關重要 可是在他死後有個人完美替代了他的作用 這個人就是法正 無論是入蜀還是漢中現役 他都是發揮完美 為劉備打下偌大的基業 法正死後荊州失守 夷陵之戰打敗 蜀漢再難取得對外戰役的勝利 法正才是蜀漢軍事的頂樑柱 龐統就悲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