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電動車SUV先行,是「環保」還是「降檔次」?

自主車企對於SUV的信仰之深是外界無法想象的,每次面臨“重大戰役”時,自主車企一般都會派上SUV去“打破僵局”。

這也難怪,因為在幾年前自主車企集體經歷了一場“嚴冬”,銷量連續下降了一年多。在最危難的時期,是當時異軍突起的SUV把自主車企重新送回了快車道。雪中送炭給人留下的印象永遠要比比錦上添花深刻,SUV也正是因此受到了自主車企的無限信任。

於是你可以看到在自主車企生存艱難時,東南和江淮分別派出了DX7、瑞風S3;在自主車企準備打破價格天花板時,廣汽傳祺派出了GS8;在自主車企想在高端化市場有所作為時,長城和吉利分別派出了WEY VV7和領克01。

而現在,自主車企又想在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領域再上一步,逐漸向高端化邁進,改變人們對於純電動汽車的“大玩具”印象,毫無懸念的,它們又把目光投向了SUV。

於是乎,長城、廣汽、吉利這種傳統車企中的新能源“新兵”,紛紛將開拓新能源市場的重任交給了旗下的歐拉iQ、GE3、帝豪GSe等SUV車型;而準備瘋狂進軍乘用車市場的蔚來、威馬等新造車企業也將“破局”的重任壓在了ES8、EX5的肩頭,一時間,純電動車市場風雲湧動。

這些想在純電動車市場裡攪起“SUV風”的企業主要分為兩種心態:有的希望將自主車企在燃油車領域成功的經驗複製到純電動車領域,SUV可以讓它們“一炮而紅”,提前搶佔市場;有的是迫於“雙積分”政策的壓力而生產純電動車博取新能源積分,而SUV可以讓它們對銷量更有信心。

發力電動車SUV先行,是“環保”還是“降檔次”?

但是,在純電動車領域大肆推出SUV產品真的是一個好現象麼?並不是,畢竟汽車電動化的初衷是節約能源、減少排放,而SUV產品跟上述這八個字壓根就不沾邊。

眾所周知,其在同級別產品中,SUV比轎車的質量更重,而重量增加就意味著能耗上升,而能耗上升又會使車輛續航里程變短,想增加續航里程,在電池能量密度技術無法繼續向上突破的前提下,就又不得不增大電池質量,而電池質量變大就意味著車重會繼續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SUV因其注重通過性,會比同級別轎車更高,風阻會更大。不要小看風阻,有研究表明在車輛以80KM的時速行進時,有60%的功效都會被風阻抵消。儘管威馬等企業已經宣稱在風阻方面完成了極大優化設計,將某SUV車型風阻係數降低至0.3,可是如果把同樣的設計難度放在轎車上,這個數字只會變得更低。

純電動車的能耗增加換算成錢雖然沒有燃油車的油耗增加體現的這麼明顯,可是目前我國70%以上的電力要靠火力發電,而火力發電也是需要燃燒煤炭的,燃燒煤炭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汙染同樣不是一筆小數目。與傳統燃油車造成的問題相比,純電動SUV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發力電動車SUV先行,是“環保”還是“降檔次”?

其實,車企中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就認為在今天的技術特點下,SUV是比較不容易發揮電動車優勢,而比較容易暴露其劣勢的使用場景。長城汽車總裁魏建軍也曾對媒體表示“電動車的關鍵就是一定要做小做輕,這才能更省電,成本才能降低”。

道理誰都懂,但是“成為國際一流車企,得以青史留名”的誘惑足以讓大部分企業選擇性忽視純電動SUV的“荒唐”。電動車沒有燃油發動機,變速箱,在這個領域自主車企可以和國際一流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既然如此,拿出最熟悉不過的SUV和別人“賽跑”,當然會更有信心一些。

只是不知道日後這些“巨人”們面對自己對純電動SUV鋪天蓋地“綠色”、“環保”的宣傳時,臉上會不會有一絲火辣辣的感覺。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你希望推出電動SUV汽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