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賈伯斯、貝佐斯和馬斯克的共同特質:整合複雜性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我6尺5寸(英尺、英寸)高的爸爸是黑人,在美國最危險的城市之一長大。90年代初,他因肺癌去世,享年35歲,比我現在還年輕一歲。

我的母親,是一位來自波蘭的猶太難民,17歲時來到布魯克林,身無分文,也不會說英語。在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她基本上都是一個單身母親。

這讓我成了一個半黑人、半白人、6尺5寸高的男人,出生在一個半基督教、半猶太的家庭,由一個難民撫養長大。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所以我看著每天的文化戰爭,心情非常複雜。最近,我聽了一個關於種族的播客,我這樣的人被描述為“受害者”。然後我又聽了一個播客,這個播客把我推到了“壓迫者”的一邊。結果是,我就像變色龍一樣,看到了目前正在討論的許多問題的兩面。我過去覺得,我應該假裝堅定地選擇一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接受了這種接納截然不同觀點的能力,而不會去把一個和另一個觀點劃清界限,然後給出對錯。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然後我發現了四項由我們這個時代四位最偉大的思想家獨立進行的研究,基本上得出了同樣令人驚訝的結論:許多世界頂級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和埃隆·馬斯克,與諾貝爾獎得主一樣,都有一種共同而罕見的技能,叫做“整合複雜性”。整合複雜性是指,發展和保持對立的特徵、價值觀和思想,然後將它們整合成更大的特徵、價值觀和思想的能力。

這些發現與商界的傳統智慧相悖——即我們應該加倍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減少其他的一切,認為我們應該選擇一個陣營,併為之激烈戰鬥。

以下是四個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為什麼整合複雜性是獲得成功、推動個人成長和處理文化兩極分化的關鍵。

四個突破性研究

突破性研究1: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企業家研究並採訪了一些有史以來最好的企業家

在第一項研究中,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雷·達利奧(Ray Dalio)(《原則》一書的作者)對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裡德·黑斯廷斯( Netflix創始人)、傑克·多西( Twitter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以及其他名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訪談並進行了全面的人格評估。據我所知,沒有其他任何的人能夠對這麼多高層、忙碌的領導進行過如此深入的研究。

在收集數據後,達利奧將他的發現縮小到一個包含七個共同特徵的列表。在這些特質中,達利奧說,最有趣的是:

他們所有人都能同時看到宏觀和微觀細節(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層次),並綜合他們在這些不同層次上獲得的觀點,而大多數人只看到其中的一個或另一個。但這些觀點同時具有不同的創造性、系統性和實用性。

在接受託尼·羅賓斯(Tony Robbins)採訪時,達利奧進一步發展了他的看法:

他們也傾向於做一些你認為人們不會放在一起做的事情。讓我舉個例子......通常,你會遇到一個有創意的人,你會說,“哦,他們非常非常有創意,但是他們不喜歡結構化。”或者是一個非常有條理的人不喜歡放飛思想……


最好的那些人不僅對怎麼做有很好的想法,而且也非常謙遜。換句話說,“他們既聰明又謙遜。”對一個局外人來說,就可能不是這樣的。你可以看看這些人,你可能會說:“哇。他們聽起來很聰明,他們在提出問題。”但是如果你和他們進行討論,我相信你(託尼·羅賓斯)已經和他們討論過了,你會發現,他們通常都是好奇的,非常好奇。他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錯了。他們正在接收信息。所以當你和他們談話時,他們看起來並不那麼自信。

突破性研究2 :著名的心理學家對創新天才的研究

第二項研究,是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心流 》一書的作者)在對91位創新天才進行了深入訪談之後,於1996年完成的研究。從諾貝爾獎得主到商界巨擘,再到著名藝術家, 在描述這些個體的共同點時,他寫道(這段文字很長,但很值得一讀):

如果我要用一個詞來表達他們的性格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複雜的”。我的意思是,他們表現出的思想和行為傾向,在大多數人身上是被隔離的。它們包含了相互矛盾的極端——不是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是一個“群體”......


我們每個人身上也存在這些品質,但通常我們只是被訓練去發展辯證法的一個極端。我們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培養進取、競爭的一面。一個有創造力的人更有可能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同時具有競爭性和合作精神。具有複雜的個性意味著能夠表達人類的所有特徵,這些特徵通常會萎縮,因為我們認為一個極端是“好的”,而另一個極端是“壞的”......


複雜的人格並不意味著中立,也不意味著平均。這不是中間的位置。這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猶豫不決,所以他永遠不會很有競爭力,也不會有合作精神。相反,它涉及到根據需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能力。


突破性研究3:領先的商業思想家對商業領袖的研究

第三項研究由羅傑·馬丁(Roger Martin)進行的,他在2017年被評為全球領先的商業思想家。馬丁與50多位世界頂級商業領袖進行了深度訪談(一些訪談約8個多小時),如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前寶潔公司首席執行官拉弗利(A.G. Lafley)和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並將他的發現寫進了幾本書中。他的結論呼應了契克森米哈賴和達利奧的觀點:“讓他們成功的並不是進行權衡……而是拒絕,然後說,‘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馬丁把這種方法稱為“整合思維”,並在他的著作《整合思維》(The Opposable Mind)中將它定義為:

能夠建設性地面對對立觀點,而不是以犧牲一個觀點來選擇另一個觀點,而是創造性地解決對立觀點,形成一種新的想法,新的想法中包含了相對立觀點的元素,但優於每個觀點。

突破性研究4:成人發展先驅對數萬人做的調查

最後,我們還有哈佛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Robert Kegan)和他的同事們在成人發展領域的工作。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工作,你應該知道,在20世紀30年代,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定義了人類認知發展的四個普遍階段: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皮亞傑的研究表明,人們在青少年的時候,就進入到了最後階段,然後在整個成年期都會保持在這個階段。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這種觀點後來被成人發展領域所顛覆,縱向研究顯示,與兒童相似,成人也經歷了一系列普遍而可預測的發展階段,如下圖所示,羅伯特·凱根的模型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過程。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凱根模型的最後階段,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夠達到,稱為自我轉化思維(Self-Transforming Mind)。這個階段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人們能夠同時擁有相互衝突、矛盾和自相矛盾的意識形態、思想和價值觀。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再是一個身份或角色的囚徒。相反,我們可以流暢地通過多種方式,來探索體驗現實的微妙和複雜性。

突破性研究帶來的5個寓意

在理解了“整合複雜性”之後,我開始注意到我在過去幾年裡所寫的標誌性的企業家的特徵——像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雷·達利奧、史蒂夫·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

傑夫·貝佐斯是一位兼顧短期和長期利益的大師。為此,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拉丁語的“Gradatim Ferociter”,意思是“不斷前進,永不言退”。與此同時,他正在為在他的一處房產上開發一個萬年時鐘提供資金,以象徵長遠思考的價值。

埃隆·馬斯克對願景與細節的平衡令人難以置信。一方面,他以對未來幾十年的展望而聞名,這些展望包括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擺脫化石燃料、避免通用人工智能帶來的末日等等。與此同時,他通過自學成為設計師、火箭科學家和汽車工程師。馬斯克第一次給雷·達利奧展示自己的車時,達利奧說:“他對打開車門的鑰匙鏈和他對自己的總體願景的看法一樣多。”

當然,史蒂夫·喬布斯也是一個注重細節的有遠見的人。他以堅持Mac的內部設計應該和外部一樣好而聞名——儘管沒有人會看到它。我們從喬布斯的傳記中瞭解到,當他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時,他還要了五個不同的氧氣面罩,並選擇設計最好的那個。

如果這些研究的結論是正確的,它們對商業、教育、育兒和個人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們將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一些關於如何開發我們潛能的最基本的信念。

寓意1:超越以實力為基礎的技能發展模式

當前的管理思維趨勢是,我們基本上只關注自己的優勢,然後通過僱傭其他人來減少我們的弱點。如果你有盲點或者抵制學習,那沒關係。讓別人來做就行了。

但這些研究表明,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發展和整合對立的技能和價值觀上,從而發展出一種既罕見又極具價值的新技能。

換句話說,重點不僅僅在於優勢,而是1+1=10的乘數技能集。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我見過的關於乘數技能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來自世界頂級風險投資家和企業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

世界正變得越來越複雜。一切都撞在一起了。過去涇渭分明的領域現在正在合併,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我們一直在談論的內容。所以這不是關於任何個人的技能,而是整合技能,然後不斷地在這些基礎上發展新的技能。

接著安德烈森舉了一個工程師的例子,他同時也是一名作家,在教育領域的知識也非常淵博。這些技能的每一種都很常見,但是當你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時,你會得到越來越多罕見且有價值的技能: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想想看,非典型技能組合的力量是多麼非凡。這是鍊金術的終極體現。

寓意2: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思考下一步該學什麼

我們正從單技能模型轉變為多技能模型。至少每隔幾年,我們就需要一種新的技能。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知識經濟時代中,我們必須反覆做出的最重要和最困難的決定之一就是下一步要學什麼。我們是學習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課程,還是報名參加設計課程?我們學習心智模型還是接受如何建立關係的指導?我們是學習那些能夠提供短期回報的東西,還是著眼於長遠目標?

這些研究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方法:學習與你已經擁有的技能或特質截然相反的東西。如果你擅長數學,那就發展你的語言技能。如果你是一個跟蹤細節的能手,那就學習如何看待大局。如果你熱愛商業,那就去探索一些有創意的東西。如果你熱愛藝術,那就去學習商業知識。

寓意3:少聽從你的直覺,多聽聽那些違反自覺的話

“任何能夠激怒我們的事情,都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卡爾·榮格(CarlJung)

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已經神化了自己的直覺。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從天而降的真理。毫無疑問,我們許多最有創意的決定和見解,都是在潛意識中瞬間出現的。

但我們的許多最糟糕的情況也是這樣造成的。在過去的30年裡,越來越多的認知偏差被發現。許多東西對我們在古代社會中生存有幫助,但在現代社會中可能會導致不理智的決定。

特別是下面這三種偏見,將會導致“整合複雜性”的能力下降。總的來說,它們給我們的感覺是,我們的信念是真實的,而不是一個容易出錯的模型。它們是:

  • 確認偏差。傾向於尋找能夠證實我們已經相信的想法的東西


  • 逆火效應。傾向於把注意力集中在與我們相悖的觀點的漏洞上


  • 內群體/外群體偏見。正如神經領導研究所所長大衛·羅克(David Rock)博士所說的:“大腦把每個人分為群體內和群體外。我們對接觸到的每一個人都這樣做,甚至是我們看到的每一個人也會這樣。這個決定是由我們通常不知道的各種神經過程做出的。它會影響我們用來感知運動、移情、數據的神經網絡,以及我們是否有動力去看到這個人的輸贏。”

我所分享的四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應該要做與直覺告訴我們在某些情況下要做的相反的事情:走向差異,而不是遠離差異。一旦我們注意到任何極性,不應該為一方辯護,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去理解“另一方”。換句話說,不要忽視那些對你自己的想法持反對意見的人。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悖的新聞媒體。試著去理解與你的觀點截然相反的觀點。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好消息是,研究中的個體已經表明,這是有可能改善的,哪怕是一點點,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科學方法在過去幾百年的成功證明,人類至少可以部分克服認知偏差。科學方法旨在抵消我們的認知偏差,它讓我們對宇宙如何運作得出了非常違背直覺的結論。

想想看地球繞太陽旋轉是多麼違背直覺。幾千年來,所有人都能看到太陽每天“穿越”天空。想想看,我們的祖先首先了解到許多疾病是由被稱為細菌的無形事物引起的,要接受這一點是多麼困難。這些例子表明,我們的直覺經常被證明是錯誤的,我們現在相信的東西也有很多可能是錯誤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論據,來推動者我們去學習一個問題的其它方面。

寓意4:走向極性

“我從來不允許自己對任何我不太瞭解對方論點的事情發表意見。”

——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查理·芒格

我們經常被教導爭論是壞事。但爭議、極性、衝突和緊張可能是我們個人和社會成長的最大機會之一。也許當我們看到任何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極性時,我們應該朝它跑去,而不是遠離它。

在世界各地,極性可能造成偏見、歧視、妖魔化甚至戰爭。但它也可以是學習、成長和合作的機會。

寓意5:學會如何與對手合作,而不僅僅是與朋友合作

我最近看了斯科特·亞當斯(Scott Adams)和硅谷最受尊敬的天使投資人和企業家之一納瓦爾·拉維肯特(Naval Ravikant)之間的訪談。我欽佩亞當斯和拉維肯特,因為他們都是獨立思考者。

在這次採訪中,亞當斯提出了以下問題,讓他們每個人回答:

“與朋友成為更好的朋友和找到與對手合作的方式,哪個策略更好?"

他們每個人都直言不諱地說,與對手更緊密地合作是更好的做法。拉維肯特說:“很明顯,如果你能和對手合作,你就成功了。你每次都能獲得勝利。”

亞當斯同意這種觀點。“在我看來,無論你在什麼地方看到‘我怎麼能成功’這樣的情況,問問你誰是自己的對手,怎麼才能打破這種局面。因為對手就是阻力。”

當你通過“整合複雜性”的框架來看待他們的反應時,他們完全是有道理的。

比尔盖茨、乔布斯、贝佐斯和马斯克的共同特质:整合复杂性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人格特徵循環,那麼進步就在我們沒有走過的那個方向。”

――格洛麗亞·施泰納姆(GloriaSteinem)

在生活中,我們幾乎馬上就能學到一些教訓。我們一生中,還會一遍又一遍地面對其他的一些事情,想要徹底解決,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例如,當我反思我的生活時,我看到我的許多掙扎最終歸結為幾個極性。以下是幾個示例:

  • Being(現在充分體驗生活)和Doing(完成將來會有回報的事情)。對我來說,處於持續的生產力狀態是一種舒服的感覺。它讓我覺得我在生活。當我放鬆的時候,我會感到輕微的焦慮。雖然這導致了我一生中最感激的部分,但也讓我陷入了困境。雖然這是一個我還在整合的極性,但我已經取得了進步,例如,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探索冥想。


  • 產品和銷售。我是做產品的。我專注於開發高質量的產品,並且輕視營銷,這與二手車銷售人員的不擇手段有關。然而,當生意賺不了錢時,我最終還是不情願地瞭解到,我需要銷售技巧來維持生計。此外,如果我的產品真的解決了一個問題,那麼其他人需要了解它,這意味著我需要推廣它。現在我認為自己既是一個產品人員,又是一個銷售人員。我開始專注於銷售,生意就起飛了。


  • 自信和思想開放。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很容易被教導,保持思想開放。當我有了合適的導師,這能幫助我快速成長。它幫助我對緊張感到舒適。另一方面,我仍然習慣於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導致我忽視和低估了其他的觀點。現在激勵我的是“保持堅定的思想,鬆散的持有它”。

極性是一個古老的問題/機會。幾乎每一種文化都有各種語言來描述它。在東方,有近兩千年前發展起來的陰陽。在西方,我們有蘇格拉底式的方法,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思維,以及康德的二律背反。

作為一種現代文化,我們需要重新記住極性的價值和本質。就像學習如何學習的技能,使學習任何東西變得更快一樣,學習如何管理極性也使解決任何極性變得更快。這套技能包括:

  • 能夠識別你自己、你的家庭、你的社區、你的公司、你的行業、你的國家和世界的極性。


  • 管理和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 意識到自己的陰暗面。


  • 走向“另一面”而不是轉身離開的勇氣。

希望下次你遇到極性時,你會對自己說:“哦。這只是另一種極性。因此,我應該走向它,而不是遠離它。我應該這樣做……”你會感到興奮,因為極性是你即將以某種方式成長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