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和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1894年7月31日中国清军将领卫汝贵率领先头部队最先抵达平壤,将日军前哨部队击退,占领了平壤。中日平壤战役拉开序幕。

这场战役和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日本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可谓蓄谋已久。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邀请宗主国清朝出兵镇压,清政府派叶志超、聂士成率2500名清军入朝。日军亦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不请自来,逐渐增至上万人,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1894年7月23日,日军袭占汉城(今韩国首尔)朝鲜王宫,扶植亲日政府,迫使朝鲜“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是为丰岛海战,至此日本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其后,日本又在成欢之战中袭击驻朝清军,清军败退,叶志超弃守牙山,逃奔平壤,聂士成部也因众寡悬殊,败退公州,和叶志超合军撤至平壤。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宣战后的首次战役,也是中日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对整个战局影响深远。

这场战役和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中日宣战后,叶志超、聂士成又率领牙山战役败退下来的清军3000多人赶来会合,平壤清军总兵力增达1.6万余人,另有朝鲜军队千余人协助守卫。叶志超在牙山战役后战败夸胜,谎报战功,受到奖赏,七月二十五日(8月25日)奉命统率平壤诸军。消息传出,"一军皆惊"。他根据李鸿章"先定守局"的消极作战部署,派多数兵力在平壤城内赶修工事,未能主动进攻尚未集结完毕的日军,丧失了挫败敌人的良好时机。日军按照早已制定的作战方针,向朝鲜大举增兵,企图将清军驱逐出朝。

七月中旬,担当朝鲜境内攻势作战的日本第一军1.6万多人集结完毕,陆军大将山县有朋(1838―1922)任司令长官,从汉城和元山分兵四路进犯平壤,于八月十六日(9月15日)前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同时切断清军的退路,于是日凌晨发起总攻。激烈的战斗在平壤城东南、城北和西南三个战场同时展开。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在少将大岛义昌指挥下,进攻平壤城南门(朱雀门)。马玉昆毅字军和盛军一营驻扎在朱雀门南、大同江西岸。日军首先进攻大同江东岸的清军桥头堡,遭到清军猛烈还击,大同江西岸的清军也隔江发炮,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日军进攻部队伤亡颇重。但日本指挥官下令宁死勿退,驱赶士兵拼命冲击。堡内清军与江西岸清军密切配合,顽强抵抗。不久,清军增援部队赶到,士气大振。大岛义昌被迫于午后1时下令撤退。此战日军死伤430多人,平壤守军取得初步胜利。

这场战役和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日本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7000多人为日军主力,主攻平壤城北牡丹台与玄武门(北门)一线。左宝贵奉军和江自康军二营在此坚守,丰升阿之盛字营为应援。这是平壤战役最为激烈的战场。清晨5时,日军集中炮火轰击牡丹台外侧的四座清军堡垒,掩护步兵冲锋。清军凭垒据守,顽强抵抗,终因火力不敌,至上午8时四座堡垒全部失守。日军随即推进牡丹台。牡丹台是平壤城的制高点,也是全城的命脉所在。清军在左宝贵指挥下,用大炮和速射枪奋勇还击,与敌力战。突然,日军炮火击中牡丹台垒墙,清军大炮被毁,无法压制敌炮火力,部队伤亡甚重。日军乘势冲锋,蚁附而上,牡丹台失守。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此情形,知势已瓦解,决心以身殉国。他穿上御赐黄马褂,在玄武门上指挥士兵射击敌人,拒绝部下劝他下城躲避的要求,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身上负伤多处,仍奋勇撑持。清军部下感奋,皆激昂作战。左宝贵被流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成为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不久玄武门即被日军攻占。驻防平壤城西南、大同江北一线的清军是卫汝贵的盛字军。野津道贯率领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亦于十六日晨7时发起进攻,清军马队反击,遭到敌人伏击,200多名骑兵全部牺牲。

此后,清军凭借坚固阵地顽强防守,日军几次进攻均未奏效,遂暂停攻城,与清军相持。中午过后,两军处于休战状态。平壤城西静海门至七星门一线由叶志超率芦榆各营(牙山军)防守,此日无战事。一天激战,中日双方伤亡基本相等,胜负未分。平壤城北玄武门虽然失守,但日军也未敢贸然入城。此时作为平壤守军最高指挥的叶志超却贪生怕死,惊骇万分,不与众将商议,擅自决定放弃平壤城。午后4时,他在七星门上悬出白旗,派人向日军要求停战。晚8时许,当叶志超指挥清军纷纷从平壤城七星门和静海门涌出、准备弃城逃跑时,遭到日军伏击,死伤近2000人,500多人被俘,军火、辎重损失无数。叶志超率军狂奔不止,经顺安、肃州、安州、义州等地,一直跑过鸭绿江。十七日,日军占领平壤。平壤战役是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日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此战日军伤亡约700人;清军伤亡2000多人,500人被俘,超过日军伤亡人数2倍多。日军乘胜推进,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此后更加猖狂,很快将战火烧向中国境内。

这场战役和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清军丢弃的大炮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

平壤失守的教训,一是战役指导不明确,是攻是守,举棋不定,未做必要的作战准备。二是消极防御,株守城垣,没有捕捉战机,主动打击日军,反而处于坐以待毙和被动挨打的地位。三是敌情不明。没组织侦察,不了解日军的情况,仅依靠天津李鸿章的电报通报的情况来指挥作战,以致没能准确掌握日军采取多路远距离奔袭包围平壤的作战行动,当日军迅速进至平壤附近对平壤形成包围后,清军只好仓促应战。此外,军队腐败、官兵矛盾尖锐也是平壤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场战役和黄海海战一起构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民族英雄左宝贵

不过在平壤之战中,山东费城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皇帝由此,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如果所有清军将领都和左宝贵一样,肯定能够打败日本。

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同时你也可以点击上方关注,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