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炎炎夏日,汗如雨下,喝水的杯子須臾難離。古代人用什麼樣的杯子喝水呢?其實,玉杯出現的歷史比較早,也是一種古人孜孜不倦地求美求變的器物。早在夏商之際就出現了爵杯,之後各種和田玉杯、瑪瑙杯、水晶杯、瓷杯大放異彩、層出不窮。下面,首先欣賞兩隻國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杯子。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唐代鑲金獸首角杯,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高6.5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由漂亮的瑪瑙製作而成,造型為彎角形,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羚羊首形,口鼻部的金帽能夠卸下,內部有流。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杭州半山鎮石塘村出土、杭州博物館收藏的戰國晚期水晶杯,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水晶材料略帶淡琥珀色,局部可見絮狀包含物;杯子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這隻水晶杯,看上去和我們在辦公室喝水的杯子差別不大。

接下來,欣賞一組古代和田玉杯。

一是玉卮杯。卮是一種酒器,可以用來盛酒,也可以用來喝酒。產生於戰國末期,流行於漢代。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徐州博物館收藏的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西漢玉卮。通高11.6釐米、口徑6.7釐米、底徑6.1釐米。材料為和田玉,青黃色半透明。玉卮的蓋和杯身有色差,應為兩塊玉料雕琢而成。玉卮蓋鈕為五瓣柿菱形,蓋面四周凸起三個柱狀紐,卮蓋與卮身以子母口相扣合,玉卮底部雕三獸形足,口沿及底邊各有一卷雲紋飾帶,其間滿飾勾連雲紋。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漢代朱雀踏虎銜環紋玉卮,青白色和田玉雕成,受沁微黃。高13.1釐米、口徑7.91釐米、底徑7.4釐米、壁厚0.3釐米、足高1.2釐米。正面高浮雕朱雀踏虎銜活環,雙足直立於虎背。螭虎側首狀臥,睜目突珠,張口露齒。玉卮下部兩側刻的浮雕鳳紋。一側為環形扳手,浮雕一熊,直立側身盤附於其上。卮體遍刻捲雲紋和勾連紋,兩紋之間由一條寬凹槽為界。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安徽巢湖放王崗出土的另一個玉卮杯。高11.6釐米、口徑6.7釐米、底徑6.6釐米、足高0.9釐米、卮柄寬2.6釐米、高3釐米、厚0.3釐米、柄孔1.9釐米。材料為青白色和田玉,受沁呈黃色,局部鈣化成雞骨白。玉卮蓋面微隆,頂平,外圈圓雕三個立體朵雲狀鈕,中心裝飾四葉柿蒂紋。玉卮正面環形把手為一隻朱雀,喙部突伸,長雙耳後翹內卷,胸腹部外凸,爪下飾桃心紋。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龍鳳紋玉卮,高12.3釐米、寬9.6釐米、口徑6.9釐米,由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有蓋,折沿,蓋頂浮雕三個雲形抓手,中間凸起一柿蒂形花芯。卮筒壁較直,以勾連谷紋為地,身上浮雕四隻夔鳳,兩兩相對,鳳身飾有字紋和網格紋。三獸蹄足,筒身部位有三個獸面紋。

二是玉角杯。據說玉角杯為仿犀牛角杯而來。目前出土的玉角杯最早的到漢代,之後各朝均有類似器物發現。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角杯,青白色和田玉雕制,呈犀牛角造型,口橢圓,腹中空。高18.4釐米,口徑5.9-6.7釐米,口緣厚0.2釐米,重372.7克。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玉角杯,高18.3、寬8.3釐米,新疆和田青玉雕琢而成。杯壁上雕盤龍,龍頭以立雕方式表現,雙角斜向勾出,角間飄一長鬣。龍體順著杯壁向下延伸,至杯體中部向左右各伸出一前肢。

三是承露杯。漢代人們認為,露水是神仙施降的,飲用它可以不朽,皇家和諸侯服食仙丹時往往用露水送服。這種接露水的杯子就稱為“承露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銅承盤高足玉杯。通高170毫米,由銅承盤、托架、高足玉杯組成。高足玉杯由杯身和座足兩節組成,青玉,湖綠色,溫潤有光澤,杯身褐色受沁,杯口白化。杯身高78毫米,孔徑42毫米,底徑20毫米,壁厚2毫米。玉杯託由3大葉3小葉花瓣花萼組成。

四是玉耳杯。耳杯即羽觴,又稱羽杯,在戰漢比較流行。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南昌海昏候墓出土的西漢玉耳杯。類似的玉耳杯在徐州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出土的西漢玉耳杯,現收藏於徐州博物館。

五是匜形玉杯。主要為宋代以後仿古代青銅器——匜而製作的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宋代匜形玉杯,高6.1釐米、寬11.3釐米。仿青銅匜造型,口外沿為弦紋,環形出尾柄,橢圓外撇圈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武漢博物館收藏的宋代匜形玉杯,高18釐米、口徑15.5釐米×7.5釐米,其造型為仿青銅器的陳設品。

六是高足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西安博物院收藏的秦阿房宮遺址出土的高足玉杯,材質為和田青玉,上方與下方均有水銀沁,餘下多為黃香沁及鐵鏽斑。杯身呈直口筒狀,近底部急收,小平底。

七是其它類型玉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漢代雲紋玉杯,高12.3釐米、口徑4.7釐米、足徑3.14釐米,青白色和田玉雕琢而成,瑩潤半透明。口緣處、柄之外側及器腹下端,都因接觸銅鏽而變成綠沁,其中口緣處的沁色綠中帶藍。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蓮瓣紋玉杯,高6.2釐米、口徑8.2釐米、足徑4.5釐米,青白色和田玉,這個玉杯有點像我們現在用的小茶杯。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人物紋玉長杯,高5釐米、寬8.5釐米、口徑14.9釐米,青白色和田玉。玉杯為舟形,橢圓形口,底有圓餅式小足,外壁刻有六位姿態各異的人物。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瓜稜式玉杯,高4.3釐米、口徑17.6釐米×11.2釐米,和田青玉,長圓瓜稜形。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雲紋玉杯,通體寬19.9釐米、高5.7釐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龍柄玉杯,口徑6.1釐米×7.7釐米,和田青白玉。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龍耳玉杯,高5.8釐米、口徑9.8釐米、足徑5.4釐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龍柄玉杯,高6釐米、口徑9.5釐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仙女形耳禮樂紋玉杯,高7.5、外徑11.4×11釐米。青白色和田玉,內壁浮雕裝飾靈芝形雲朵,外壁兩面浮雕禮樂圖,兩面各雕刻五個行樂仙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杭州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雙螭耳玉杯,高7釐米、口徑8.4釐米、底徑3.9釐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首都博物館收藏的明代獸面紋雙龍耳玉爐,高6.5釐米、口徑9.2釐米。

古代玉器鑑賞之烈日炎炎賞玉杯

上圖為新疆博物館收藏的明晚期雙龍耳玉杯,高5釐米、口徑7.8釐米。

明清的玉杯以及其它玉製容器種類繁多,存世數量較大,基本上各個博物館裡都有收藏,尤以兩岸故宮為最,在此不一一列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