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中国田协(CAA)认证马拉松赛事的等级划分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为金、银、铜。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国际田联(IAAF)认证马拉松赛事的等级划分也分为三级:从低到高为铜、银、金。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总之金牌/金标赛事最厉害就是了!不过,国际田联的标准肯定是更高大上一些。如果你想成为IAAF金牌赛事,你必须先是CAA的金牌赛事;如果你想成为IAAF的银牌赛事,你必须先是CAA的银牌赛事及以上。所以,如果一个赛事既有CAA认证,又有IAAF认证,同时还是A1类赛事,基本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国内马拉松三件套

国内马拉松赛,比较成套的大概有三组:一组是“四大元老”,一组是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协的“双金标”,另一组是“中国马拉松大满贯”。

四大元老赛事有北京(1981年创办)、大连(1987)、杭州(1987)、上海(1996)。四个资历最老的赛事,资深跑友的情怀赛事。

双金标赛事有北京、厦门、上海、扬州半程、东营、重庆、兰州,以及刚刚晋级的广州马拉松。这几个赛事属于“考证最高级别”的赛事,硬件条件门槛高,软环境各有特色。

中国马拉松大满贯有北京、广州、重庆、武汉,2017年首次公布的创始赛事,赛事积分联动,适合长期完善。

这里面,组合一下就可以知道,北京马拉松集合了“四大元老”“双金标”“中国大满贯”于一身;上海马拉松属于“老学霸”,没搭上中国大满贯的首班车;广州、重庆属于“学霸、人缘好”,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金标的意义

世界上的马拉松无其数,国际田联的金标,参与评选的少之又少。因为,国际田联标牌赛事的评选标准,更多的是侧重赛事的规范性、公平和商业化等。这些并非每个马拉松的必须。

国际田联标牌赛事,有大量的指标:特邀选手邀请及保障、赛事规范与公平、安全保障、宣传与传播、国际田联品牌呈现等多个方面。

比如,规定必须邀请优秀运动员参赛:金标赛事必须邀请36个月内达到金标成绩,或达到奥运会、世锦赛的前25名的运动员参赛。其中至少男子5人,女子5人,他们至少来自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比如金标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为男子在2小时10分以内,女子在2小时28分以内。

比如安全保障方面要求:“医疗保障应与选手人数和赛事天气条件相匹配;道路封闭并有人管理;组委会必须购买第三方责任险;饮水用水和补给站必须按规则设定,并且有充足的人员服务。”……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回到国内田协金标,宣传与传播上可能需要有央视级别的直播指标的存在……

所以,金标赛事,一定是各项指标比较全面的赛事,就跟考大学数理化语文政治英语等各个科目齐全且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录取一样。所以,但凡有这个标那个标的赛事都是“学霸”。

但是,学霸不一定就是人才,因为还有学以致用这个说法。回归到赛事,金标银标都是量化的指标,而好服务要用心。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跑友的选择

跑友或者自媒体在评价一个赛事的时候,容易采用“选手角度的主观感受”。他们可能不关心是否有210以内的非洲选手来参赛,不关注是否有央视直播,不关心赞助商的级别到底是国际一流还是本村一流,更不关心国际田联的logo出现了多少次……但是天热水少了会抱怨,观众不热情会失落,领物资排大队会焦虑……

已经成为“口碑”的赛事对跑者需求关注更多,对选手们(无论是快的还是慢的)有更多用心的服务。却不一定在金标银标的各种指标中占优。

实际上,国际田联和中国田协评标本身,是一种“大框架下的标准动作”,能够保证赛事配套完善不出问题,但和是否出彩没有必然联系。而选手往往看到的是“小出发点的自选动作”。评价也更容易情绪化,容易采取类似于“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的极端表述,妖魔化和神化赛事的情况都特别多。而对于赛事组织者非常关注的公共安全、赞助商权益、市民参与、传播和竞技公平等等就没那么关心了。

为什么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

可以说,让跑者满意,是赛事获得口碑的必要条件,而让赛事的多方满意,“双金标”评价指标有其比较科学的地方。

所以,跑者热衷于跑“双金标”赛事,不仅仅因为其高水平,还因为它的赛事服务和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