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說到國產車,不得不提的一個品牌就是吉利了。近十年,吉利的發展十分瘋狂,如今顯然已經是自主品牌的一哥。從銷量上來說,2017年吉利全年累計銷量為128萬輛,而2018年前6個月,吉利已經賣出了76.6萬輛,今年有望實現全年150萬輛的銷量目標。如果這一目標達成的話,吉利將成為中國市場上銷量僅次於大眾的第二大汽車品牌。很多人把吉利的這種野蠻增長稱為“吉利速度”,而吉利則被視為自主品牌和國產車的希望。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是一個靠技術實力吃飯的地方,而反觀吉利,似乎並沒有與其銷量相匹配的技術儲備。在發動機方面,屬於吉利自己研發的主要有1.3T、1.5L和1.8L這幾種機型,其中1.3T發動機還是鑄鐵工藝,而1.5L和1.8L都是逆向研發而來的,也就湊合著用,並無任何技術上的突破。變速箱是吉利的短板,吉利自主研發的雙離合變速箱體驗極差。底盤方面,吉利博越的底盤還是從RAV4逆向研發來的。吉利可以說是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那麼它是如何上位的呢?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一、吉利善於揚長避短。

揚長避短,揚的是優點,避的是不足。吉利的不足是技術實力,而它的優點卻有很多,並且吉利把它的優點都發揮到了極致。首先在外觀和內飾上吉利就展現了超高的設計水準,即便是廉價的車型,也會給人一種高端大氣的感覺。不管是外觀的辨識度,還是內飾的質感,吉利都做得很到位。配置方面,吉利時刻沒有忘記自己國產車的身份,超價位的配置水平給了國人很大的吸引了。最關鍵的還是價格,吉利主打中低端市場,至今沒有一款20萬以上的車,符合大部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二、對手太弱。

吉利是一個典型的自主品牌,它的對手不是合資品牌,而是跟它站在同一陣營的自主品牌。就目前國產車的發展現狀來看,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普遍都很薄弱,在核心三大件方面,沒有一家自主品牌是可以跟合資品牌相提並論的。論技術實力,吉利跟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優勢,這種優勢來自吉利對於沃爾沃、澳大利亞DSI變速器公司、寶騰汽車的收購,甚至也來自於吉利的逆向研發能力。在技術方面,不是說吉利有多強,而是對手太弱了。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三、沃爾沃的背書。

吉利收購沃爾沃是在2010年,現在已經8年了,不得不說,收購沃爾沃確實給吉利帶來了很多好處。一定意義上來說,吉利的跳躍式發展正是從收購沃爾沃開始的。首先,收購沃爾沃這一事件就給吉利帶來了很大的曝光度,讓吉利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現在吉利依舊還在借沃爾沃的勢。從博越開始,吉利就對外宣稱採用了沃爾沃的技術,讓很多吃瓜群眾信以為真。事實上,直到領克和CMA平臺的出現,吉利才算是真正開始消化沃爾沃的技術。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四、吉利高超的營銷手段。

作為汽車媒體從業人員,小編對於自主品牌的各種營銷是見怪不怪的,不過吉利的營銷手段最讓我佩服。像“最美國產車”、“沃爾沃技術”、“自主品牌的標杆”這些定義之所以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是跟吉利鋪天蓋地的營銷分不開的。在網上,你幾乎看不到關於任何吉利的負面消息,任何對吉利不利的負面新聞都會被刪貼,吉利的水軍充斥著各大論壇和網站,可見吉利在營銷上是下了多大的功夫。你若不信,可以直接跳看文章下面的評論區。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五、出色的品控。

既然沒有技術優勢,那麼就在品控上下功夫,這是很多自主品牌都在做的,這其中要數吉利做得最為出色。在第三方投訴網站上,我們幾乎看不到關於吉利車型的投訴,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跟吉利的公共有關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吉利本身的品控做得很到位。根據吉利車主的真實反饋來看,吉利的車型確實很少出質量問題。不管是帝豪、博越,還是領克,吉利的這些車型一定意義上代表了同級別國產車的最高品控水準。

三流的技術,一流的銷量,吉利是如何上位的?

不得不承認,吉利確實很聰明,也很會玩。但汽車行業終究還是得靠技術實力吃飯,包括吉利在內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得朝著技術方向發展。通過瘋狂的收購,吉利已經擁有了很大的潛力和可能性,或許吉利現在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未來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吉利的李書福曾經說過,未來汽車行業將會重新洗牌,只有幾家車企能存活下來。看來李書福還是有信心讓吉利活到最後,那麼祝吉利大吉大利,早日吃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