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你怎麼看?

勝在自我


類似的問題不斷出來,而且點頭稱是者數量龐大,說明輿論宣傳的力量真的很可怕,不僅可以讓退休老人樂呵呵地去買劣質商品,而且可以使一大批人對歷史熟視無睹,還理直氣壯,義憤填膺,拒不睜眼看事實。



中國從漢武帝(公元前141年)到清乾隆時期(公元1799年)的近兩千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強的歷史時期,而且大部分時間中比歐洲發達,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先進,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據有關測算,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百分比,在漢朝時比重為26%,盛唐時期達到57%,北宋中期更是達到驚人的72%,明代中期 為55%,康乾時期仍有43%,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還達到37%。而且在整個世界歷史上,如此長時間繁榮昌盛,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高處的,唯有中華民族一個。

在長達兩千年的這一段繁榮富強時間裡,中國的官方指導思想,除了短時期有個別帝王崇尚道佛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儒家思想,即使在朝廷崇尚黃老思想或佛教的朝代,教育後代的主要內容仍然是儒家經典。儒學為中華帝國保駕護航兩千年,培養了無數棟樑人才,塑造了一代代社會精英,是華夏民族能夠長時間雄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成因。



乾隆後期中華帝國開始衰落,至十九世紀中期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而同期的歐洲諸國由於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和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加上兩個世紀的全世界搶佔殖民地,掠奪財富,一躍成為世界列強。於是一個重病纏身的古老帝國遇上了N個如狼似虎的新帝國,面對後者的合力攻擊,這個垂暮老者的確無力以對。這個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及其後果是東西方歷史發展的不同節奏和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許多原因造成的,全歸罪於儒家思想,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也是無知又武斷的一面之詞。

在沒有受儒家思想“坑害”的歐洲,這兩千年的情況大概是:前六百年目睹了羅馬帝國的興衰,然後是十個世紀的“黑暗中世紀”,到十五世紀歐洲才重新甦醒,啟蒙,直到十八世紀末才最終開始了工業革命。非常巧合的是,歐洲起飛的時間正是古老中國衰落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沉睡的時間長達十多個世紀,而中國在落伍了兩個世紀後,已經開始再次騰飛。在上次二十個世紀的昌盛期中,儒學扮演了主導思想和護航育人的重要角色。相信在新的騰飛中,儒家將再次發揮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無中生有hz


(這是小編我第一次回答問題,答得不好請在下面評論)(本文無圖,請大家忍耐一下)

首先,我們先解決為什麼有人會說儒家文化是亡國文化。

第一,個人認為是歷史原因。

兩百多年前,列強瓜分中國,社稷有累卵之危,而那時中國的主要思想,便是儒家文化。就在此時此刻,馬克思主義的到來,救國家於為難,人民於水火。大家嚐到了儒家的苦頭,馬克思的甜頭,就會下意識的貶低儒家。

其二,是儒家內外的原因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無疑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但當時的儒家思想其實已經變味了,那是一個柔和了道家,陰陽家學說的儒家,並不是原來的儒家。而且,董仲舒提出的“三常五綱”,個人認為,就是禮教的雛形。再往後,清朝的時候,儒家更變成了有利於統治者的工具,和科舉一結合,成了八股文科舉,將原來的儒家變成了禁錮人們思想,有利於統治者的工具。

然後,我們來解決儒家到底是不是亡國文化。

其一,儒家經典

提到儒家經典,大多數人想必脫口而出:“四書五經”,“大學、論語、中庸、孟子”此為四書,“詩經、尚書、春秋、周易、禮記”,五經不談,四書是純正的儒家思想。儒家積極提倡入世,四書所寫就是修身之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些話還出現在課本上。

其二,儒家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亞聖”孟子所提出的。可見,剛開始的儒家,所提倡的便是“公僕”,為人民服務。到後世,才淪為工具。但是,正如太極圖告訴我們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儒家思想,有適合的,有不適合的,有時髦的,有過時的,這些就需要分開對待。

其三,流傳因素

古代可沒有打印機,春秋戰國只能靠手抄,抄錯那是情有可原(通假字都是因為抄錯字抄出來的),這就增加了可能被篡改的可能性,而且,古代的書是沒有斷句的,不同的斷句,意思截然不同。打個比方,“道可道,非常道”,換個斷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也說得通。綜上,篡改的可能性非常強。況且,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本意是什麼樣,自然不清楚。

綜上所述,我認為儒家文化並非亡國文化,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好壞兼有,乃是自然之理。


碧海藍天69684262


堅決反對這種不負責任的極端言論,儒家是中國精神的內涵,中華文明綿延千年靠的就是儒家文化,不能挑著裡面的一點小錯不放,就說出儒家思想坑害中國千年這種不負責的話。

孔子是個非常偉大的人物,可以說是生逢其時,在他之前華夏文明已經有了一個比較高的文明水平,經過伊尹周公等人的教化,華夏民族的文明程度已將逐漸在這片大路上獨照鰲頭,並慢慢形成了“中國”這中說法。孔子整理了前代的各種典章制度文化禮儀,第一次開始了以私人身份開堂授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第一人,並通過宣揚自己的各項主張和理論,最終形成了儒家這個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派。

孔子作為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著,正好在那個時代為我們準備好了各種精神食量,因為一場暴風雪馬上就要到來,此後中國的走向將撲朔迷離,在最動亂的時刻,幸好有孔子為我們準備好的精神食量,才讓我們不至於驚慌失措的迎接未來。此後的戰國時代,最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一個全新制度的朝代誕生了,秦朝。只不過他太短命,還沒來得及學會如何治理國家就滅亡了,之後漢朝開始崛起在華夏大地。

朝廷有了,但人心卻早就在連年的征戰中渙散了,幸好孔子和儒家早就為這個新興的王朝準備好了以整套規章制度和禮儀規範,只要照著做,國家自然會慢慢好起來的,在董仲舒的推動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成為中華名族最核心的思想內核,從來沒有改變過。

正是儒家的大一統思想,保證了中國在此後幾千年裡,統一成了主流的意識形態和主要狀態,分裂成了細緻末流和暫時狀態。不管多麼艱難,也不管分裂了多長時間,只要一有機會,中國的有識之士心中所想的都是大一統,統一文化成了中國最大的文化特種,這些都是儒家思想帶給我們的。

儒家思想之所以長久不衰,是因為他符合人們最基本的感情訴求,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只要人心裡訴求不發生改變,儒家在中國就有生存的突然。只不過現代化以來,農耕文明被功業文明所取代,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儒家思想,某些地方顯得落後和過時了,但這也只不過是儒家思想的一小部分,而且儒家思想也並不排斥改變,只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堅持底線的改變還是可以的。

我們不能因為現代化之後,儒家的一些思想不符合現代觀,就說儒家毒害了我們千年,熟不知在過去的歲月里正是儒家這種先進大多文化,才使得中華文明綿綿不絕,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儒家思想絕對是一個偉大的思想體系,至今依舊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對於現代社會,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你不能否認儒家思想曾經在歷史上的偉大作用,更不能說儒家思想害了中國人。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無論發展到那個階段那個層次,都不應當忘了自己的過去,更不應當全部否定自己的過去,儒家思想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現在認為對的那些看法,也是一點點積累變化而來的,而儒家的這種變化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所以儒家思想並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腐朽思想,像我們的祖先致敬,因為沒有他們優秀的傳承了儒家思想,就沒有今天我們現在的國家。

一個國家和民族決不能以否定自己的歷史為榮,儒家思想絕不曾毒害我們千年。沒有儒家文化,大概我們現在也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了吧。


昭烈名臣


好吧。

有人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請問是多少千年?儒家從孔子開始,至今也只有兩千多年,怎麼就幾千年前了?

頭三千年怨誰呢?

這是其一。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王朝開疆拓土,強漢令人聞風喪膽,請問儒家坑漢朝什麼了?南朝的幾位君主,篤信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南北朝的老百姓,又是什麼羸弱的狀況?

從隋朝開始,科舉取士,優秀的儒生進入中樞,到明清,除了部分官員,多數如呂蒙正、蘇軾、張居正、于謙、紀昀、劉墉,哪個不是儒學出身?科舉是害了盛唐,還是害了明朝呢?儒學就是個學問,科舉又是以考察學問為手段,遴選人才為目的的行為。不然,選拔治國人才,你考什麼?考誰木工活好,誰打架厲害麼?考木工的,那是工部在遴選工匠。考打架厲害的,那叫武舉。

這是其二。

儒家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它符合統治者維持秩序的願望。如果經典之中,有啥不符合其目的的地方,就強行進行解釋,修改原意。儒家思想,既然沒害了強漢盛唐,自然也害不了明末和晚清。害人的是什麼,你自己心裡得有數。

這是其三。


不知道“二”不能用“幾”,這叫不識數。不知道朝代不論強弱都從過儒家,這叫沒文化。這麼久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害了自己,這叫沒腦子。一個沒文化還沒腦子同時不識數的人感慨一句“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不算什麼大問題。信了這話,還天天掛嘴頭上,自以為深沉的人,才是最可笑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什麼是仁,仁,就是“仁者愛人”。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理論體系,構成了儒家思想,從漢代董仲書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上升為統治階級集團的正統思想,演釋成了一套龐大,複雜而健全的理論體系,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如:禮,義,廉,恥,忠,孝,節,悌。

它有很多精華的東西,也有一些糟粕。比如:忠,就有忠誠,愛國,愛民的內容,但也有忠君,忠主的愚忠要求,甚至後者蓋過前者。以至出現一些現象,象文死諫,武死戰,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不這樣就違犯忠君效主的道德範疇等。再比如孝,主要指孝順父母,聽說為孝,聽話為順,也就父母的訓斥不反抗不辯解,照著去做,好象錯了也得這樣,這是不是有點不辨是非呀?而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就有點封建宗法觀念了。

一般認為儒家思想是由孔子與孟子的言論及其弟子們的論述構成。歷經幾千年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充實。但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仍是其核心部分。有人把這種體系概括為:仁,義,禮,智,信。要想完整的來闡述它實屬不易。但我們知道有很多傳承下來的東西,仍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方向,如仁的愛,義的見義勇為,禮的禮節,禮貌,待人接物的規矩。信的守信,誠實,契約精神。廉的清白,大公私。悌的互尊互讓等等。延續了幾千年的東西,併成為了人們的道德規範,至今長盛不衰,只能說是有益的,不能說它坑害了中國幾千年。

但儒家思想也有其不足或糟粕的東西,特別是對待婦女問題上,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等等。造成了婦女在舊禮教的壓迫下最悲慘的社會地位。

應該說新中國建立後,對儒家思想體系是採取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批判地接受和繼承了其合理的精華部分,使儒家思想的精華成為了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為社會的發展,穩定,和諧作了巨大的貢獻。這也表明:一種成功的社會理論體系的建立,要經過長期的過程和社會實踐,它不可能一日一夜形成,也不可能一下放棄。那種認為西方的理論體系和價值觀能夠放四海而皆準,替代儒家思想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為中國人全盤接受的想法是荒謬的。


天太2


儒家思想整整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
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

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製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直白的說儒家思想推崇尊卑貴賤,男尊女卑,權貴尊而平民卑。

三綱六紀,君主、臣民行孝,等級關係則被比喻為父子關係。直到如今我們仍說“百行孝為先”,這種價值觀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中國自古以來有古代神話, 神話也深刻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的倫理道德精神散見於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各處。這種影響,一方面是社會的無意為之,一方面也是人們的有意再創造。

儒家文化令中國跌宕起伏:唐朝佛教文化開創了盛世唐朝,世界有了至今都繁衍不息的唐人街;

宋朝儒家文化極盛,琴棋書畫樣樣在行,但面對外敵已經沒有漢唐之氣,只要烏紗帽,何懼岳飛亡,北宋變為南宋,直至被元替代。



明朝迎來短暫的輝煌,清兵入關,迎來康乾盛世,但蛻變到甲午海戰、八國聯軍,滿族血性的馬上功夫再次被“之乎者也”戰而勝之,剩下的就是“量中華之物力,結帝國之歡心!”

面對列強,皇帝信奉儒家學說,那國家之奴性就會國際化,向強者卑顏屈膝,割地賠款求和。

中國歷史就是如此,儒家求和,其他的諸子百家挺身而出,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或一統天下,然,和平時期,儒家往往再次走向前臺。

魯迅有言,滿口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精練到兩個字——吃人。魯迅也有言,中華的脊樑是勞動人民。魯迅對儒家太犀利,儒家恨之、官僚恨之。



烏紗帽在中國能令一些人瘋狂。時至今日,也是如此。這難道不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嗎?



儒家思想正如張儀之言:“在儒家眼裡,人皆小人,唯我君子;術皆卑賤,唯我獨尊;學皆邪途,唯我正宗。張揚刻薄,出言不遜,損遍天下諸子百家!卻大言不慚,公然以王道正統自居。憑心而論,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爾等不過一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整天淹沒在那個消逝的大夢裡,惟知大話空洞,欺世盜名而已!”張儀之言有點誇張,但不無道理。

抹茶開心



儒家思想作為古代中國正統思想,歷來為統治者們奉為治國之準繩,北宋宰相趙普更是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文化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影響和塑造著中國人的性格和思維長達兩千多年,兩千多年來,中國人深受其益也深受其害。然而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人幾千年,卻是有失偏頗的。

儒家興起於春秋戰國,上可追溯至周文王,孔子承其思想,融化貫通,把它發揚光大。孔子的弟子及其後人,把他的言行集結成《論語》一書。《論語》傳到西漢時,已有“古論語”、“齊論語”和“魯論語”三個版本,前兩種後來失傳了,流傳下來的“魯論語”也有所殘缺,最早的《論語》版本已是殘缺不全,更不用說後世對孔子思想的理解和繼承了。其實《論語》一書只是孔子和其學生談話的記錄,後世學者為迎合統治者的需求,多在此思想上牽強附會,衍生出許多無稽之談。

西漢的董仲舒為了逢迎統治者的需求,打著儒家的旗號,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君權神授”等主張,他的學說被漢武帝所採用,從此儒家上升為學術正統,為歷朝統治者所奉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延伸出的“仁者愛人”,“仁,義,禮,智,信”等一系列理論都是積極向善的理論,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統治者的需求,也逐漸衍生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等封建落後的理論,儒學之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大概在此。

《論語▪鄉黨》中有一段話:“既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曾看到有書本對這段解釋:《論語》中記載,有一次,孔子家中的馬廄著火了。孔子知道後問的第一句話是:“傷人乎?”根本沒有問到馬。由此可見,孔子把尊重人和愛護人放在第一位。同樣,作為管理者,只有為下屬著想,下屬才會為管理者和企業著想。

這段解釋表面上看去似乎沒有問題,其實仔細想想是不通的,因為孔子仁民愛物,不可能在失火後只關心人而不問馬。後來有學者考證出“不”和“後”在古文中是互通的,也就是“不問馬”,其實是“後問馬”。

可見我們連孔夫子的言論都沒有理解清楚,無怪乎要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了。


煮酒君談史


這個問題從中國人類歷史文明進程及社會文明進程來說,儒家思想一直是塊絆腳石。站在現代社會文明角度來講,它畢竟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產物,也是封建社會官府、貴族推崇的產物。換句話說,儒家思想是服務於封建社會官府、貴族的思想,因此備受封建官府、貴族的推崇。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想必不用解析,通過讀歷史,大家都不會陌生。遠的不說,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王朝?!為了中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先知先覺者為什麼要推翻它?中國的封建社會正是因為有了儒家思想做基礎,才使得中國社會象驢轉圈推磨一樣,幾千年都浸淫在封建社會的圈套裡,無前無後,無始無終,哪有前進可言?哪有發展可言?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儒家也稱腐儒。能最早認識到這一點的,恐怕要數秦始皇了,儘管他第一個創建了封建社會皇帝王朝。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認知和行動的一個體現!焚什麼樣的書?焚儒家書,倡共工(農工、養種等類似當今科普一類的書)書。坑儒,可以理解為廢儒:憑三寸不爛之舌、四體不勤、無尺寸之功、只知做官享受嗟來之食的腐儒!從這一點上,可見秦始皇是有先見之明的!其次能在封建社會認識到這一點的,是明朝《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這從《三國演義》作品中看得出來,其中有一段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場景、場面描寫,可謂是精彩連連,群儒醜態百出!

到了中國近代社會,人們對於儒家思想危害的認識就更不乏其人了,文化領域中的魯迅便是其一。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層面上也有過反封建運動或活動:如破四舊、破除封建迷信等等。事實上,站在今天社會文明和科技文明角度看封建迷信和儒家思想,其實就是一種很可笑的東西。現代社會文明,特別是科技文明在不言中把封建儒家思想正一點點逼隱!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現代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與儒家不能劃等號!那種動輒就給某某文化人扣上“頗有儒家風範”帽子的人物,是很可笑的!

確切一點說,是儒家思想坑害中國社會文明進程幾千年,這與坑害中國社會幾千年還是有點區別的!


kankanhao\n


首先,小編不認為儒家思想坑害了我們幾千年這一說法。

自漢武帝豎起儒家這一竿子大旗開始,此後歷朝歷代都獨尊儒術,儒家學術與思想也就成為了歷代王朝的正統學術與思想。

從統治層面來看,儒家思想核心之一就是:皇權天授、三綱五常。

這一思想一定是為皇權服務的,是為了建立崇拜式的信仰以及統治秩序的。但是,這並非是儒家思想的全部。

大一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朝上國,四夷來朝。

入世,宗教包容,敬鬼神而遠之;

內聖外王,修齊治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重知識精英,重階層,重德,重禮;

……

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思想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這世人的三觀,舉例而言:誰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學而優則仕。這不就是儒家思想嘛!這一思想一定沒有錯嘛。

再舉例而言,誰都希望在結婚之際,能有一套屬於小倆口自己的居所,這樣才算是“成家”,於是在這一理念的驅使下,年輕人都會努力奮鬥,家長都會盡全力去實現這一想法,這就使得我們比任何民族都要勤奮,這也沒有錯嘛。

文天祥的絕筆很好地詮釋了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歷史作家煮史問道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知道什麼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對中國或者說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刻的思想,中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中,儒家思想都潛移默化的存在著,借用一句非儒家的佛教詩句“你信,還是不信,儒家都在那裡,不遠不近,不離不棄”。

儒家思想是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核心有兩個:“仁”和“義”。這兩個核心包含了幾千年裡我們的祖先生活的軌跡。

其實“仁”和“義”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道德”和“責任”。

孔子的道德,崇尚秩序,等級,禮儀。他給人們描述了一個有秩序的,溫文爾雅社會——一個理想的社會,為了實現這個理想社會,人們要不斷的“修養身性”,所謂“克己復禮”。

孟子的責任,崇尚擔當,讚美“捨身取義”,他給人們指出了人的社會責任的實現途徑。

孔孟之道,很高尚。給孔孟之道抹黑的人,想必也拿不出太過硬的理論來詆譭,於是會搞出一些“歷史緋聞”來“人身攻擊”。

在兩千多年前,兩位聖人的思想,經過“百家爭鳴”和“優勝劣汰”,最終成為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帝王將相共同遵守的“指導思想”,顯然其“思想指導性”嚴重壓倒所謂的“危害性”。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有極大危害性的核心價值觀會被推崇和沿用兩千年。所以說,“儒家思想坑害中國幾千年”這個說法或者思潮,不僅是個笑話,更是個惡毒的笑話。

在上個世紀初,“砸爛孔家店”,曾經是那麼的時髦,但“孔家店”被砸爛了,孔家的等級觀念卻仍然存在,沒有了“君君臣臣”,但仍然有“父父子子”。我們仍需要“捨身取義”的社會責任擔當,儘管這個“義”與“忠君之義”已經有本質區別,但思想內涵沒有變化。

近代,隨著西方的堅船利炮和傳教士強行闖入或不請自來,輸入所謂的西方文明或文化“實際上就是基督教文化”就成了自認為“能拯救世界”西方列強給自己賦予的“責任”,這種強行輸入顯得多麼的霸道。

不能否認,隨著社會的進步,儒家思想當中的確有不適應當今社會的內容,但是它的“精神內核”一直是中國社會的根基與支柱,或者說之一。

當我們的社會道德體系和社會責任體系都未能擺脫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的時候,它究竟危害了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