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最伤阳气的4件事,为了寿命要戒掉!

阳气,按照中医的理论,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如果内脏器官缺乏了动力,阳气不足的人自然会感觉浑身没力气,乏困难忍。我们常听到新闻报道说有人连续几天熬夜上网、工作最终猝死,很多人都不知道病因,其实在中医眼中,这些都是阳气耗尽的结果。三伏天,人体的阳气最旺盛,也是养阳气的最好时机,就是借助大自然阳气生发的时候,养足人体的阳气,消除体内的阴寒,促进一些冬天所以发病的疾病的恢复,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谓冬病夏治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入伏之后,有不少的朋友感觉精神萎靡、气色差、稍微活动一下就乏累……觉得身体不舒服,却说不上哪里出了问题……这可能是体内阳气减少惹的祸!三伏天不做这4件事,最伤阳气,中医给你支几招,守住身体根基!

1、爱吹空调

现在,商场、家里都有空调,到了夏天,人几乎一整天都待在空调环境中,阴寒之气频频侵入。如果平时缺乏运动或者根本不运动,出汗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损伤阳气。夏天使用空调不是不可,但一定要科学使用。冷气属阴,使用不当易伤阳气。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26-28摄氏度不直吹为好。

2、出汗过多

夏天暑湿为患,气温过高,长期在外面重体力劳动生活易大量出汗,过度出汗易损伤卫阳,使得阳气随汗液蒸发而脱失。卫阳受伤,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灵枢·本脏》)的作用就会损伤,不能很好地抵御外邪入侵、温煦全身、调节汗孔开合等,很容易夏月伤暑。

3、熬夜

熬夜和睡眠不足可谓阳气的第一杀手。人的阳气在晚上睡觉时是要收回身体的,晚上的睡眠就是为了它们能够得到足够的滋养和补充,从而生阳气,滋养人。到了早上醒来再慢慢释放,所以不熬夜的人看起来阳刚、朝气。

4、冒雨涉水

夏天经常下雨,而且雨势往往也比较大,如果下雨不防护躲避,硬冒着雨行走或者在雨中停留太长的时间,身体很容易招惹寒湿损伤阳气,从而引起身体感冒发烧、拉肚子、呕吐等一些疾病,以后也很容易患上风湿行关节炎,所以,夏天一定要多注意雨水浇身。

那么在三伏天我们应该如何保养阳气呢?

1、勤泡脚,祛初寒气

泡脚不是冬天的专利。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其实民间早有“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的说法,因为夏季雨水多,湿气重,人感觉没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而夏天泡脚,正有助于祛除暑湿,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2、运动不可少

三伏天多到户外进行运动锻炼,出点汗,有助于阳气宣泄、带走体内寒湿。《黄帝内经》里说,夏季养生“使气得泄”,是指人的气息要向外宣发,顾玉潜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排汗。另外,运动还可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增强体质。还需注意的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打太极等方式。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气温较为凉爽的时间段。

3、饮食补阳

一些日常的饮食物,对于养阳气有很好的帮助,身体虚寒的人,可以在这个时节多食用,比如生姜、胡椒、肉桂、牛肉、羊肉、韭菜等,都是有不同程度的温阳驱寒,补养身体的作用。或进补一些有温阳作用的中药材,能够提高人体内的阳气,起到温阳驱寒的作用。当然,如果体内火热亢盛,或者阴虚火旺的人就不适合了,否则的话,在这个大热天进补,必定会导致上火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