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相聲界輩份高的前輩中,力挺郭德綱的很多而力挺姜昆反三俗的卻很少呢?

鶴之雅



相聲就是一個研究人心理的藝術,為了逗笑你,必須要把你研究透了才行,所以相聲說的好的人都是人精,把人性都研究透了;為什麼都說說相聲的沒幾個好人,道理就在這,鬥嘴玩心眼,一般人都不是說相聲的對手。


既然都是人精,還能指望他們公開表態支持或者是反對兩個勢如水火的同行?這種得罪人的事,說相聲的人精會公開表態嗎?當然不會,當然也有例外!


一種情況是有直接利益衝突的,比如公開反對郭德綱的尹笑聲、楊志剛、劉文步、侯耀華、苗阜、曹雲金、何雲偉等等,明眼人都知道緣由。


還有一種情況是胸懷坦蕩,無私無畏的人,比如楊少華、楊議父子,就曾公開表示對一些同行不鑽研業務的厭惡以及對郭德綱的讚譽。


大部分同行都是表面不說話,用行動表態。比如支持姜昆的人,除了苗阜經常在微博上發發牢騷以外,其他很少有公開表態的,但是他們用緊跟姜昆步伐的行動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立場。


相聲演義


其實郭德綱和姜昆這麼多年的恩恩怨怨,並不是倆人之間有什麼大不了的私怨,只是倆人對相聲的理解不同而已。



別看姜昆比郭德綱大那麼多歲,但是姜昆是新相聲環境培養出來的,而郭德綱卻是傳統相聲環境下薰陶出來的。姜昆屬於半路出家,是在下鄉插隊時跟著師勝傑開始學習相聲,後來被馬季看中調入說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的相聲演員,在這之後,姜昆的發展一直順風順水,最終成為相聲界的權威人物。在這種環境下雖然姜昆的相聲基本功很差,但是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著名的相聲演員。



而郭德綱學藝的環境跟一些老藝人們一樣,自小就開始學,而且天津濃厚的曲藝氛圍使郭德綱紮下了深厚的基本功。所以他對相聲的理解跟那些相聲界輩分高的老前輩一樣。所以這些前輩對姜昆之流提出的“三俗”之說不屑一顧,而力挺郭德綱也就不奇怪了。其實相聲本來就是民間藝術,沒有所謂的主流非主流,三俗非三俗,這都是有心之人加的,為的就是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說到這個話題,先要歪個樓才行,那就是為什麼大家喜歡三俗呢?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從理論上來講,叫做文化的禁忌導致的。這東西要是說起來,那種磨磨唧唧的理論,以我的水平,我是講不清楚的。

所以我打算講個有趣的案例:

一群人坐在一起,如果有人講了個很有趣的葷段子。雖然大家覺得講葷段子的人,真是油膩無聊至極。但是如果沒有人講葷段子,大家坐在那裡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的喝酒,那場景又是何其尷尬呢?

所以你會在郭德綱相聲現場錄像中發現魯豫(雖然我很討厭她),張國立(無感)等名人坐在那裡聽著老郭屎尿屁的相聲,卻樂此不疲。


其實姜昆的《虎口脫險》這個讓他大火特火的相聲,裡面也是有接近三俗的東西,甚至是在那個年代讓人感到禁忌的東西:

甲:我死了以後動物園園長撤職,管理員檢查,扣他六個月獎金!我正想到這兒,突然上邊傳來了一聲姑娘銀鈴般的聲音:"噯,大家夥兒快把皮帶解下來,擰成繩子把小夥子拽上來呀!"

乙:這個辦法好。

甲:我一聽眼淚都下來了。這多好的主意啊:我抬頭一看,嚯,一聲號召三十多人在那解皮帶呢。真是好風格,你看這個姑娘穿一條綠裙子,正解一條黃裙帶(注意此處加黑的臺詞),哼,哼,這姑娘太漂亮了。

乙:都這個時候了,你還有這個心思啊。

甲:不不,你說人家一個姑娘,在這種關鍵的時刻,挺身相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是不是說明姑娘——對我有點意思啊?(注意此處加黑臺詞)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搞對象仍然還是一個比較禁忌的話題,尤其是還有姑娘寬衣解帶的話題,這已經是相當露骨的臺詞了。

我相信如果沒有這些臺詞,姜昆的這個相聲根本響不了。


所以姜昆作為一個曾經的三俗,卻因為當上了體制內領導,於是就忘記了自己當年的活兒。實在是讓人想起了一句著名的俗語:當彪子(此處不是錯別字,請當通假字處理)還想立牌坊。


所以這讓很多老前輩看不上他,畢竟人民群眾需要不公開的享受三俗!


不是解放託


不請自答,不喜勿噴!

先說姜昆吧,姜昆是半路出家。後來調到專業團才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但因為基本功差,會的傳統活少,很難跟別人搭在一起。其他人上臺都是“今兒那塊活?開?腰?底?”這麼一對,就可以上臺演了。但姜昆不會啊,怎麼辦呢?

在那個時代,相聲,尤其電視相聲是以歌頌型相聲為主的。雖然也有諷刺型相聲,但畢竟不多。可以說姜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機緣巧合而成名。

成名之後,又立足於政。所以他也再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研究相聲!這是可惜的地方。可作為曲協主席,姜昆要管理的是幾百個曲種。所以他只能在大方向抓,有時候也就忽略了劇場的需求。

再說老郭。

老郭從小學藝,學藝有一個必經之路,就是“燻”,在小劇場不停地聽,從聽別人怎麼說,到聽自己的包袱為什麼沒響。這其中可能一個包袱在1秒之差就響不了了。再結合老郭在其他曲藝形式或者其他藝術形式上的研究,必然有本事讓觀眾樂,因為觀眾一樂,你才能吃著飯。這是體制內的演員所缺乏的,或者說是歌頌型相聲所不能的!

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相聲演員要不停的跟觀眾鬥智鬥勇,觀眾知道你這個包袱了,你這包袱自然就響不了了。。。

不停的改包袱,讓觀眾樂,而且又要接地氣!

讓觀眾覺得相聲離我們的生活不遠。

大部分老先生都有這個過程,並且承認郭德綱的藝術水平,所以……如題了,對吧?

個人見解……


相聲苗力群


只能說姜昆的師傅比較厲害一些,姜昆更適合當官當領導,而郭德綱雖然也師出名門,但是後來才拜的侯躍文為師,德綱是傳統相聲藝人,是真正的相聲藝術演員,至於姜昆,呵呵,他說的段子更像笑話,底蘊唱腔都跟德綱明顯不在一個水平上,德綱出來混。講一個義字。所以他要拍電影,可以請來很多大牌客串,他說觀眾是他的衣食父母,我喜歡看他的相聲,更喜歡這個氛圍,大家一起一的時候,就是鋼絲們的默契,看德綱的相聲,聽德綱調侃於老師。這才是一件人生享受,在這個相聲死掉的時代,也只有德綱,西北的苗阜王聲等少數幾個人,能抗起相聲的大旗了


中投不準


因為郭德綱給的錢比姜坤多,現在的人勢利眼。但姜坤永遠都掙不過郭德綱于謙的。因為他老了,父母老了兒女都嫌,何況一個藝人。別罵張三李四,因為誰都會老。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做好自我就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從前是我


老郭打小就學習傳統曲藝…耳儒目染的都是傳統真正的民間民學…而且相聲本就是屬市井文化平易近人的藝種…原來也沒人說相信俗不俗的…只是現在有人說相聲俗了不高雅等等提出這觀點的人純粹是為了個人目的來抵毀傳統曲藝相聲等…在老一輩人眼中心中跟鏡子似的都知道老郭的才叫相聲…而歌頌浮誇的叫相聲嗎…你們可以瞭解一下…有多少說相聲的改行了為什麼啊??不景氣不賺錢吃不上飯…一家人等著錢用呢賺不上錢還不改行當小品演員或者去演戲什麼的…在這個時候出來了一個老郭基本功紮實的他堅持信念更是憑一己之力把相聲帶火了…可是風頭蓋過了某人…所以遭打壓…然後不管怎麼打壓…德雲社四百多人都憑本事吃飯賺外匯…沒拿國家一分錢…活的很好…搞商演是需要群眾基礎的!沒有群眾怎麼商演啊!憑真本事才能贏得真口碑!靠玩弄權術縱然仕途風光…卻落下一身罵名!


叫偉的名


1.在過去的若干年裡,或者準確的說近三十年,相聲這個行業的傳播途徑太窄了,過去的傳播途徑就是廣播和電視,所以只能有官方一股力量和一種聲音。而姜昆作為官派代表人物,牢牢的把控著電視和廣播這兩個傳播途徑,只能附屬在他的體系內才能生存。

2.領軍人物郭德綱出現了,脫離了官派,而且經營的有聲有色,官僚感覺失去了話語權,感覺被後輩打臉了。這就好比同一行業的民企和央企,央企肯定會依仗自身的資源優勢打壓制約民企的發展,要麼收購要麼做小弟!只是萬萬沒想到郭德綱是打不死的小強,生命力如此頑強!

3.經過十餘載的博弈,同時也經過市場的檢驗,央企臃腫的體制和多年官派的衙門作風,已然喪失了生命力。儘管一些對體制有所期待的人員加入,因才華略顯平庸,也已經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4.官派為了挽回顏面,終於走出廟堂,開始了形形色色的劇場演出,無奈已經沒有了市場,群眾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目前來看官派已感迴天無力!

5.我談不上郭德綱鐵絲,但郭卻有過人之處。文化底蘊不低,說學逗唱與老前輩們相較的話,可以說互有短長,但全面性可以說無出其右。極高的智商情商和天賦,生命力卻又如此頑強,也算天津衛一奇人!


常90467951


其實相聲就是那麼簡單的藝術,他是純粹的一門曲藝的種類。真的沒有什麼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只不過是那些瞧著人家郭德綱那些年輕的相聲演員卻把老一輩的衣缽傳承下來。說學逗唱,無所不能,而且把即將要失傳的那些太平歌詞等傳統的東西。都發芽了,光差,而且在社會上受到了相聲觀眾的歡迎和好評。所以說,郭德綱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就是他讓人們知道了相聲是這樣的,而不是。像姜昆他們說的那樣的。這樣的才華橫溢,把別人認為很好的相聲演義給淘汰。這是多麼招人恨的舉動啊!所以後來讓那些,靠相聲吃飯又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的人的妒忌。所以一大批人都是在聲討郭德綱。有的一些人也非常的喜歡郭德綱的技藝和水平。所以有一些老的相聲演員都還是很認可。郭德綱相聲的。所以說大家都很歡迎他,而不是排斥他。



伊春美食美客


謝謝悟空先生提問,回答如下:

中國相聲界,老一代,始終是相聲的中堅,說句實話,今天相聲界,(不包括文革後出現的人)青年一代依然沒有超過老一代,這是不爭的事實。老一代相聲藝人,正確的看待相聲的發展,正確的評價相聲界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