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爲什麼沒有去找過郭襄?

侯崇飛


金老的武俠小說,絕大部分都以圓滿收尾。然而,卻唯獨將遺憾留給了張三丰與郭襄。

有人說,一見楊過誤終生;我說,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世間,有一種愛情叫做張三丰與郭襄。愛而不得,忘卻不能,是為長相思。

郭襄,出生名門世家,外公是名震天下的東邪黃藥師,父親是名滿江湖的北俠郭靖,母親是名傾當時的奇女子黃蓉。

她,再不濟,也會是一代名門閨秀,將來,找個門當戶對的少俠或公子哥嫁了,足以安穩幸福的度過餘生。

但餘生很長,滿是驚奇。



十六歲那年,容貌俊偉、灑脫不羈、至情至性的大哥哥神鵰俠楊過路過她的世界,從此,攪動了她甜蜜的憂愁。

那年的楊過,已然是一個三十五歲的大叔了。

大叔積讚了年齡紅利,集閱歷、才華、資源於一身,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此時的楊過正處在一個男人的巔峰期,滿足了一個少女對於靈魂伴侶的所有想象。

十六歲那年的煙花太美,燃盡了此後二十四載的年華。

那一年的張三丰(張君寶)才十三歲,是一個可憐巴巴的少林棄徒,除了一顆怯懦無依的心,別無所有。

她可憐他、同情他,把他當做小弟弟,送了他一套鐵羅漢做玩具。後來,又將金絲鐲送給他,讓他以此為憑,去投靠她遠在襄陽的父母。

望著她遠去的毛驢,他不捨,卻無可奈何。

從此別過,天涯茫茫。

以上,就是張三丰與郭襄的前塵往事。



後來,張三丰並沒有去襄陽城投靠郭靖黃蓉夫婦,因為他不願像武敦儒、武修文兄弟那樣,過一輩子寄人籬下、庸庸碌碌的生活 。

張三丰以神鵰大俠楊過作為人生目標,他獨自守在武當山,風餐露宿、歷盡艱難、苦研武學,希望有朝一日,能與神鵰大俠比肩。

他想,到那天,郭襄就會停止追尋了吧!

他不曾想,這世間只有一個神鵰大俠,神鵰俠是她少女的夢想,當她停止尋索的時候,說明她已不再年輕了吧!

春夏秋冬,歲月無痕。

終南山古墓常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谷空山寂寂,風陵渡冷月冥冥。

24載年華空老,峨眉山那一夜,郭襄終於參透生命的奧義,於是,拋卻俗塵往事,削髮為尼,開創峨眉一派。

武當山松柏蒼翠,張三丰幾十年練功修道,亦看透命運的把戲,紮起三千煩惱絲,終開創武當一脈。

與此同時,當年因挑戰少林,與郭襄結緣的異域帥哥,崑崙三聖何足道,與張三丰一樣,藏著無限遺憾,與郭襄別過,再無消息。後來《倚天屠龍記》裡講,何足道創立了崑崙派。

少年弟子江湖老,白髮紅顏兩鬢白。

不論是楊過還是郭襄,也不論是張三丰還是何足道,他們都是有情有義的熱血兒女、江湖豪俠,他們都超脫了紅塵小愛的糾葛,實現了高層次的自我價值。



全真弟子尹志平,為情所困,在尋覓小龍女的小路上跌跌撞撞,最終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留得一世罵名。

武當掌門接班人宋青書,為愛痴狂,一路追尋著周芷若的影子,最終踏入溫柔的陷阱,毀了一世清名。

張三丰知道,他不是主角,在這場愛情追逐的遊戲裡,他只能是輸家。與其痛不欲生,不若裝作沒有發生。

是啊,道家高人莊周說得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你在你的峨眉,我在我的武當,一起送日落,一起迎朝陽,寂靜相喜,默然相望,豈不美哉!

當百年孤獨後的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裡拿出郭襄送的鐵羅漢時,我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風陵渡是郭襄的不可忘,鐵羅漢成張三丰的空惆悵。


南宮尋歡


答 | 獬執事

《神鵰俠侶》最後一幕沒有留給楊過與小龍女,而是眼見楊過與小龍女並肩下山的郭襄。《神鵰俠侶》洋洋幾十萬字,讀到這裡心要碎兩重,第一重是為楊過與小龍女而碎,第二重則是為郭襄而碎。書裡是這樣收尾的: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 “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不用說“一見楊過誤終生”之語了,此時的郭襄心裡的確在想“相思相見知何日”這個問題,只是楊過身側有小龍女,到底的 “相見爭如不見”。就在片刻之前,張三丰(那時還叫張君寶)與郭襄第一次相遇。或許是張君寶還不諳男女情事,又或許是彼時的郭襄也不過是一個“求不得”的小女孩,遠沒有那般魅力,張君寶並沒有對眼前這個“大姐姐”有更多的印象。書裡如此道來: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在金庸的世界裡,一次包紮已經足夠點燃愛情的火花了,但張君定此時對郭襄顯然沒有任何超乎常情的感覺——直到《倚天屠龍記》的第一章,這種感覺才變得不一樣。在《倚天屠龍記》的開始,郭襄先是跟無色過了十招,“張君寶在旁看得出神”;而後郭襄要走,“張君寶臉上一紅”,“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最後郭襄要送他“鐵鑄羅漢”,“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最終還是接了。

張君寶愛上郭襄,也就是這個時候——如果說之前那個郭襄還只是一個小姑娘,那此時的郭襄已經郭家有女初長成。郭襄出塵脫俗,名門之後,武功在她那個年紀已經頗為非凡,再加上游歷了江湖之後自有一股豪邁之氣,對張君寶這個未諳世事、剛剛開始步入青春期且沒有接觸過異性少林弟子來說,殺傷力近於正無窮。於是這一對“鐵鑄羅漢”就再也沒有離開張君寶。

而當張君寶遇到俞岱巖時,張君寶已經成了張三丰。張三丰是這麼說的:“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要說張三丰只是為“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顯然不止於此。但此刻的張三丰也已經武林泰斗,閱盡人間滄桑了。郭襄在張三丰心裡,更是一個象徵,一個回不去的印痕,一個雋永的座標。郭襄只屬於張君寶,而一旦張君寶變成了張三丰,郭襄也就成了“郭女俠”了。張君寶會去找郭襄,但張三丰不會去找郭女俠,因為時光啊,回不去了。

就如同那一對鐵羅漢啊,畢竟是後人的故事了。正如同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時的感嘆:“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亞歐研究寮


郭襄(郭靖的小女兒)16歲在風陵渡第一次遇到34歲的楊過,楊過用漫天煙花為她點亮了一夜星空,從此後悄然遠去,再無消息。她用幾十年去尋訪他,他避而不見。郭襄40多歲時,她終於絕望剃度,創建了峨眉派,她給自己的徒弟起名:風陵(滅絕師太的師父)。

郭襄因為暗戀楊過,獨闖江湖尋找楊過,結果遇到瀟湘子和尹克西搶奪楞伽經,少林覺遠大師帶著徒弟張君寶追蹤到華山,因此遇到郭襄。

13歲的張君寶和16歲的郭襄有了第一次見面,並愛上了郭襄,2年後,張君寶在少林和郭襄第二次也是兩人最後一次相遇,郭襄贈給張君寶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張君寶他去投靠郭靖,此後二人再未見面。張君寶不願意去受郭芙的氣,也深刻的知道郭襄深愛楊過,於是就自立門戶,開創武當派。張君寶就是後來的武當張三丰。

100多年後,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徒弟俞岱巖道:“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一對鐵羅漢,張三丰居然貼身而藏這麼多年,他對這份禮物的珍視可想而知。

所以說郭襄深愛楊過一人,張三丰深愛郭襄一人,二人均為了愛情終身不娶,並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峨眉和武當。 所以就有了淒冷的千古名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


我學我樂我分享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華山絕頂,少室山中,他遇到她,何嘗又不是一見誤終身?

然而,這一誤,誤出來的卻是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那一天,趙敏率眾圍攻武當,被空相暗算的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羅漢,“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張真人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鐵羅漢從身邊摸出來,滿滿都是對郭襄的懷念!如若不是心愛之人所贈,他會帶在身邊嗎?而這一帶已經是100多年!

那一年,張三丰還叫張君寶。那一天,年輕的郭二小姐與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不打不相識。下山之即,一少年遠遠在後跟著。郭襄笑問:“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他的臉為什麼會紅?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見了後就不會忘記的人。

郭襄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後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而行。他又為什麼不敢?一個少林寺中掃地烹茶的小廝,面對羅漢堂首座的貴客,默默在身後送一程,興許已經很幸福。

分別之時,他依依不捨,卻又沒什麼話好說。郭襄將手中的鐵羅漢塞在了他的手中,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她會送他一對鐵羅漢。興奮地回到少林寺,每天不知道要拿出來看耍多少次,聞一聞,似乎還有她手上的清香。

再見到她時,是十天之後。少室山上,少林寺中,他一戰成名,用從鐵羅漢中學來的拳法羞走崑崙三聖何足道,然而自己也面臨困境。關鍵時候,覺遠大師將他和她裝在水桶裡,成功突圍出少林寺。少室山下,深山之中,覺遠背完九陽真經後圓寂。16歲的張君寶不知道何去何從。她讓他拿著金絲鐲去投奔她的父母――名震天下的郭靖、黃蓉。說完,轉身而去。

這一轉身,轉出了一位峨嵋創派祖師,更轉出了一位武當張真人。

多年後的一天,殷素素問俞蓮舟:“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有的人,一遇到,就會記住一輩子。

少室山下分手之後,他真的沒有去找過她嗎?他又怎知她鍾情的是楊過?他生平專殺韃子難道與郭靖夫婦沒有關係嗎?

也許,他一生都想證明一件事,他強過她心中的那位大哥哥!


用戶59027142380


最好的放手大概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這句詩雖說的是郭襄,但對張君寶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讀金庸小說《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時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感悟,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時看只在意的是江湖的快意恩仇,行俠仗義,及至年長再回過頭來看,寥寥幾筆的郭襄,張君寶他們一生對情對愛的理解、做法,我們只能自嘆不如,讀多了,想的多了,心不免會為他們感到而痛。

當年覺得楊過為16歲的郭襄慶祝,是那樣的歡快,那樣的令人嚮往,現在再看,覺得楊過有點殘忍了,既有姑姑,為何還要去撩撥一位心思純淨少女,導致郭襄為了她心中的大哥哥,終身不嫁,尋訪24年不遇,最終大徹大悟,開創峨眉派。


張君寶對郭襄可能就是一見鍾情吧,倆人一共見面不過兩次,但郭襄心中全是大哥哥,再也容不下其它,所以張君寶選擇了守望而不去打擾,但郭襄小姐姐的影子自從進入張君寶的心中便再也揮之不去。感覺他們幾個人是一個無法逃脫的輪迴,楊過為了小龍女可以苦苦等待16年,而郭襄為了她心中的大哥哥可以苦苦追尋24年,張君寶為了他心中的小姐姐可以苦苦等待100多年,這樣的情債,幾人能消受?

也許對張君寶,對郭襄而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所以張三丰心裡明知有郭襄小姐姐,但已無法走進對方的內心,何不默默陪伴呢?因此他在郭襄所建峨眉派附近,建立武當派,以這種方式世世守候陪伴。

誤終身啊誤終身,早知如此結果,當初不見也許就會少了些許遺憾!情情情。。。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第一,張三丰喜歡郭襄,且這種喜歡是初戀。要知道張三丰老爺子可是一百多年的童子身,隨身帶著一對鐵羅漢,這對鐵羅漢是郭襄送的,可見三豐老祖宗對郭襄的喜歡程度,也是沒誰了。郭襄是張三丰老爺子夢而不得的初戀,卻不是情人,張三丰離開少林後,一開始並沒什麼成就,而郭襄可是名滿天下的女俠了!誰會讓自己的初戀見到自己落魄的樣子呢?《倚天屠龍記》中郭襄給了張三丰信物讓他有難去找郭靖,可張三丰不願去,覺得寄人籬下會被人(郭襄)看不起。


第二,不得其時。郭襄喜歡楊過,可他們沒能在一起,因為他們雖知心,卻不是在合適的時機遇見對方,郭襄晚了十六年,十六年,實在太久了!而張三丰喜歡郭襄,可郭襄心中只有那心目中的大英雄——楊過。連當時崑崙三聖何足道,郭襄也不曾放在心上,更別提那初出茅廬的小子張三丰了,張三丰當時太“小”,這個“小”,不只是年齡,還有見識,心理,而郭襄是很早熟的。可以說當時張三丰沒有能讓郭襄喜歡的魅力,而當張三丰有所成就時,人家郭襄成就也不低,且出了家!人家都出家了,你好意思找人家嗎?找人家幹嘛呢?結婚嗎?


第三,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郭襄始終都沒有把眼光放在張三丰身上,而張三丰大器晚成,有成就時,已年過半百,那愛戀早已深藏心中,不想表露,相見不如懷念,既知她心中有人,有何添煩惱呢?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始終是罕見奇事,更多的是將就或抑孜然一身。

第四,除了心中的愛慕,張三丰沒有找郭襄的理由。

張三丰落魄時尚不願寄人籬下,當有所成就時,卻已無需要別人幫忙了,若連他張三丰都做不到的事情,想必郭襄更無能為力!

第五,郭襄的自立自強。郭襄這種女孩太完美,完美得讓人為之嚮往,但她卻往往不需要別人的幫助,不僅僅是因為她是郭靖黃蓉的女兒,黃藥師的孫女,還有楊過的庇護,最重要的還是她本身就是自立自強的,即便家破人亡,也不能擊倒她!她並不需要張三丰的幫助。


李哥小粉絲


和“志向、脫俗”無關。這事,終究不過一個“情”字。

郭襄一生未再次見到楊過。你以為她當真找不到?

你看啊,襄陽危機,楊過送來玄鐵重劍;黃衫女子自稱古墓後人;全書故意避開描寫“郭襄是否有去古墓尋找”;見到昔日故友卻只問是否有神鵰大俠的事蹟。

是啊,怎麼找不到,是不願找到啊。找到又能如何?難道還能娶了自己?打擾人家的生活不說,見到之後又要分離,不過日後徒增思念。

於是,就不見面吧。但相思難遣,只有走遍天涯,試著去找找他的事蹟聽聽。

張君寶也是一樣。你以為他是聽了山下夫妻的一番話有所頓悟?

那不過是他的藉口,你信不信哪怕沒有這對夫妻,一隻鳥奮力捕食他也能悟出同樣道理。

去找郭靖必然能拉近關係,等郭襄回來,還可日日相伴幾年。可那有如何?難道能娶了她?明知她愛一人愛的如此情深,難道自己還去打擾?日後就算相見,自己這痴心妄想只能平添痛苦。那,不如不見。終生不見。

你以為的理由啊,都是藉口。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是一切的答案。

只是時光荏苒,剎那芳華。

見了面又能怎麼樣?有一個姑娘她對你很好,你知道再也不會遇到這樣一個姑娘,也再不會有別的姑娘住進你的心裡了。同時你心裡知道那個精靈一般的女孩對你很好,可她心裡永不會有你。她臨走之前塞了一對鐵鑄的羅漢給你,此後一百年間你無論去哪裡都帶著它們,彷彿那個姑娘還在你身邊。一百年吶,滄海桑田,朝代改換,物是人非。這一百年裡有多少驚才豔豔的人傑銷聲匿跡,有多少價值連城的珍寶就此絕跡,有多少絕世的武功失傳。你在這一百年裡可能殺死了很多人,你也險些被很多人殺死,你逃過一個又一個危局,你每次死裡逃生都很狼狽,甚至兵器都來不及撿起。可她給你的鐵鑄羅漢你從來沒有丟過。終於一百年過去了,她在峨眉開宗立派,你也在武當開宗立派。她已經駕鶴西去,你還活著,閱遍三千道藏,踏破天涯海角,身邊卻仍帶著她給你的那對鐵羅漢。你的宗門被人踏上山來,有滅宗之險。可你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宗門滅絕與否,而是那對鐵羅漢,那對一百年前她給你的,你隨手就能摸出來的羅漢像。你摩挲著鐵羅漢,心裡想著那些年和她在一起的年少時候,最後還是放下了。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知她安好,便已足夠。找她不找她,見她不見她有有何區別?

金庸先生作品極好,但書中能令我感動到熱淚盈眶的場景不多。不知道金庸老爺子是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寫出這一段的,當我看到百歲張三丰從身邊摸出的,百年前郭襄給他的羅漢的時候,心裡卻沒由來的一酸,不覺垂淚。這哪裡是創立武當,創出太極拳太極劍的絕代宗師?這分明是當年遇見郭襄卻懵懵懂懂的張君寶。等了百年才等來一句“大袖一揮,走出門去。”,再也不欠誰的。邋遢老道,心最澄明。至情至性,唏噓可嘆。


飄落的白羽毛


金庸的小說裡已經有答案了。

張三丰下少林以後,本來是想找郭襄的,可惜路人開掛,把他的自尊心激了起來。

張三丰去尋郭襄,遇見郭靖想必是一場佳話,不過以郭芙的驕縱,說不定張三丰就成了楊過第二。

也幸好張三丰沒有去,不然一代宗師肯定死守襄陽,我們也就沒辦法看到張無忌的故事了。

原文如下:

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們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蔔,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

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回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  

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裡:“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

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只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麼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

。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巖穴,渴飲山泉,飢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妥妥說財經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華山絕頂,少室山中,他遇到她,何嘗又不是一見誤終身?

然而,這一誤,誤出來的卻是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那一天,趙敏率眾圍攻武當,被空相暗算的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羅漢,“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張真人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鐵羅漢從身邊摸出來,滿滿都是對郭襄的懷念!如若不是心愛之人所贈,他會帶在身邊嗎?而這一帶已經是100多年!

那一年,張三丰還叫張君寶。那一天,年輕的郭二小姐與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不打不相識。下山之即,一少年遠遠在後跟著。郭襄笑問:“張兄弟,你也來送客下山嗎?”張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他的臉為什麼會紅?因為這是他第一次見了後就不會忘記的人。

郭襄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後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而行。他又為什麼不敢?一個少林寺中掃地烹茶的小廝,面對羅漢堂首座的貴客,默默在身後送一程,興許已經很幸福。

分別之時,他依依不捨,卻又沒什麼話好說。郭襄將手中的鐵羅漢塞在了他的手中,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她會送他一對鐵羅漢。興奮地回到少林寺,每天不知道要拿出來看耍多少次,聞一聞,似乎還有她手上的清香。

再見到她時,是十天之後。少室山上,少林寺中,他一戰成名,用從鐵羅漢中學來的拳法羞走崑崙三聖何足道,然而自己也面臨困境。關鍵時候,覺遠大師將他和她裝在水桶裡,成功突圍出少林寺。少室山下,深山之中,覺遠背完九陽真經後圓寂。16歲的張君寶不知道何去何從。她讓他拿著金絲鐲去投奔她的父母――名震天下的郭靖、黃蓉。說完,轉身而去。

這一轉身,轉出了一位峨嵋創派祖師,更轉出了一位武當張真人。

多年後的一天,殷素素問俞蓮舟:“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有的人,一遇到,就會記住一輩子。

少室山下分手之後,他真的沒有去找過她嗎?他又怎知她鍾情的是楊過?他生平專殺韃子難道與郭靖夫婦沒有關係嗎?

也許,他一生都想證明一件事,他強過她心中的那位大哥哥!

張君寶其實和郭襄就見過兩次,一次是在《神鵰》結尾,華山之巔;一次是在《倚天》開頭,少室山上。

華山之巔,郭襄為君寶包紮了受傷的腦袋,此時的君寶只是“好生感激”;少室山上,郭襄覺得少林寺欺負了覺遠和君寶,要帶他們離山,他們卻不答應,無色禪師平息衝突,送郭襄下山,此時君寶“遠遠在後跟著,不敢走近”,郭襄說:“張,你也是來送客的嗎?”君寶竟然臉一紅,應了聲“是”,跟在身後,相距五六步,不敢並肩而行......

多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暗自傾許女神的羞赧模樣。

後來,覺遠擔著郭襄和張君寶一路追風逐月,臨終背出九陽真經,隨後君寶埋葬了覺遠師父,隨後與郭襄分離,此後再不曾見。

郭襄女神送給君寶的是一對鐵羅漢,要君寶去襄陽尋她父母,能有一番前途。只是半道之上,君寶聽見了一對夫妻的對話:

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裡:“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張君寶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是的,十六七歲的張君寶即便是情竇初開,對郭襄女神有所情愫,然而女神既心念著霸道總裁全民男神楊過,也見過無數世面躋身江湖上流階層,父親郭靖母親江湖第一大幫幫主,外公桃花島島主,其實完全是白富美的人設!

而看自己孑然一身,父母不詳,少林寺中打雜的,甚至連正規弟子也不是,無依無靠,無事無業,一無所成的江湖底層小屌絲,如何能得?

愛,不是佔有!假如,你有著強大自尊心,卻也有著卑微的自卑心,要得到上流階層有所聲望的女神芳心,是否也會:不如先做事業,再談感情?

03

只是,待到事業有成,卻已了無凡心!

張無忌12歲的時候,初遇滅絕師太,書中描寫她“是個美女,四十四五歲,但是兩條眉毛向下斜”。假設她45歲,張無忌十歲的時候,張三丰正好百歲壽誕,所以當時張三丰102歲,跟滅絕差了57歲。

我們知道,但凡一個門派的建立,肯定是收了幾個徒弟之後了。至少也要在收第一個徒弟之後。那麼張三丰什麼時候收的宋遠橋呢?這個書上沒說,但有過描述。

張翠山十年後,從冰火島回來,此時張無忌約10歲,張三丰百歲。張翠山看見宋遠橋。宋遠橋穿著道裝,臉上神情沖淡恬和,一如往昔,相貌和十年之前竟無多大改變,只是鬢邊微見花白,身子卻肥胖了很多,想是中年發福。相貌跟十年前沒差別,那十年前怎麼地也得三十開外。鬢邊花白,說明宋遠橋也得年近40-50了吧。

假如此時折中來算,宋遠橋45歲,那麼張三丰最早也得在50-55歲的時候收了宋遠橋,還得在宋遠橋剛是嬰兒的時候,才開始建派。只收了一個徒弟的時候,門派還沒進到天使輪,肯定要經歷漫長的發展期,等到收了俞岱巖張松溪,這個門派才有可能初具規模。

等到熬過創業期,張三丰已經70開外了。這時候還想什麼情愛啊。

那創業前他在幹什麼?那時候正是想妹子的好時候。書中寫到,十六七歲的張三丰在山洞裡數年,消化九陽真經,其後十餘年讀道藏,想明白了,這算是道成,這時候已經小四十了。但這只是道成,武功還沒成。等到真的武功大成,說不定就五十多了。

那個時候,郭襄在幹什麼?

郭襄在四十歲前,應該走遍天涯海角,說不定也去找過男神楊過,但斷然不會打擾他們的美滿生活,40歲時,創立峨眉派。郭襄比張三丰大兩歲,那時候張三丰38,還在練功呢。還沒自立門戶,更別說成為一代宗師,在江湖上名號響亮了!

04

當功成名就,聲名遠播,已是白髮之年,所謂的情愫也好,情思也罷,怎麼會勘破不了?

現在你對我愛答不理,以後我讓你高攀不起。當然這句話在這裡不太合適。女神郭襄也許從未想過君寶心中曾有那麼一絲情愫,也並未對君寶愛答不理。

女神還是可以拿來勵志的,至少,君寶成為三豐宗師,是有一點鞭撻的......

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們永遠不會相識。我依舊期待某天的某個街角默然的擦肩。


用戶154844511


一、關於愛情:淺層次的愛是“得到”,深層次的愛是“成全”。

悲劇的戀愛:我愛著你,你愛的卻是他。

張三丰雖然喜歡郭襄,但也知道郭襄愛的是楊過,楊過愛的卻是小龍女。

張三丰可以去追求郭襄,給郭襄愛情,滿足自己的需求,但郭襄會幸福嗎?很大程度上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的可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肉體與精神的分離對一個人是煎熬。

所以張三丰的選擇是不去打擾郭襄的生活,讓郭襄自由的去追求屬於她的幸福,把自己對郭襄的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委屈自己,成全對方。

二、金庸為什麼這麼寫?

1、金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佛教思想影響深刻,小說中很多人物都是“想得卻不可得”的狀態。只是在結尾的時候,為了照顧讀者的情緒,會為主角設置大圓滿的結局,但其他配角可就不一定了。比如李莫愁一輩子為情所困,最後葬身火海。

2、金庸的小說把武俠和歷史揉為一體,但在改編歷史的時候,還是很有原則和底線的。

張三丰作為歷史真實人物,武當派掌門人,太極拳、太極劍創始人,金庸不會像平庸的小說作者一樣,給主角編造很多愛恨情仇的故事,只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做藝術化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