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集市溯源」王溝鎮·許廟集

「豐縣集市溯源」王溝鎮·許廟集

網絡圖片

這時,你是不是想到驢肉了呢?

許廟集

許廟村位於豐縣城西20裡處,屬王溝鎮。

是一個擁有兩千多人口的大村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豐縣至單縣,單樓到趙莊,進而入山東金鄉的官道均經過這裡,雖稱不上“咽喉要衝”,卻也是交通要道。是奠定許廟集、會繁榮的良好基礎。

(一)

許廟原來的村名叫許黑樓,只是後來在莊南蓋了一座廟,叫白雲寺,老百姓都叫做“白雲奶奶廟”。廟前建有東西廊坊,塑有不少神像。廟裡有很多尼姑,每逢初一、十五,廟裡一人多高的大鐘響時,周圍幾里路都能聽到。求神拜佛、燒香許願的,絡繹不絕,非常熱鬧。

從此,許黑樓就改成許廟了。

民國16年,奶奶廟被拆毀,神像被砸碎,尼姑都搬到苗城的“奶奶廟”去了。但許廟的名稱卻一直延續下來,沒再更改。

許廟,雖因廟得名,卻不是因廟而成會。

(二)

許廟的古會源於何時,已無從查考。

據老人世代相傳,大約成於明嘉靖年間。

歷經明、清、民國、新中國,直到1966年文革初期破四舊時取消,有400餘年的歷史。

許廟古會的會期從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開始,以後每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都是會日,一直到五月初一、夏收大忙的前夕結束。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古會之一。

這主要是因為:一是佔地面積廣,約有四、五百畝;二是客商多,有的剛過春節,就牽著毛驢,趕著騾馬,挑著擔子,推著土車,肩背手提,呼兒喚女,從四面八方向這兒彙集。三是規模大,百貨雜品、五金棉麻、菸酒糧油、土特產、風味小吃……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特別是騾馬市場,更是人歡馬叫,熱鬧異常。雖是一天成會,但前三後四,仍然是人頭攢動,叫賣聲不絕於耳。

後來,由於盜賊蜂起,加上土匪擾亂,會址曾多次變動,如二月一日的黨樓會,三月十一的單樓會,四月十一的趙集會,都是由許廟會帶過去的。

(三)

許廟的集市也是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的,但比會要晚。原因是會的日期中間拉的時間過長(10天一個會),其間買賣不方便,二是會日都集中在夏收前的上半年時間,下半年沒有。

因此,在幾個集主的商議下,許廟集很快成立起來。

許廟集日是天天成集,每天早晨天微亮時開始,天剛亮就基本結束,俗稱夜貓子集。成集的地點也不固定,一天在村東頭,一天在村西頭。集市上京廣雜貨不多,騾馬也較少,主要是糧食、蔬菜、菸酒、百雜等。

許廟的集和會一樣,在文革初期破四舊時被迫停止了,直到1981年才恢復起來,每逢夏曆的單日為集。

現在許廟集的市場雖不寬闊,也不算擁擠,因周圍鄉鎮駐地交叉成集,這裡就成了小集。逢集人數不多,成交額也不大。但作為村級集市,還是相當不錯的。

來源 : 淮海民俗文化網 (劉宗超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