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培育住房租賃市場開了好頭但仍需加把勁

房地产市场|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开了好头但仍需加把劲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大力推進住房租賃政策的細化落實,市場發展取得重大突破。但也要看到,我國住房租賃市場還不夠成熟,很多變革都還只是剛剛起步。加快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是實現“住有所居”,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府和企業需再加把勁,從制度建設、金融支持、服務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儘快補上短板,實現租售“兩條腿”走路。

自去年上海首推純租賃用地開始,今年上半年廣州、深圳、杭州、鄭州等地陸續推出“只租不售”地塊;北京計劃在未來5年提供租賃用地約1300公頃、租賃住房合計約50萬套……

住房租賃市場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開發商、專業化租賃運營商、中介機構、酒店集團等各類企業紛紛搶灘“新風口”,打造自有租賃公寓品牌。

多地政府打造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包括12個試點城市在內的10餘個一二線城市搭建了官方租賃平臺。

今年以來,住房租賃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在證監會、銀保監會等部門政策鼓勵下,以租金收入或物業所有權為底層資產的證券化產品已發行數十單。

多地試水“租售同權”。2月,濟南市高新區首次出讓“租售同權”地塊,明確租房者子女將享受跟買房者同樣的教育權利;5月,鄭州市發文保障租賃住戶享受衛生計生、子女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配套服務……

在政策大力推動下,我國住房租賃市場規模已超萬億元,租購併舉格局加快建立。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仍然不夠成熟,一是租賃關係不夠穩定,影響了人們的租房意願。二是一些中介服務不規範,導致交易成本高、風險大。三是市場發展不成熟,機構租賃尚處於起步階段。四是政府支持和服務以及監督管理還有待加強。

記者近日調研發現,當前,機構“跑馬圈地”擴張的長租公寓項目,面臨盈利難且回報週期長的困境。“漲房租”提高利潤率已成為不少運營商的選擇,長租公寓高端化趨勢明顯;為獲取高額利潤,一些開發商鑽政策空子,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變相“以租代售”。

在個人租房市場上,也有不少亂象:房東合同不報備,漲租、租期調整隨意性大,發生糾紛租客維權難;“二房東”“群租”亂象頻發,中介抬高租金吃差價、虛假房源信息等頑疾仍未破解。目前來看,各地搭建的官方租賃平臺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租賃房源的供給,有利於規範市場秩序,但由於房源數量偏少,效果有限。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是明確的政策目標,各地應從保障“住有所居”的高度看待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建立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剛性約束機制。堅持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總體原則,建立多層次的租賃住房供應體系。應結合城市規劃,在大型工業園區、商務集中區周邊建設經濟型公寓。同時,保證公租房和廉租房的供應。此外,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發行債券等產品。給予長租公寓開發和運營企業一定政策扶持。

解決當前租賃市場的問題,要重點扶持和大力發展面向新市民和家庭的住房租賃市場。要重視居民住房出租市場的發展和規範,特別是規範住房租賃經紀行為。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居民住房直接或通過房地產經紀出租仍然佔主體,所以傳統租賃方式不能忽視,仍需要規範發展。同時,既要提高人們的租住意願,又要提高人們的出租意願。

政府應加快完善各項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立法完善法律法規來保障租賃各方的權益。防止出現“以租代售”等行為。同時,還要落實好承租人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的權益。(記者鄭鈞天、李倩薇)

新華金融客戶端:權威財訊盡在“掌握”,掃碼或長按二維碼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