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每當我們跟孩子說“到時間了,別玩了!”或者“我們只能玩一個小時哦”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真的瞭解什麼是時間嗎?

如何從小就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高效的時間管理能力?

具體的時間對於5歲之前的小小孩來說,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具體時間概念是人類進化晚期出現的產物,是人類為了更簡單的記錄和理解世界建立的方式。

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感知時間是提升孩子執行能力很好的訓練。越早搞清楚時間的概念,孩子就能越早規劃與安排自己的生活。

例如,你跟孩子說他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如果孩子知道做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久,那麼他就能知道在這一個小時內安排哪些活動。


強調時間概念

如何教孩子感知時間呢?

感知時間不能等同於認識鐘錶。

時間相對鐘錶是包含著過去、未來、每分、每秒更為寬廣的概念。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已經進入了對時間的感知,只是這個階段這種感知是無意識的,當孩子到了3歲,家長就應該開始系統的引導孩子感知時間了。

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感受“大時間”概念,不可逆

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時間帶來的變化,讓小朋友拿出自己小寶寶時候的照片,家長們也拿出一張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有的孩子會非常的驚訝:什麼?媽媽你也有小時候嗎?

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在孩子們眼中,爸爸媽媽就應該是一個大人,爺爺就應該是一個老人。如果他們能夠了解到,爸爸媽媽也有小的時候,爸媽曾經以前也是一個孩子,那麼他就能理解,時間其實對於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出生、幼年、童年、青少年、成年、老年以及死亡,這個過程都是一步步發展的,不可逆轉。

感受“小時間”概念,抽象的

前文是讓孩子感受時間流逝不可逆的“大時間”概念。

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理解“小時間”的概念

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比如我們經常對孩子說的,再看10分鐘的電視、再玩5分鐘等。

可是對孩子來說,一分鐘是什麼呢?他們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因為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孩子的思維卻是具象的,所以為了能讓孩子感受到這1分鐘,我們需要用一些具體的事物作為基準,讓時間視覺化。

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觀察鐘錶上秒針轉動一圈,還可以看沙漏緩緩流下。

又或者讓孩子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來感受這1分鐘。有的孩子會說:我一隻腳站著,站累了就是1分鐘。有的孩子和我說:我唱一首歌就是1分鐘。還有的孩子和說我:我把所有的扣子解開又扣上,就是1分鐘。是不是很有意思?

時間的主觀性

主觀時間,是指個人自己對一件事情持續了多久的感受。在玩遊戲的時候,孩子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是當他在等待看動畫片的時候,又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還是以剛剛感受1分鐘為例,如果讓孩子做開心的事情,他們會感到1分鐘好快啊,但是做不開心的事情時,他又會覺得1分鐘很慢。

建議爸爸媽媽早一點引導孩子用客觀的方式來測量時間,或是協助他們感知時間。

5歲之前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才能更好的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比如,用手機設定鬧鐘,跟孩子約定可以玩多久,鬧鐘響後,就要放下玩具,繼續做下一件事情。

或者,和孩子約定幾天可以吃一次他喜歡的食物。家長可以準備一張紙,製作一張日曆表,讓孩子每天睡覺前去打個勾,讓他知道又過了一天,再過幾天就又可以吃到他喜歡的食物了。

但是也要注意,正因為時間具有主觀性,所以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時間感施加給孩子,動不動就“快點,我們要遲到了!”“你吃飯太慢了”等等,這會讓孩子對時間產生錯覺。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瞭解更多”,免費試看何秋光思維訓練課程~

幫孩子啟蒙,希望你們和我一樣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