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六大模式」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浦北“六大模式”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今年以來,浦北縣堅持黨建引領“1+2+N”工作機制,緊緊圍繞“消除空殼村、減少薄弱村、壯大一般村、打造示範村”工作目標,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村級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同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截至目前,浦北縣已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其中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下的48個,佔18.1%;2萬元~5萬元的175個,佔66%;5萬元~10萬元的29個,佔10.9%;10萬元以上的13個,佔4.9%。預計到2018年底,78個貧困村均能實現3萬元以上收入。

以固定資產投資租賃經營,打造“租賃經營型”模式

盤活各村閒置資源,扶持建設一批商鋪、廠房、市場、養殖場等,獲取穩定集體經濟收益。如利用縣級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以投資建設固定資產租賃經營為主要內容,每村扶持補助金額8萬元至10萬元,預計2018年底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38.08萬元,其中最低1萬元,最高3.1萬元,投資收益率達到22.5%。針對全縣未達到2萬元且沒有優質項目的村由縣統籌指導在工業園區購置標準廠房,形成固定資產,解決重點難點村集體經濟收入達標問題。三合鎮塘岸村利用自治區扶持資金建設新型集鎮商業中心,項目建成後出租獲取穩定收益;北通鎮平坡村出租閒置房屋建設扶貧車間,每年增加收入2.23萬元。

以土地流轉帶動產業升級,打造“土地營運型”模式

通過村民合作社實行土地流轉,引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種養殖,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無中生有”。如浦北縣泉水鎮坭江村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紅衣花生基地、福旺鎮北蘭村建設富硒芋頭種植基地,集體經濟單項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

以股份合作推進村企共建,打造“村企合作型”模式

依託縣級龍頭企業積極探索“村企聯手共建”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指導村民合作社以土地、項目、資產、資金入股,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特色產業,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穩中求進”。如北通鎮旱田村爭取上級資金建設養豬場,引進浦北縣揚豐養殖有限公司養殖黑豬,通過資產入股參與管理,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約32萬元;白石水鎮南明村通過項目入股強興生態農莊,每年獲取集體經濟收益2.3萬元。同時與縣國有企業開投集團公司合作,通過在高速路、二級路沿邊設立立體廣告牌,由涉及的村委負責徵地、維護、管理,產生效益後按比例獲取分紅,增加收入。

以產業鏈發展帶動全覆蓋,打造“產業帶動型”模式

通過出臺扶持政策,鼓勵村民合作社參與發展百香果、糖料蔗、黑豬和光伏產業項目,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促進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充分利用縣工業園區、村委、學校等樓頂以及空閒場地,整合扶貧項目資金統一實施光伏產業項目,實現78個貧困村全覆蓋,預計2018年底每個貧困村基本能實現年收入5萬元以上;提高糖料蔗種植獎勵標準,由原進廠獎勵村委的每噸0.8元提高到每噸7元,穩定並擴大種植面積,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以盤活資源實現直接收益,打造“資源開發型”模式

充分利用村級集體林地、山塘等資源,用於出租或進行聯營開發,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資產性收益。如六硍鎮六秀村盤活現有600多畝集體林地,與六萬山林場聯營開發種植杉樹、速生桉,2017年村委收入達到39萬元。同時集中對全縣不合法、不公平、不規範村級集體經濟承包合同進行清理,保障合理收益,增加集體收入。如樂民鎮樂民村將原來低價出租的14間村集體鋪面,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收回,重新招標出租,村集體收入提高了4萬多元。

以搭建平臺提供有償服務,打造“服務創收型”模式

支持和引導村民合作社成立各類勞務公司,開展勞務服務、農產品代購代銷服務獲得收益。如浦北縣寨圩鎮豐門村,成立了豐門村建築工程勞務服務公司,2016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0.9萬元,2017年實現收入1.6萬元,集體經濟收入逐年提升。六硍鎮關埲村在村委周邊設立辣椒代收服務點,主動幫助農民聯繫銷售商,有效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並促進集體經濟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