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灘村:集體經濟「脫空」 擂響鄉村振興戰鼓

  • 李玉霞
    文/

“45畝的土地即將被流轉,29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我們村將要再建立一個蠶桑產業園區,村民又多了務工的機會,為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加上這個產業園區,我們村共計流轉土地約550畝,土地流轉直接受益貧困戶15戶,每戶年增加土地流轉收入約750元……”10月24日,在玉屏鄉響灘村,說起產業發展,該村副主任餘德田滔滔不絕。

響灘村的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村集體經濟“脫空”了,拉開了鄉村振興序幕,整個鄉村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振興之本:多渠道探索發展產業

“村裡的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我每月還能分到33.9元,我非常的高興,我們村肯定以後會發展的越來越好。”響灘村四組村民段光成高興地說。

響灘村積極響應村級集體經濟脫空工作,不斷深入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對外承包山坪塘、對外租賃村級固定資產、以“保底收益+分紅”的形式,投資入股合作社發展鳳凰李種植、投資入股合作社發展蠶桑產業等方式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已取得 29233元收入,集體經濟人均收入已達33.91元。

响滩村:集体经济“脱空” 擂响乡村振兴战鼓

集體經濟創收益,村民分紅笑開顏

振興之源:土地流轉促農民增收

“現在我們的日子好過多咯,不用外出務工,就在產業園區幫忙除草,每天都能掙60元,採摘小米椒每斤8角錢,離屋頭又近,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娃兒,我還是很滿足的。”響灘村4組村民王萬彩說。

響灘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展開宣傳,在引入業主的同時強化土地流轉政策宣講。在村兩委帶領下,響灘村村民向業主累計流轉土地550畝,用於種植優質鳳凰李、產桑、柑橘、利用土地的間隙,種植小米椒、花生等作物。

响滩村:集体经济“脱空” 擂响乡村振兴战鼓
响滩村:集体经济“脱空” 擂响乡村振兴战鼓

產業園採摘場面熱鬧 促增收

產業園採用“合作社+黨支部+貧困戶”的模式,按照“保底收益+分紅”的形式,打造“貧困戶產業園”。產業園以合作社為實施主體,村兩委協助管理,貧困戶參與監督。村集體每年獲得資產收益扶貧資金8%的固定收益,同時在產業園獲取利潤後,按照合作社20%、村集體30%、貧困戶50%的股份比例進行利潤分配。

該村通過業主投資、農戶投勞的形式帶動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解決貧困戶、臨界困難戶及當地群眾就地務工如:栽種、除草、施肥、覆地膜、摘小米椒等60多人,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上。

振興之基: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以前這條路太爛了,全是泥巴,下雨天騎車都要打滑,交通很不方便,發展的機會也就少了,根本沒有商家來我們這裡考察,這些產業都是路修好了才發展起來的。”響灘村4組村民段中旭說道。

近年來,村幹部通過爭取資金、村民自籌等形式,建設村級道路19.4公里,順利完成村組道路硬化工作,通組道路硬化率達到了90%,貧困戶的入戶路硬化率達95%。

在積極解決出行問題的同時,村集體持續加大山坪塘、蓄水池、產業路、囤水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累計完成山坪塘整治5口,新建蓄水池8口,產業路2.5公里。

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為農村農業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有力地提升了村民的發展信心。

响滩村:集体经济“脱空” 擂响乡村振兴战鼓

美麗鄉村致富路

振興之美:鄉村文明美麗宜居

“我們村建設的好哦,比較漂亮,沒的事吃了晚飯我都要出來走哈,在壩子頭和鄉親們擺龍門陣,看哈他們跳壩壩舞的。”1組村民王德英說道。

在鄉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響灘村整合自身資源,充分運用文化院壩打造、美麗新村項目、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項目資金,累計投資近40萬元,打造1200㎡文化院壩,650㎡辦公樓,進一步擴充村級衛生室、“農家書屋”、“農民夜校”等活動場所。

建設美麗宜居的鄉村為村民文化娛樂生活提供便捷,進一步打造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的精神氛圍,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响滩村:集体经济“脱空” 擂响乡村振兴战鼓

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

青山綠水小洋樓,柑橘蠶桑合作社……如詩如畫般的響灘村發展煥發生機。“鄉村振興是民之所向,以產業發展為基石,助推鄉村振興,不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幹’,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響灘村副主任餘德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