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第三季度营收创新高,但CEO约翰逊说“令人失望”,原因是

今天,星巴克(StarbucksCorporation)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业绩报告。但好消息是,星巴克的外卖业务终于要来了。

星巴克第三季度营收创新高,但CEO约翰逊说“令人失望”,原因是

事实上,从整体数据上来看,星巴克第三季度业绩可圈可点。

报告显示,星巴克第三季度实现合并净收入(Consolidatednet revenues)63.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56.6亿美元同比上升11.48%。净利润8.53亿美元,同比上升23.3%。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华东地区1300家门店所有权变更带来的增量收入。

不过,星巴克CEO凯文·约翰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却表示:“这是令人失望的第三季度,但我们的增长战略以及我们在市场上建立的领导地位的可持续性有100%的信心”。

CEO的“失望”,源于星巴克同店销售额收获了9年来的最差表现。公告显示,第三季度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低于分析师2.9%的增长预期。

一向被视为星巴克全球最大增长点的中国市场,却出现了下滑。报告显示,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2%。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该数据分别上涨了4%和6%,去年第三季度星巴克的同店销售额增幅甚至超过7%。

星巴克在财报中表示:虽然在中国及亚太区域营业收入激增46%,但华东地区门店所有权变更带来的增量收入才是主因。

为什么星巴克更看重“同店销售额”而不是“合并净收入”?这是因为同店销售额的统计排除了所有开业一年以内的新店。这些新店的增长率通常很高,也常常伴随着人为因素。因此,同店销售额指标可以更好地表明整个公司的真实增长和业务趋势。

星巴克将中国同店销售额的下滑归咎于新门店和现有门店的“自相残杀”,以及中国外卖业务的进展缓慢。

今年5月份,星巴克在中国投资者大会上宣布,将在中国新建600家新店,截止2022年,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将拥有6000家门店,覆盖中国230个城市。

“2018财年上半年,星巴克新开门店数与去年同比增加60%(不包括华东地区),这种快速的扩张导致了部分销售额从现有门店转移到了新门店,暂时影响了同店销售额增长”,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

BMO资本市场分析师AndrewStrelzik在随后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位置相近的星巴克门店会引发“内耗”,这表明其增长风险持续存在。

此外,“外卖咖啡”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甚至,正在逐步侵蚀星巴克原有的市场份额。

瑞幸咖啡与今年1月份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在中国的13个城市开设了超过660家门店。价格低廉的配送,持续不断的高额补贴、大数据支持以及员工奖金支付等举措让瑞幸在半年内就完成疯狂扩张。上周,瑞幸更是宣布获得2亿美元融资,来势汹汹。

星巴克第三季度营收创新高,但CEO约翰逊说“令人失望”,原因是

外卖咖啡的另一个代表:连咖啡早在今年3月就宣布完成1.58亿元B+轮融资,并计划在今年加快扩张。

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但中国新兴咖啡连锁的来势汹汹,正在迫使星巴克加速咖啡外卖市场的布局。

在今年5月的中国投资者大会上,星巴克已经对外卖业绩有所提及,表示将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移动支付及外卖服务。

本月初,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霍华德在辞任后的中国行中表示,“我和马云是多年的好友,关系密切,所以我可以说未来一定会有新闻发出,两者在移动商务领域会有更深的合作,并将移动商务高度整合到星巴克的核心业务中去”。

业内人士猜测,这一“秘而不宣”的新闻有可能指向的是星巴克与饿了么的合作。

在今天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星巴克的外卖业务终于有了最新进展:凯文·约翰逊表示,将于今年秋季在北京和上海范围内进行外卖试点。

“新的外卖服务将给中国消费者带来高规格的服务,正如同他们预期的……我们将在未来几周内对(外卖业务的)细节和方法进行观察和微调(fine-tuning)”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

虽然“受形势所迫”推出外卖咖啡,但是星巴克还是没有放下那份“骄傲”。

“虽然最近的咖啡市场进入者选择利用外卖和大幅折扣吸引消费,但在质量、经验和业务可持续性方面存在重大妥协。这些将被证明是短暂的。伴随着充足的营运经验以及产品的优质特性,我们的门店及外卖服务会让消费者感觉与众不同”,王静瑛表示。

目前,星巴克的移动支付业务占比仅为13%,外卖业务有巨大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移动支付十分普及的中国市场。同时,一旦外卖业务落实,星巴克或许能够更好的渗透进下沉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