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劫車案的另一面:孫美瑤爲兄報仇,曹錕的明剿暗撫之策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三十三):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民國十一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力挽狂瀾的吳佩孚也算是功成名就,但是不得不面對一件棘手的問題,那就是豫魯兩省的匪患。前任河南督軍趙倜留下的散兵遊勇,成了兩大綹子形成的始作俑者,一股是江湖人稱“老洋人”的張慶,綹子所在地寶豐,另一個綹子在李明盛坐鎮的魯山,兩股土匪加在一起達到兩萬餘人。是年八月,洛陽中學的校長和學生四十餘人被土匪擄走,幸得駐守當地的北洋軍追回,但是土匪接著在洛陽城內張貼榜單,指名道姓要綁“吳大帥”的票,而且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間,攻陷河南十多個縣城。吳佩孚氣得不輕,嚴令麾下靳雲鶚率部圍剿,而且明確“只許剿,不許撫”,以免助長土匪的囂張氣焰。

土匪劫車案的另一面:孫美瑤為兄報仇,曹錕的明剿暗撫之策

但是,靳雲鶚麾下的北洋軍過於不爭氣,接連打了幾次敗仗,只得由剿改為撫,先後收編了張慶和李明盛這兩股土匪。所以直係軍閥看似如日中天,對於豫魯地區這樣的起家地盤,都只能控制點和線,實際控制力大打折扣,隨後發生土匪臨城劫車案,更是戳穿了直係軍閥的外強中乾。民國十二年的五月五日凌晨,抱牛崮綹子的土匪大當家孫美瑤,在京浦線沙山溝綁票了一個大單子,千餘人的土匪擄走列車上旅客二百餘人,其中包括洋人二十六位。孫美瑤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不僅是想富貴險中求,更是為兄報仇。抱牛崮這座易守難攻的綹子,曾經的大當家孫美松,正是孫美瑤的堂兄。

土匪劫車案的另一面:孫美瑤為兄報仇,曹錕的明剿暗撫之策

其後,孫美松在抱牛崮遭到山東督軍田中玉的圍攻,兩個混成旅的魯軍包圍抱牛崮長達十八個月,山上也開始缺少飲水和糧食,孫美松向孫美瑤求救,孫美瑤和兄長孫美珠兩人當然不容推託,不過在堅持到七月十五日時,孫美珠在西集被北洋軍擒住隕命,孫美瑤繼續率領抱牛崮綹子的土匪負隅頑抗,臨城劫車案就是他為兄報仇一手謀劃的勾當。孫美瑤在與北洋中樞的討價還價中,提出的條件一次比一次更苛刻,比如重新啟用張敬堯,改編麾下人馬為兩個師,在山東劃出三個縣的地盤作為其駐地,圍攻的北洋軍後撤百里以外,同時將蘇、豫、魯、皖四省的“同道”都予以收編,這些條件還需要有洋人提供保證。

土匪劫車案的另一面:孫美瑤為兄報仇,曹錕的明剿暗撫之策

最終,作為直係軍閥名義上的首領,曹錕的面子掛不住了,閣臣之首張紹曾也認為非剿不可,身為直豫魯巡閱使的曹錕予以認可,在把兄弟山東督軍田中玉的附耳密語下,明剿暗撫之策也讓其為之釋然。就是明面上以北洋軍壓境恫嚇土匪放棄苛刻條件,同時在背後也許諾孫美瑤以誘惑。結果在飛機繞山飛行的示威中,孫美瑤麾下三千餘人的土匪,包括有槍者一千兩百餘人被收編,曾經孫美瑤提出要當初圍攻抱犢崮的何鋒鈺為其兄抵命,也以革職查辦而收場。不過曹錕的這出明剿暗撫之策,只是權宜之計,逍遙自在了六個月後的孫美瑤,在張培榮的鴻門宴上,用生命為曾經的勾當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