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著急,孩子行爲動作越慢,是怎麼回事

每個寶寶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全部寄託,而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乖巧可愛,聰明伶俐。


父母越著急,孩子行為動作越慢,是怎麼回事

可有時候,孩子總是有各種毛病需要糾正,比如吃飯不上飯桌,晚上不睡覺,早上上學時又找各種藉口不出門等等,常常讓年輕父母焦頭爛額,不知所措。而且父母越著急,孩子越不願意配合,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孩子的哭聲中解決所有的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每天早上我都被鄰居家的謾罵和大聲呵斥中吵醒,這種情況從鄰居家小孩上幼兒園開始就沒停過。

鄰居告訴我她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後總有各種理由延遲上學時間,每天都是自己急出一身汗,哄著吼著孩子穿衣裳吃飯,6:30起床7:30也出不了門。孩子的藉口也多,穿的衣裳不喜歡了,吃的東西不可口,一點地方不合心意就哭,而且不管做什麼都是一個字慢。

父母越著急,孩子行為動作越慢,是怎麼回事

自己慢慢騰騰的,可作為家長卻著急的不得了,怕趕不上幼兒園的班車,所以氣的自己總是忍不住大聲,可好多時候是越吼越慢。問題是平時孩子自己玩或者跟小朋友玩時,無論是說話玩遊戲,還是擺弄東西,反應速度都很快。為什麼跟媽媽在一起,尤其是在媽媽著急吼他的時候更慢呢?

看了武志紅老師《為何愛會傷人》一書中提到的隱形攻擊,我才明白。

慢是寶寶對父母的的隱形攻擊,用慢來表達對媽媽的憤怒。潛意識就是:在媽媽憤怒的時候,小孩也生氣。

可因為小孩子是弱勢群體,父母的愛對他們尤其重要,所以對於父母的不滿也不敢直接反擊,只能間接表達自己的憤怒。

父母越著急,孩子行為動作越慢,是怎麼回事

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的攻擊產生憤怒,更何況是敏感的孩子。

如果把孩子只當做自己的所有物,隨意呵斥,在無法反抗的條件下,孩子只能用隱形攻擊來反抗你的意志。所以就出現了用慢動作來被動攻擊父母。

唯一的辦法是,把孩子當做一個大人,尊重他的一舉一動,而不是居高臨下。不要動不動就批評孩子,試著蹲下來跟孩子談一談,讓孩子充分釋放自己的憤怒,這樣子孩子以後一定會聽話。年輕的父母也要多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無意識的觸碰到孩子的自尊,儘量減少孩子被動攻擊的可能。讓孩子有一個溫馨的家,有一對不愛發脾氣的父母。

父母越著急,孩子行為動作越慢,是怎麼回事

你的孩子有被動攻擊的行為嗎?記得自己要注意喲!即便是為了孩子好,也不能動不動就生氣。

歡迎關注留言,與小桐一起分享孕產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