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剪西窗燭
讀書的過程其實就是和作者交流的過程,讀不同的書就猶如和不同的人交流。
選擇一本好書來讀,就猶如與智者或某方面的專家交流,而能否很好地和他交流對話,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智慧,則取決於你自身水平與對話的技巧和藝術,即閱讀的方法和藝術。
讀書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有四個層次的閱讀:
基礎閱讀: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通常我們在小學期間,就已經掌握了基礎閱讀的技巧。
檢視閱讀: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分析閱讀:在充分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主題閱讀: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
基礎閱讀很好理解,我們小學學習語文的一大目標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啊:識文辨字。
檢視閱讀呢?
當我們不確定這本書是否值得閱讀的時候,就可以採用它了。
具體方法有:
先看書名,有序的話讀一讀序言;
研究下目錄,也即是書本的架構;
可以讀一讀出版者的介紹;
選幾個與主題有關的篇章或段落,嘗試著讀一讀。
這樣,你就可以花很少的時間判斷一本書到底是否值得我們去閱讀。
接下來是分析閱讀
當我們找到一本值得讀的書的時候,就需要仔細地進行分析閱讀了。
可以通過回答以下問題來更好地進行分析閱讀: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細部說了什麼?如何說的?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這本書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閱讀時越主動,提出和回答問題越多,就讀得越好——提問可以讓更投入,注意力更集中,回答問題則會讓我們更專注於書本內容,同時梳理思路。
此外,我還建議讀書的同時,一定要動手做筆記。這裡不講那麼多複雜的方法,只建議三點:1.重點內容劃線或做標記;2.有任何想法、意見或問題一定要寫出來;3.最後可以做一個思維導圖和框架,並附上重點摘錄或者問題彙集。
讀完之後,認認真真寫一個書評。一方面是因為寫作本就是最好的思考,另一方面,你還能不斷地輸出和傳播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一個是主題閱讀
此時的閱讀,重點已經不是書了,而是你關注的主題。
主題閱讀的作用在於多角度、全方位地瞭解某個主題,並把不同書籍的相關知識進行綜合與整理,從而形成一個更為全面地認知。
首先,是確認一個主題,針對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書單。
其次,借鑑這些相關書籍,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思考,梳理出內容框架,也就是目錄初稿
再次,針對每一個具體的主題,尋找相關的書籍,並找出最相關的章節。
最後,閱讀相關書籍,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斷整理和提煉,最好還能寫作和輸出。
有不同看法,也歡迎評論區留言~
馮起升
錢鍾書是一個讀書很厲害的人,甚至能記得出自哪本書的第幾頁,很多人都以為他過目不忘,記憶力特別強。讀過他寫的書的同學都知道,錢老寫起文章來旁徵博引,文采斐然。楊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錢鍾書是如何讀書的。
一本書至少要讀3~4遍。讀第二遍的時候,往往能發現第一次閱讀時沒有發現的關竅。好書經得起很多次閱讀,即使是讀過很多次的書,隔段時間再拿起來,又會獲得新的感受和知識。
錢鍾書特別喜歡做讀書筆記。為了撰寫《管錐編》,他做的讀書札記有幾麻袋之多,包括外文筆記、中文筆記、讀書心得。
做讀書筆記特別費時間,可能要花費讀書的好幾倍時間。這些筆記常常附帶自己的議論,並且激發靈感,互為參考。
錢鍾書年輕時就有“橫掃清華圖書館”的名聲,他的同學回憶錢鍾書在學校讀書的樣子:
“他有一個怪癖,看書時喜歡用又黑又粗的筆畫下佳句,又在書旁加上他的評語,清華藏書中的畫線和評語大多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筆”。據甘毓津回憶說:“他(錢鍾書)起勁時,圖書館庫裡的書,逐排橫掃。他喜歡把書裡精彩或重要的部分,在旁邊用粗鉛筆畫上豎線。可惜我當時沒有學乖,否則只去找他畫有粗黑線的部分讀,也可以省事省力多讀很多書。”
後來去了牛津之後,學校不允許在圖書上做筆記,錢鍾書就帶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在本上寫下。他喜讀書、好讀書,所寫下的札記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
另一個很會讀書的是魯迅,他養成了以下幾個閱讀習慣:
博覽群書,博採眾長,不管是什麼書,有空的時候隨便翻翻,權當休息,也順便增長見識。
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作為專長,要精讀,深入地研究下去。
閱讀一本書之後,要至少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這本書講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講?是用什麼思路寫的?
遇到難點,暫時跳過去,不要卡住,也許到了後面,就會茅塞頓開了。
多背誦。背誦即積累。
重複閱讀。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兩位應該是讀書人的楷模。
李藤新一new
不是讀書厲害的,卻一年比一年喜歡讀書。
我現在讀書挺喜歡主題閱讀的,就是同時閱讀好幾本同類型的書,快速地把一個領域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來。
在《洋蔥閱讀法》裡主題閱讀分為碎片化主題閱讀,書籍式主題閱讀以及全方位主題閱讀。
碎片化主題閱讀的方式就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圍繞某個主題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後進行集中式的閱讀。
比如把想了解時間管理,那我就把和時間管理主題相關的文章都讀一遍,用印象筆記把其中我需要的文章收集起來,再集中時間來閱讀。這樣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瞭解一個主題。但這不是全部,還需要去閱讀相關的書籍。
因為我不能確定我碎片化閱讀收集來的知識就是全部內容。
如何建立書籍式主題閱讀呢?
1.當我想了解一個新領域的時候,我會先花兩小時做泛閱讀。
泛閱讀就是了解某個主題“是什麼”,即對某個主題的基本概念有一個瞭解,建立基本認知。建立了認知框架後,再來看該話題時,很容易知道內容大概分為幾個部分。
2.建立書單。
至於該讀哪些書,推薦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書單可以從豆瓣平臺獲得,閱讀一些書評,大概瞭解這本書是否適合自己。
百度搜索書店。比如時間管理的書單就在百度搜時間管理 書單。
讀書大神的推薦也是獲得書單的好來源。
基本上一本書裡也會出現幾本書名,也可以作為書單篩選的條件。
3.掃讀。
建立書單以後就可以先大概看一下,把目錄和序言翻一遍,確定每本書裡跟主題相關的內容。就能大概知道書裡哪些內容是需要的、哪些是跟主題不契合的、哪些內容文不對題、哪些是標題黨、哪些內容的價值並不高……這樣就可以刪除掉一部分書單。
4.確定框架。
建立框架是確定對於某個主題有哪些最想了解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
接下來基於框架去剛才剩下的那一堆書裡尋找答案。可能這本書只能回答我一個問題,另一本書可以回答我兩個問題,還有一本書回答的問題和之前的書裡重複了,但也有比較新穎的觀點。
顏落的花間墜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鍾情於事物本身,一種人則鍾情於關於接近事物的方法。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這樣的人肯定不陌生,在減肥前先蒐集了許多減肥的方法,在學畫畫前先諮詢各種畫班,現如今讀書,也需要先考量方法論。
個人對這樣的心態持懷疑態度,接近事物的方法是在接近該事物的過程中由個人自己提取總結的,看書的方法只有自己看書才能總結出來——這裡排除那些抱著功利心態看書的情況,在一定時間內將一定的專門知識進行理解記憶的方法是可以傳授的。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區別太大,個體化的閱讀方法只有個體化的閱讀才能獲得。
因此個人是比較排斥接觸類似閱讀方法論的,但確實也可以推薦一個“小工具”以及使用這個工具的心得,但真正最有效的閱讀方法還是需要個體大量閱讀來掌握。
舉個例子,畫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畫思維導圖,無論是小說,或是理論書籍,又或是專業知識,都可以通過導圖的方式將主幹視覺化,有意思的在於,導圖並不限制於一本書或是一種方法,許多並不強相關的內容也可能拖過讀者的自由組合而產生許多有意思的東西。
這是我在研究法國畫家尼古拉·普桑時做的導圖,為什麼研究他不重要,重要的在研究過程中導圖的視覺化工作讓思路更清晰,以及將格局打開來。
這是出版的導圖,是為了研究普桑的名作“ET IN ARCADIA EGO”——《阿卡迪亞牧羊人》這幅畫,起先將自己感興趣的一些點羅列在了版面上:一些專有名詞(地名、藝術家名字、作品名),而普桑與羅馬,巴黎兩地的頻繁交換關係引起了我的注意,提出了最簡單的幾個問題:為什麼普桑要頻繁往返兩地(法國學院派的建立,以及當時藝術家之間交流的情況)?普桑是如何往返兩地的(當時世界上各文化交流狀況如何?)
於是根據這些問題,我逐漸將興趣轉移到藝術機構是如何在世俗或宗教權力的扶持下誕生的,以及藝術家和權利是如何相伴相隨的(學院派是如何誕生以及影響藝術的),甚至於當時中西方藝術文化交流的狀況如何(耶穌會士如何將油畫帶到了中國,中西方圖像交流是如何在中國宮廷或民間展開的),這些都源自於一開始單純對普桑及其時代感興趣。
如圖,第一張中心是巴黎,以地理座標為起點,權力更迭交換,其中藝術家們又不斷依賴著學院派機構在權力的保護下傳承和發展,例如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誕生,而普桑當時作為最初古典的標杆,後來普桑的追隨者們(“普桑派”)又是如何與“魯本斯派”發生爭執的。
第二張中黑色的是傳教士,僅列出了傳教士們在圖像學或跨文化圖像交流的貢獻,而彼時的中國畫壇(明清時期),與歐洲不同的是,除了權力左近的宮廷畫家在進行藝術實踐外,往往是業餘畫家較有聲望和影響力。
目前為止,我的導圖是這樣的,這可能是幾十本書閱讀過後的成果,但相比幾十本書的信息量這圖中僅有少得可憐的信息。在不斷繪製導圖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非常有意思且出乎預料的,比如結構的自我顯現,在不斷地給一個節點添加信息和關係時,一些線索連接成了組織,像生物體一般,會逐漸自我生長。而新的關係和視野也隨著弱相關信息在組織鏈接下逐漸呈現強相關類似結構性。總之,畫導圖對於無論是整理現學知識還是梳理過往知識都是很好的方法。
一個小工具,只是介紹了在我使用下的一些心得,而真正屬於個人的方法還有待個人去發掘。
透明流動虛無
這兩年接觸最多的就是閱讀方法, 自己做過這方面的主題閱讀,也聽過很多大咖的閱讀方法課程。但其中有一點是共識,那就是那些厲害的人,都是把讀書和行動建立起聯繫的,學以致用。
我認識的不少讀書厲害的人,他們幾乎把書和吃飯睡覺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已經形成習慣注入了生命之中,而且他們從選書到閱讀方法到輸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系統。
比如彭小六,他在做主題閱讀的時候,首先會從知乎、果殼網、百度谷歌和一些入門書籍中建立對這個領域的初始認知。然後在根據豆瓣讀書、百度XX書單、一些讀書大神的自媒體平臺主頁、電子書論壇、亞馬遜相關鏈接和書籍內部鏈接創建適合自己的書單;接下來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標記與主題相關的章節,最後建立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體系。
下面我就推薦一些能夠提高閱讀基礎的入門書籍:
1、高效能閱讀
這本《高效能閱讀》提煉總結了89條高效的讀書技巧,涵蓋了養成讀書體質、速讀構思創意到巧用文具解剖閱讀模式、拆解優質素材、構建個人知識庫、著書立說等一系列的內容,幫助我們從整體上提升閱讀品質,將讀到的知識時刻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堪稱是任何人都能實踐的完全閱讀術。
2、《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本書的作者大巖俊之原來就是一個不讀書的人,到後來每年讀300本書的閱讀狂人,最終開發了各種讀書法、思維導圖筆記術和記憶術。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四個部分的內容:“如何高效閱讀”、“如何邊讀邊記?”、“怎樣理解消化讀到的內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容轉化為行動?符合人的一般認知規律,我們在日常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相應的答案。
3、《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起的很普通,但全書讀下來卻是一本經典的好書。這本書講述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並且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都給了相應的閱讀方法,可操作性很強,讀完乾貨滿滿。
磨刀不誤砍材工,如果想把閱讀能力提高,不妨先讀幾本經典的閱讀法方法的書籍吧,讓自己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這樣對以後大量讀書大有裨益。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臺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如果看小說這種快銷書,
隨便怎麼讀都行。
作為一個研究藝術的,
小玉時常要翻看大量理論書籍。
那為了更好的理解內容,
小玉最經常的方式,
就是記錄“結構複述型筆記”,
給大家展示下——
就以這個為例,
給大家提供一種閱讀書籍的思路。
1.讀書要搞清楚每部分的條理,並建立骨架。
讀小說當然是一口氣不間斷讀完最痛快,
不需要耗費太多思辨和理解力,
但是讀有一定難度的理論書籍,
一定要有明確的思路和清晰的條理,
否則稍微多讀一點就覺得很有難度晦澀難懂了。
所以這個時候,
要把內容的骨架支撐起來,
如果書中細節的表達是骨肉的話,
那脈絡就是骨需要我們提煉出來,
這些也是理解全書的關鍵,
能幫助我們掌握完整清晰的作品內核。
2.讀完整本書,回答四個問題。
讀完整本書一定要有所收穫,
而這個時候我們要從宏觀進行掌握。
所以小玉總結了四個問題,
如果能夠很清晰簡練的用四句話回答出來,
那我們就算掌握了這本書。
第一個: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第二個:這本書提供的核心內容,為什麼值得討論?
第三個:本書分為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麼?各部分的關係是什麼?
第四個:整本書的學術或現實意義是什麼?
小玉一直認為這四個問題可以很好概括整本書,
如果能100字複述出來,
整本書你就吃透了。
以上就是小玉的讀書方式,
供大家參考。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請盡情點贊評論吧!
art張小玉
閱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然有些閱讀是痛苦的,因為有一些書讀起來真的很累,因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當你過了這段時間後,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快樂。
一,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在閱讀時把相關的書一起讀。比如說讀閱讀有關的書,那麼你可以把這幾本一起讀。
《高效能閱讀》、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修訂第5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這樣的話,就會把書中的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會更促進對書還有各種方法的結合起來,然後得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般對於這種非虛構類的書來說,我們就進行這樣的閱讀。我是這樣做的:
1. 瀏覽。
只讀序言,前言,目錄,標題,再加上後記等。這樣你大概會對這本書的內容有一個瞭解。有些書的書名或者副標題中都會概括出書的內容。
2. 精讀。
經過你的瀏覽之後,你就會找出重點章節,然後進行精讀。一本收的內容中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也是非常符合“二八定律“的。也就是說一本書中只有20%是比較重要的,也就是適合精讀的部分。
3. 略讀。比如說舉例的,類比的一些就可以略讀。略讀中需要注意一些轉折詞或者是連接詞。比如說總上所述,總之等,這就是重點,這是需要總結了,要注意一下了。另外還有一些其它的轉折詞。
另外再說一些小技巧:
主題句為段落的第一句。作者在段落一開始就說明其主題,然後舉例說明、支持或詳加解釋這個主題。見圖。
有時也可能是在最後一句。
閱讀的方法掌握之後,就需要做筆記了。
一般都是推薦蔥鮪火鍋式筆記法,也就是摘抄+感想。我自己再加上總結。另外我自己更喜歡的是做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和種可視化的存儲。當我們需要記憶時可能一分鐘就看完了,也可以讓我更好的回憶出書的內容。這是我做的一個思維導圖。
當到這一步的時候,相信你已經把書消化的差不多了。如果你過一段時間忘記了,你就可以把思維導圖拿出來,看看有沒有忘記了的,如果有的話,再翻到書的那一頁快速瀏覽就好了。
二,經典書閱讀。
這是對於一些經典書,名著等的閱讀,這種就需要花很長的時候來閱讀。其實做一類的閱讀大家可以記下里面的經典語句,或者是裡面如何渲染情節等這些細節。
一些經典的句子在我們以後的談話中寫作中都可以直接應用。細節描寫,情節渲染等有助於我們在以後在寫作中應該。
閱讀無非就是素材的積累,這才是第一步,是基礎。基礎打好了,建築才會穩當。
Sara5168
雖然我不是閱讀能力特別厲害的人,但是我是從一個閱讀不怎麼樣的人,做到了每個月能讀6本以上,還有良好理解能力的人,所以,我覺得我或許可以說說自己的經歷,讓你有個參考。另外,也會分享下我看到的厲害的人是怎麼讀書的哈。
閱讀能力厲害,我自己的認知是,閱讀速度快,同時理解能力也強。兩者缺一不可,不然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你想,如果一個人讀書讀的特別快,看完書,你問他都有什麼收穫,講了什麼,對方如果回答不出來,基本上可以判斷理解能力沒有跟上,這樣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了。
參加工作後,我也偶爾看下書,但是讀書的量很少,工作6年,看的書不到100來本,其中大概有20本書還是我有一年住院幾個月時間,無聊的時候看的。就算是平均,一年也沒有幾本書。按說我讀的少,對書本的理解能力應該沒有問題吧,關鍵就是看過的書都過眼雲煙呀,記不住不說,也說不出裡面重點內容。這和我看的書類型也有一些關係,那時看的書絕大多數都是為了消遣,對自己的能力提升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讀書目的,就是要確認我們讀書是為了消遣呢,還是為了獲得知識呢,還是其他什麼目的。不同的閱讀目的,要求的讀書方法就會不一樣。
說這麼多就像強調,閱讀能力厲害的人,讀書速度快,理解能力強,對於讀書的目的很清楚。這時三個非常重要的點。對我們來說,只要這三點能做到,基本上閱讀方面的能力能上一個質的臺階。
我認識一個一年讀300本書,而且大多數還是那種難度很大的書,比如《百年孤獨》《十三經注疏》《左轉》啥的。我覺著如果讀的是難度較低的書,他一年至少讀個上千本以上吧,因為有次聊,我說一本20多萬字的書,我至少要讀4個小時,他說要看什麼類型的書,一般的商業書20分鐘吧,真就是差距啊。問題是人家讀這些書,並不是只是讀一讀,還會分析透裡面含有的邏輯,太厲害,真是仰望。不過像我現在讀書的水平來說,也覺得挺滿足的,一步步來,基本功練好了就能一點點的提高。
說到這,相信也能知道,閱讀能力厲害的人,讀書厲害的原因了,就是上面說的三個重點。
下面分享幾本能夠提高讀書速度和理解力的書,可以先從基本的方法上看看有什麼問題,有哪裡可以提高的地方,掌握一些讀書的技巧,是關鍵。
這本是東尼·博讚的書,可以先用這本書來測試下自己閱讀速度和理解力,看看自己目前讀書的水平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後面的訓練也可以先練著。
這本書是原尻淳一的書,裡面有89條提高閱讀能力的讀書技巧,非常實用。可以先根據目錄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技巧,或自己需要的技巧,先後就是按照方法實踐了。
這本書是大石哲之的書,同樣的是一本乾貨書,提到的讀書方法也非常的實用。
後面這兩本書,是我開始練習提高閱讀能力時,我老師先推薦的書,我買回來看了以後,就一直感慨,原來這世界上還有教人怎麼讀書的書,而我自己卻不知道,就有種我以前都去幹嘛的感慨。第一本書,是讀了後面的書之後,打開了這方面一些眼界之後,特意留意的,總之這三本書都非常的好。
最後,我想說,閱讀能力厲害的人,也不是一口吃成個胖子的,除了極少數天賦異稟的人以外,都是通過學習,通過訓練,通過積累才能成為厲害的人。所以,不妨從基本功開始,把地基打好,然後一步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閱讀方面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留言一起討論哈!
密斯時
那些閱讀能力厲害的人,平時都非常酷愛讀書,比如錢鍾書、李敖、查理·芒格等人,他們對於讀書也頗有心得。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讀書方法。
1.錢鍾書,書非借不能讀也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在文章中介紹過錢鍾書的讀書之道:
許多人都說,錢鍾書的記憶力特別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填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也就是說,錢鍾書讀一本書時,會邊讀邊做筆記,大概會花費比讀書多一倍的時間做筆記。而且每次再讀一遍書時,會再增添筆記。而且,他還會反覆地、不定期地翻開讀書筆記。
這一習慣是他在牛津大學圖書館讀書的時候養成的,而且,由於他們夫婦生活動盪,搬來搬去,沒地方藏書,所以錢鍾書讀的很多書都是從圖書館借來的。由此可見,書非借不能讀也。
錢鍾書的讀書方法看起來很簡單,反覆多次用這個方法,卻能做到過目不忘。
2.李敖 “心狠手辣”讀書法
李敖看的書很少忘記,他的讀書方法很獨特,他曾在《深夜十堂》這本書中介紹過自己的讀書方法,他讀書非常仔細,讀完後還會特別“心狠手辣”地將書“五馬分屍”,把有用的內容減下來,放入資料庫中,並分門別類。後來,他的經濟條件好了,每次買書時就會買兩本。
3.查理·芒格 和偉人交朋友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搭檔,非常喜歡讀書,曾被他的孩子們稱為“長著兩條腿的書櫃”。他覺得只要在讀書,他就覺得時間沒有浪費。他曾說:
在我認識的成功人士中,沒有一個不是堅持閱讀的。
《窮查理寶典》一書中曾介紹過查理·芒格的讀書方法——和已經逝去的偉人交朋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的意思是,如果你接觸到一個概念或者是原理,那就去閱讀提出這個概念的偉人的傳記,想象自己是他的朋友,看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背景下提出這一概念或原理的。
他說:
如果你和亞當·斯密交朋友,那你的經濟學肯定能學得更好。
以上,就是三位閱讀非常厲害的人傳授的讀書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炎小寧
1、讀書的時候,懂得抓重點、作標記。也就是在讀的過程中要留下記號和批註,這樣方便你讀完之後有目標的重點閱讀和高效的理解。比如:①新東西、印象深刻的地方;②關於“答案、結論”的地方;③不懂的地方;④有新見解或聯想的地方。
2、懂得整合閱讀。整合閱讀可以讓更多的知識點留在腦袋裡。比如: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一般要包括重要內容提煉和自己的理解感悟。
3、懂得選讀。也就是依照當下需求閱讀學習相應的部分。比如工具類、指導類等的書籍。
4、懂得分析。也就是懂得多角度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下意識的思考或跟著作者思考。
5、有經常閱讀的習慣。在長期堅持閱讀的過程中,你總會找到最適合你的閱讀方法。而且讀的多、理解的也就會越多,理解的越多又折回來促進你更有效的閱讀,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6、懂得快速閱讀。快速閱讀訓練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腦快速處理”的一種閱讀吸收信息的方式。快速閱讀的時候,不是一眼看一個字,而是一眼看“五個、十個”甚至更多的字,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和吸收信息的方法。具體的訓練方法可以參考: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軟件。
6、知道自己有沒有讀懂一本書。讀懂就是讀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應該可以簡明扼要地說出來。講得出來的意思是,不能看筆記,要能夠自然而然地就把這些事情講得出來,又可以寫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