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這樣的天才,為什麼感覺後來再也沒有出現,王勃算嗎?

貓蛋狗蛋看世界


王勃同樣是天才,即興而作的《滕王閣序》傳唱千古,能收錄進現在高中語文課本,表明了其藝術水平極高,王勃也曾寫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經典詩句。可惜的是王勃只活了26歲,英年早逝。同時,正如其他回答說的,王勃早於李白,所提問題有紕漏。

王勃

李白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天才,所作詩詞瀟灑飄逸、雄奇奔放,後人很少有人超越,但不能說這樣的人才再沒出現,至少杜甫與其並稱“李杜”,宋代蘇軾在詩詞上也有極高造詣,且精通琴棋書畫,只是藝術表現手法、風格、方式的不同。至於誰更好,自古文無第一,就看大家各自喜好了。

李白

至於為何言詩必談李白,許多人也特別喜歡李白,李白也站在唐詩的頂峰,我想與李白生在盛唐時代密不可分。經過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大唐在唐玄宗李隆基當政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也進入整個中國封建時代最全盛時期,唐詩作為大唐文化最突出的載體,最強IP,得到很大的發展,自然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詩人。此時,創作大量優秀作品的李白就成了唐詩最好的明信片,他的詩作也更容易流傳。後人讚歎李白同時也羨慕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我比較贊同電影《貓妖傳》中楊貴妃對李白說的那句話: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上古殘月


作為唐朝最璀璨的詩人之一,李白在整部詩歌史上也是極為特殊的存在。

但反常的是,無論是之前的魏晉南北朝還是之後的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類似曹植、陶淵明或者杜甫、白居易這樣的詩人總有一些人能模仿得幾分神似,可卻無人能得李白的神韻。

這是為何呢?大概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李白處於詩體變革最為激烈的時期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唐詩”以及唐朝之後的詩歌,絕大多數都是新體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格律詩,而與之相對的,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古體詩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受到了新體詩創作方法的影響,和之前的古風等作品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

而這種變革發自南北朝的齊梁時期,最終興盛卻是在初唐和盛唐。

初唐有杜審言,也就是杜甫的祖父等人對格律是進行探索,在盛唐杜甫時代已經取代了古體詩,成為了詩壇新的主流。

而李白就處於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不過他主要寫作的卻是古體詩。

試想一下,在幾乎所有人都在埋頭探索新體詩創作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大量寫作古體詩,並且質量還非常好,這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

所以,李白成名了。


在此之前,詩歌由四言、雜言變為五言的時刻,因為文壇上更為注重“文”和創作者,所以對於詩歌作品本身的關注並不太多。

這就好像今天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聽說過嵇康、阮籍、曹植、左思等等歷史名人,甚至可以輕鬆地講出他們的趣事逸聞,但對於這些人的作品就知之甚少了。

而古代詩壇最後一次變革就是這次由古體詩向新體詩轉變的時刻,自從沈約等人創制“齊梁體”之後,詩人可以通過漢語音韻的組合規律來創作出更為規整、優美的詩歌,將人們的視線從作者拉回到了作品上。

那麼,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等一系列古風作品橫空出世,不僅僅在新體詩盛行的新詩壇中保留了古體詩的一席之地,更是讓李白名聲大噪。

但好景不長,古體詩因為創作更偏向於“天賦”而不是勤奮和練習,在短短十數年之後,整個詩壇終於成為了新體詩的時代。


這一點在盛唐以及之後的所有王朝裡都不例外,優秀的古體詩幾乎絕跡,所以也不會再有人能真的貫通古體詩、新體詩兩種詩體了。

這就使得只接受了新體詩薰陶的後世詩人因為缺少了古體詩的營養,以至於對於李白的創作方式和精神世界無法體會,如黃景仁等只能學個形似罷了,並不能模仿李白的神韻。

第二,盛唐氣象在之後的時代裡從未有過

造成唐朝詩歌繁盛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盛唐的氣象。

這個朝代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遼闊的格局與強盛的軍隊上,更在於唐朝人整體的人文風貌上,他們有著無與倫比的自信。


所以不僅僅是李白的詩歌,其他詩人的詩歌中所歌詠的對象要麼就是自己的勇猛,要麼就是一些英雄人物,表現出與天地都敢一戰的氣魄。

而這樣的情感內涵用新體詩,尤其是嚴謹的格律詩是很難完美表達的,細數起來唯有杜甫等人可以做到。

李白的古體詩因為篇幅較長,格式並無定式,所以能更好地展現出洶湧澎湃的感情來,這無疑和盛唐時的氣象有著非常完美的契合。

可能很多人忽略了,真正大一統下極為強盛的封建王朝,在唐之前只有漢朝而已,兩者差距近千年的時間,唐朝人的自豪感來自於千年鬱氣一朝得抒,勢不可擋。


但是,在之後的時代裡,五代十國亂戰不休,宋元明清再無唐朝的氣格,其國人的心理也沒有了唐人的驕傲和自豪。

看看當時的文壇就能知道了,宋朝文人過於關注個人內心的求索,元代文人忙著結社發牢騷,明代文人流於模仿、擬古,清代文人小心謹慎鑽研故紙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既無相應的心態,又無文化的貫通,怎麼可能出現李白這種豪放不羈、俊逸瀟灑的文人呢?

這樣的氣格在盛唐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即使唐朝中興的元和年間,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等等要麼轉向詩歌格式的探求,要麼轉向社會功用的闡發,對李白這種偏重於抒發個人情感、志向的作者和作品都有所忽視。


所以,中唐、晚唐的詩人就早都沒有了盛唐的氣象,更別說後世的封建王朝了,自然不可能誕生出如李白這樣的人物。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

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先不說王勃算不算天才,只說“後來再也沒有出現”,王勃可比李白早啊。

王勃出生於公元650年。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二人差了五十一歲。如果王勃長壽的話,他也許會在年老的時候,偶然遇到流著鼻涕、咬著指頭、逃學出來的李白。

不過王勃只活了二十多歲,所以,註定他只能是李白慕名的前輩,而絕對不會是李白“後來出現”的。

事實上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初唐四傑”,寫的詩歌並不算太多,卻對扭轉南朝以來的靡靡詩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這麼說,李白的氣象開闊的詩歌藝術,是受到“初唐四傑”的奠基作用的。

李白是偉人、是天才。他之所以這樣偉大,有一總分原因是他站在了眾多偉人的肩膀上。

盛唐以後,這種偉人層出不窮的局面再也沒有出現過,當然也不可能出現李白這樣的偉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