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医生告诉你:早搏是个什么鬼?

心内科医生告诉你:早搏是个什么鬼?

华西医院门诊的专家号,素来是一号难求。我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不例外,当天挂正号基本不可能,除非哪位仁兄突然看我不爽,临时退号。挂号费才5元,真不想看,退号麻烦,不如撕掉了事。

于是,各种要求加号的人在诊断室间流窜,陪着笑脸,希望医生同意加号。我的诊断室靠近入口,乃病友必经之地,自然首当其冲。很多医生不喜欢加号,我也是。可每当病人卑微地说“我们来了几天都没看成病”时,同样卑微的我便会心软,这句话屡试不爽,连分诊护士都知道我好说话,于是,要求加号的人就越来越多。

可每次给加号的仁兄们看病时,我总不自觉陷入自作自受的愤怒情绪里,因为绝大多数病人,都不是什么大病。2种情况最多。一是莫名其妙的慢性胸痛,二是形形色色的早搏。

心内科医生告诉你:早搏是个什么鬼?

有人会说,早搏不是病吗?你怎能歧视病种。早搏的确算心脏病,可搜索科普文章,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关注心梗之类高大上的疾病,而早搏,在很多医生看来,真是浮云。其实,反复早搏的病员也很痛苦,到处求治,医生总是一脸淡漠:早搏而已,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不算啥。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早搏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所谓早搏,术语叫期前收缩。是指在正常的心脏搏动之间出现提前发放的冲动,可偶发或频发,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交界性及室性早搏。可伴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也可因其他疾病如甲亢,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引起。有病因的早搏,需要客观评价基础疾病,制订合理方案。但在门诊就诊的,绝大多数是没有器质性疾病的房早或室早。我们主要来了解这类早搏。

早搏有症状吗?有,有些还很明显。病人会觉心脏跳一下停一下,过于频繁的早搏会出现乏力,头晕。这种不适促使他们踏上了漫长的反复检查和求诊之路。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早搏,有人没有?早搏可发生于正常人,但心神经官能症,紧张焦虑疲劳,吸烟饮酒喝茶者更易出现。它来自于心脏异位兴奋性增高。

早搏的确诊来自心电图。偶发与频发的区别是指1分钟早搏的次数。超过6次就是频发。有的患者动态心电图24小时可达几万次。

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早搏的预后很好,基本与正常人无异,虽然最新的心肌磁共振发现长期频发室早患者心肌出现云雾状改变,这个改变的临床意义还不得而知。

所以,对早搏的治疗,2个目的。一是减少早搏次数,二是缓解症状。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去除诱因,诱因不除,用药也枉然。老公不忠的,趁早换窖;工作不顺心的,辞职去旅游;儿女不孝的,赶出家门。戒烟戒酒戒赌戒嫖,不熬夜打游戏搞网恋。睡眠不好,没关系,吃点安眠药,一颗不行吃两颗,两颗不行出门跑10圈,累个半死一定睡成死猪。

当你勤勤恳恳,变成超级优秀公民仍早搏不断,是时候吃药了。哪些药可以吃?抗心律失常药很多,但其中不少副作用也很大,选错药,早搏没好,室速来了。最安全最有效的,是B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和比索洛尔。当然,如果你有哮喘,周围血管病,基础心率慢,也不能用。另外,这类药还会引起阳痿,不过,频繁早搏的你焦虑紧张,也差不多痿了,还是吃药先,治好病,幸福生活继续向你招手。

B受体阻滞剂无效的话,你就要找个专科医生看了。还可以选可达龙,心律平,异搏定等等。中成药有效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基本无效。

如果尝遍百草仍继续早搏,怎么办?看早搏次数,24小时1万次以下的,继续修身养性尝百草,跳着跳着就没感觉啦,该干嘛干嘛。24小时几万次的,还有最后的法宝:射频消融手术。是否适合做,得由电生理医生评判。

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可以主观感觉很不适,却不会有性命之虞。房颤之类的心律失常,可能没有症状,却会带来严重后果。评估某种疾病是否严重,医生的本能是看预后,不是看你嚷得多厉害。正如冠心病也要分为会痛不会死,会死不会痛,治疗策略自然不同。

常有反复早搏的朋友,辗转多个医院,从100元的名老专家到3元的小医生,拿着厚厚的检查结果,提着几塑料袋药,其中最多的是各种中成药,什么冠心丹舒,银杏叶片,麝香保心丸,参芪颗粒,品种丰富多彩,看得我咋舌。个人以为,有的医生动辄开大堆中成药有违医德。有位大爷在向我介绍完他的就诊史后,对我说:我现在只吃2种药了,因为只有这2种药吃了没啥不良反应。我哭笑不得,决定是否该吃药的因素是能否治病,而不是有无不良反应。

每次接诊这类患者,感觉比诊治冠心病或心衰累多了,需要向他们再三解释要从战略战术上都轻视敌人。我不喜用中成药,最喜欢用价廉物美的倍他乐克。不知道我苦口婆心的解释是否能解开他们的心结。或许只是视我为他们就诊征途中又一个自作聪明的蠢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可以不接受,我不可以不说。否则,如何体现我高大上的形象呢!

心内科医生告诉你:早搏是个什么鬼?

生存压力日益增加,各种紧张焦虑比比皆是。于是乎,每次门诊,继续启动加号,解释,烦躁的自虐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