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還在掰著手指做加減法,困惑了多少家長?

困惑的加減法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只要一算加減法就偷偷的掰手指,更甚有的孩子知道1+3=4,但是3+1=?就不知道了。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出現這些情況都屬正常的現象,

瞭解孩子學習加減法的發展規律,清晰的幫助孩子做好過度,為以後學習加減法打好基礎。

7歲前,還在掰著手指做加減法,困惑了多少家長?

孩子學習加減法有什麼發展規律呢?

要強調一點,孩子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慢慢過渡的過程,加減法思維的形成完全符合這個規律的發展。

著名兒童教育學家何秋光老師針對於小朋友加減法的學習提出了“四個水平”理論即:

  • 表象水平
  • 直觀水平
  • 半直觀水平
  • 概念水平

第一個是表象水平

是指能通過實物增加或者減少的方式進行加減運算。

在這個水平的小朋友,須藉助自己看到、可操作的身邊實物,才能進行加減運算。

7歲前,還在掰著手指做加減法,困惑了多少家長?

例如:4歲半的孩子,手裡有2顆糖,哥哥又給了3顆,此時孩子自己有5顆糖,可是很難說出2+3=5。

處在表象水平的孩子,家長要抓住時間隨機教育

反面教育:不建議家長對小朋友說,你手裡有2顆糖,哥哥手裡有3顆,一共有5顆,所以2+3=5。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能理解這樣的算式,家長更不能人為縮短孩子必要經歷的發展階段。看過太多孩子的加減法學習,都是靠死記硬背,速度還非常快。實際上,這個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個是直觀水平

什麼是“直觀水平”呢?

同樣以2+3為例:當小朋友可以利用實物來進行加減後,很快就會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也很常見的現象——掰手指。

身邊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場景:家長們問孩子:“寶寶,2+3是多少啊?”小朋友會立刻開始掰手指,先掰2個,再掰3個。這時家長就很生氣地說“不要掰手指,用心算”。

7歲前,還在掰著手指做加減法,困惑了多少家長?

如果發現小朋友計算時掰手指,你們就可以判斷出,小朋友正處在“直觀水平”階段。而這個階段,是小朋友必須要經歷的。孩子還不能夠進行抽象的運算,所以孩子會藉助他們最方便、最容易想起來的一個實物“手指”來幫助自己。對此,家長要充分理解。

第三個是半直觀水平

當孩子度過掰手指階段,是不是就能順利地進行加減法運算了呢?很遺憾,很多孩子並沒有。

舉個例子:當我們問孩子2+3等於多少的時,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嘴上說3,然後點一下頭,說4,再點一下頭,說5。還有的孩子,會先說3,接下來偷偷地掐一下手指頭,說4,再掐一下手指頭,說5。這說明,孩子在學習中,已經達到一個概念水平。知道2代表數量二,但關於+3的概念,還是需要藉助於道具或者動作。像這樣,以一個數字為起點,再接著數的方式,我們都稱之為“半直觀水平”。

7歲前,還在掰著手指做加減法,困惑了多少家長?

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藉助“數軸”幫助小朋友學習加減法。

我們還是用2+3舉例,小朋友可以先在數軸上,找到2,然後再往右,數3格,就會落在數字5。同樣是數軸,我們也可以完成減法,以7-3為例,小朋友在數軸上找到7,然後往前數3格,落在數字4。對於處在半直觀水平的小朋友來說,“數軸”這個道具真的非常好用。

第四個是概念水平

是指小朋友看到算式的時候,已經能夠完全理解算式中符號和數字的意義,不需要藉助動作或者是物體就能進行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運算。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才真正意義上的學會了加減法。在這之前,算式對於小朋友來說,都是完全概念的、抽象的符號。

7歲前,還在掰著手指做加減法,困惑了多少家長?

一個成年人看到3+2就知道等於5,是因為我們理解這些數字和符號之間的含義,但如果看到a+f=?在孩子還沒有達到概念水平階段的時候,他們看3+2=?的感覺就跟我們看a+f=?是一樣的。

此時家長們應該明白了孩子為什麼同一道題今天會做隔了一天卻不會,知道3+2=5,卻不知道2+3=?。正是因為,孩子還沒有達到概念水平的階段而家長卻強行讓孩子進行運算造成的。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瞭解更多”,免費試看何秋光思維訓練課程~

幫孩子啟蒙,希望你們和我們一樣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