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懷與思念

清明感懷與思念

清明節,是從一首歌謠認知的。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這個時候,姥姥就會不斷地念叨著這首歌謠:“春雨貴如油,下的滿地流,跌倒聶學生,嚇壞一群牛”。姥姥也會在這個時侯,回山西去姥姥爺和姥姥姥去燒紙,回來時會帶回一些山西醋或一個砂鍋。

對清明這個節氣記憶最深刻的是1976年。那時我在農村插隊,記得當年清明節前夕,“四人幫”多次發出通知,阻止群眾去天安門廣場悼念周總理,還說清明掃墓是“四舊”。可這夥人萬萬沒想到,就是他們那幾篇文章加上不許人們去廣場的做法,居然在全國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悼念周總理的運動,並且“引火燒身”,成千上萬的群眾在悼念周總理的同時,也對“四人幫”一夥進行了憤怒的聲討。

清明感懷與思念

其中有一首《碑前悼總理》,詩前小序記錄了當時的景象:“出差來京,時值清明,天安門前,紀念碑旁,自早至晚,人山人海,絡繹不絕,身佩白花,手抬花環,悼念總理。緬懷之情,油然升起,拙作一首,略表哀情。”到清明節這天,悼念的詩詞、花圈和人群達到最高峰,出現的一個個場面感人至深。沒過多久,我們就收到從北京傳來了《天安門詩抄》。

清明感懷與思念

我們如飢似渴看著,抄著,真正地做到了“寧可在腦子裡,融化在血液中”,幾十年後的一次和客戶斗酒背詩,驗證了我的功底,信口就出,捻手即來。一口氣背了五首天安門詩抄:

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

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骨沃中原土,魂入九垓舞;

英靈在人間,長擂震妖鼓。

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

江橋搖,眼看要垮掉;

請指總理,是拆還是燒?

清明感懷與思念

2009年,我在博客上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父親離休20多年了,我只要是在石家莊,就會在週日回去陪父親吃一頓飯,聊一聊天。今天我給父親做的是擦咯豆(一種山西面食),飯後和父親拉起了家常。父親拿出他寫的兩首詩叫我看,並感嘆離休後因家庭瑣事的拖累,沒能讀幾年老年大學”。

父親一輩,子沒有進過學校,靠著讀了幾年私塾,解放前在回民小學當了教師。參加革命後,寫了不少文章在報紙上發表,因為文化底子薄,再加上用腦過度的原因,落下了神經衰弱的毛病,失眠幾乎一直伴隨著他。下面就是父親寫的兩首詩,其中第一首《清明感懷》是在我們為母親燒紙的當天寫下的。

清明感懷與思念

清 明 感 懷

--寫於2009年清明前

清明時節雨,滋潤萬人心。

悼念先逝者,淚灑滿衣襟。

知足者長壽

--寫給一個忘年交的戲友

茫茫人生戲一般,歲月流逝苦亦甜。

告老還家乃規律,崇尚知足保平安。

生活多彩能長壽,吹拉彈唱樂安然。

人到老年當瀟灑,心寬體健養天年。

清明節,點一支蠟燭,燃一段心香,燒一些紙錢,為了那永遠的思念;,逝去的親人啊,願您們在天國一切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