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風險事件頻發 專家:平台運營須回歸法治軌道

P2P網貸風險事件頻發 專家:平臺運營須迴歸法治軌道

近日,P2P網貸行業“雷”聲不斷,多家平臺爆發風險事件,跑路、逾期等為網貸行業蒙上一層陰影。

零壹財經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1至16日,至少有60家平臺出現問題,涉及待還本金至少在400億元以上。其中,立案、投案或經偵介入的平臺佔到17家,清盤24家,跑路或失聯6家。與此同時,17家平臺出現部分項目逾期或暫停發標,兌付壓力較大。

“風險事件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了影響”,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數據顯示,7月1至15日,P2P網貸行業交易規模約607億元,較上月同期下降24.7%。7月上半月,行業日均活躍借款人數為17萬,較上月同期下降26.1%;日均活躍投資人數為45萬,較上月同期下降22.4%。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它有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等特點,這次的P2P的(風險)事件充分顯示出它的這些風險特性。”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

廣東一家網貸平臺負責人分析稱,當前P2P風險事件的爆發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打著金融的旗號進行詐騙;其次是部分平臺風控不足,沒有按照合規要求進行整改,存在期限錯配;此外,投資者教育不足,部分投資者追求高收益投資了高風險平臺。浙江一家網貸平臺高管則指出,在當前市場流動性較為緊張的情況下,部分參與借貸的中小企業資金流緊張,大量逾期壞賬加劇了風險。

李愛君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必須從風險中吸取教訓,迴歸法治軌道,服從於已成立的法律。“P2P如果真的依照現有法律制度運營的話,不會有流動性風險。”她指出,P2P平臺如果是合規的信息中介而非信用平臺,就只會有發生平臺收益欠佳,不會由於擠兌發生風險。

“你不是債務人,不擔任到期償還的義務,只要你不變相承諾擔保、不承諾保本保息,都不會發生擠兌風險。為什麼會發生擠兌?因為跳出了原有的法律制度去經營了,明明《暫行辦法》裡面說不允許債權轉讓,但是大家一直在做。” 李愛君直言,在風險傳染的情況下,資產到期匹配再進行債權轉讓是十分困難的,進而部分不合規平臺才可能產生“擠兌”。

長期不合規經營下風險逐步累積,導致了部分網貸平臺最終的陷落。零壹財經CEO柏亮稱,目前P2P網貸行業累計借款金額約7.2萬億元,其中假標+自融標為1500億左右,“這些統計還不包括中晉資產、快鹿、大大集團等出現問題的線下理財平臺”。

“打鐵還得自身硬”,李愛君指出,面對當前的行業困境,從事網貸業務的機構應進行反思,對自身經營的行為進行深入分析,並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為規範網貸平臺經營行為,引導網貸平臺合規發展,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提及下一階段整治工作重點任務時表示,將聚焦風險突出領域,加速化解和管控風險風險,使整改合格機構順利納入規範管理,使整改不合格機構實現無風險退出和有序處置;另一方面,同步推進長效機制建設,逐步建立健全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體制機制。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將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而針對近期一些地區網貸行業出現的項目逾期增加、平臺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等情況,日前,北京、深圳等地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均表示,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繼續開展P2P網貸現場檢查工作,去偽存真,讓真正從事P2P網貸行業的合規的平臺健康發展;同時,將配合有關部門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弘揚市場契約精神,堅決反對、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淨化市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