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於亮:打造「平台+產品+服務」新模式,鑄智慧時代大國重器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於信息化、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在異地自助辦理身份證,就像在自動取款機取錢一樣便捷;去港澳可隨時自助申辦電子卡式通行證,自助簽註;告別“貼票報銷”,享受電子發票的高效環保……其實生活中的這些點滴變化,都有先進的IT系統在做支撐,這些常見應用其實都與一家平時低調、但卻實力超群的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不斷創新和默默付出密不可分。

專訪於亮:打造“平臺+產品+服務”新模式,鑄智慧時代大國重器

2018年7月11日,“航天信息上市15週年新品發佈會”在北京召開,在這場主題為“數聚生態,智領未來”的戰略發佈會上,航天信息發佈了“互聯網平臺”“會員服務”“智慧稅務”“區塊鏈平臺及應用”“智慧零售及智慧酒店解決方案”5大領域新品,宣佈將加快構建多方共贏的社會化智慧服務生態圈,公司未來業務模式將變為“平臺+產品+服務”的新模式。

航天信息為何會選擇這種兼具傳統IT與互聯網公司雙重特性的新模式?航天信息如何從護衛大國財稅安全到加速“萬物互聯、萬網融合”?帶著一系列問題,《老尚看科技》在發佈會後採訪了航天信息總經理於亮先生。

專訪於亮:打造“平臺+產品+服務”新模式,鑄智慧時代大國重器

航天信息總經理於亮

航天信息的成功,離不開創新、專注、責任、合作四大關鍵詞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虛假髮票給國家稅收帶來巨大損失。航天人臨危受命,研製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遏制涉稅犯罪。從此,航天信息投身中國信息化建設大潮。2003年,航天信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步入發展快車道。據公開數據顯示,上市15年來,航天信息的總市值由37餘億元增長至目前的近500億元。2017年度,航天信息實現約298億元收入、30億元的利潤。

中國的政治安定、經濟強盛,為航天信息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時代沃土,而航天信息自身的努力求變則是必不可少的內部要素。於亮認為,創新、專注、責任和合作,是航天信息持續高速發展最重要的四個要素:

第一,創新。航天信息成立以來的發展,源於不斷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及管理創新。排在首位的是技術創新,航天信息所處的IT行業是時刻變化的行業。要想在不斷的變化中立於不敗之地,技術創新非常重要。特別是最近幾年,航天信息按照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戰略部署,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航天信息本身資金雄厚,有善打硬仗的兩萬多人團隊,依託航天體系特有的高技術人才優勢,基於對市場精準而清晰的把握,航天信息在前瞻性技術研發方面做了大量的佈局和投入,不僅自身成果卓著,而且相關技術儲備和成果也促進了行業的發展。與其他友商的最大差別是,航天信息有一支隊伍做底層技術研發的同時,就有另外一支隊伍做基於場景應用的產業化分析和研究,而不是為研發而研發。所以技術研發成功之時,就是產品推出之日。

第二,專注。到目前為止,航天信息主要面向行業、政府市場進行業務拓展,堅持B2G 、B2B的模式。現在雖然航天信息也在開始向C端進發,但這個“C”是通過“2B”的“B”實現的。

第三,責任。作為央企,航天信息始終肩負社會責任,不僅為國家稅制改革保駕護航,更是聚焦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金融、公安、出入境、糧食、食藥監等多個領域,以航天高科技切實助力我國信息化建設。

第四,合作。航天信息多年來一直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所以很多公司願意與航天信息合作。

用“平臺+產品+服務”新業務形態,構築多方共贏的社會化智慧服務生態圈

在信息化浪潮剛剛進入到各個行業時,只要產品性能強大、功能齊全,基本都可以做到一款明星產品包打天下。隨著進入廠家增多,只依靠產品本身很難在競爭中取得明顯優勢,所以在產品維度之外,服務的比拼成了IT企業的重頭戲。但隨著各家服務不斷升級,彼此服務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差異在不斷變小之後,IT廠商要如何轉型,應對用戶越來越多樣、多變的需求,是擺在每個科技企業決策層的一道時代考題。

在被問及轉型問題時,於亮表示,航天信息原來的商業模式是“產品+服務”,這種成功的商業模式使航天信息取得了十幾年快速發展。但是面對新的形勢,這種“產品+服務”模式可能面臨著新的發展瓶頸。為了今後的快速發展,航天信息提出了轉型升級。“平臺+產品+服務”是航天信息對自身的定位和闡述,本次發佈的5款新品,就充分顯示了“平臺+產品+服務”的戰略意圖。

專訪於亮:打造“平臺+產品+服務”新模式,鑄智慧時代大國重器

航天信息發佈5大領域新品

“互聯網平臺”包括財稅互聯網平臺、企業徵信服務平臺和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是航天信息重點打造的三大業務平臺,也是向平臺化發展跨出的關鍵一步。各平臺又針對不同場景開發了多項應用,初步形成輻射狀的網絡佈局,充分整合線上需求,集聚線下能量,從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的營銷服務體系。

航天信息積極探索與轉變,推出“會員服務”,轉變產品組織形式,提升服務質量,為會員企業提供財稅提升、經營助推、諮詢解惑、人才培養等多維度、更加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權益,通過高水平的服務質量贏得企業信賴,通過人性化的經營贏得企業認同。

專訪於亮:打造“平臺+產品+服務”新模式,鑄智慧時代大國重器

而新發布的“智慧稅務”,包括稅種聯動、財政電子票據、電子稅務局三項業務。其中“稅種聯動”承載著航天信息對企業所得稅、車購稅等稅種服務的改善;財政電子票據全閉環電子化,支撐國家非稅收入管理,助力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電子稅務局”則從線上到線下全方位助力國地稅深化改革,讓更多納稅人告別“兩頭跑”。隨著一系列業務的深入開展,在保障稅收的同時,為納稅人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這是航天信息財稅傳統優勢項目不斷拓展的成果。

在區塊鏈產業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航天信息研發推出區塊鏈平臺,提供包括資產管理、數據流轉、信任接入和智能監管等服務,並在電子發票、糧食質量追溯、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應用,幫助企業快速搭建上層區塊鏈應用場景,有效為企業運營降本增效,成為我國可以用於實際應用場景、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區塊鏈應用落地的示範性項目。

本著精準對接用戶需求、深度滿足用戶需要的原則,航天信息打造了“智慧零售業務解決方案”“智慧酒店業務解決方案”,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模式,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全方位滿足行業客戶需求。

從上述新產品矩陣可以看出,航天信息的新產品目標清晰地指向了用戶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利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全新的技術,為千行百業提供了技術賦能,為打造社會化智慧服務生態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關國計民生,從護衛大國財稅安全到加速“萬物互聯、萬網融合”

自1993年以來,航天人研製開發的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有效遏制稅收不法行為,被譽為中國新稅制的“生命線”和“殺手鐧”。持續創新發展的航天信息,從納稅和稅收徵管等方面構築大國金稅防線,在金稅及企業市場領域,以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為核心,拓展形成了以電子發票、電子票據、電子稅務局、企業信息化等為代表的系列產品及解決方案,在全國各地稅務機關和全國70%以上的企業推廣應用,為國家稅制改革以及企業經營保駕護航。2006年,增值稅防偽稅控一機多票系統在全國成功推行;2016年,航天信息全體系大力協同,攻堅克難,服務稅務機關圓滿完成國家“營改增”工作任務;2017年以來,航天信息融合人工智能與互聯網技術,在全國各省市配合稅務機構建設了近百個不同規模的自助辦稅廳,投放自助終端過萬臺,使95%以上涉稅業務均能全程自助、智能辦理;2018年,為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和“增值稅稅率調整”改革的要求,航天信息為全國稅務機關邁進“統一辦稅”新時代積極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專訪於亮:打造“平臺+產品+服務”新模式,鑄智慧時代大國重器

除此之外,航天信息聚焦金融和物聯網領域,打造金稅及企業市場、金融科技及服務、物聯網技術及應用三大產業並舉、協同融合的發展格局,將護衛大國安全的“生命線”從稅務陸續延展至公安、交通、金融、廣電、教育、糧食、郵政物流、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在改善民生、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在談起國計民生話題時,航天信息總經理於亮對記者說:“對航天信息這樣服務政府和企業的國有上市公司來說,積極響應並迅速有效開展相關工作,以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服務政府轉型,助力企業發展,既是責任也是發展機遇。”

根據第三方機構研報的評價,在金稅板塊,航天信息的會員業務,代表著其由政策性收費向商業服務的轉變;在金融板塊,航天信息則是千萬企業普惠金融的主力軍;而在物聯網板塊的重點行業,具備了“再造一個航天信息”的新產業方向。在“平臺+產品+服務”的新業務形態下,航天信息的這些產品和服務在技術上可以概括為:為實現“萬物互聯、萬網融合”,將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中的人、機、物、環境、信息聯結在一起,實現全面實時狀態感知、快速準確信息流動、智能高效信息處理。

以物聯網產業為例,航天信息憑藉國家大型信息化工程建設積累的技術、人才、資本、市場資源和經驗,對物聯網產業應用進行了系統研發,在出入境管理、智慧交通、人口治安、市場大監管、糧農保障、物流決策、電子政務、自助設備等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多向護衛國家安全。未來五年,航天信息將按照這一技術框架,開展智能傳感芯片、智能感知設備、智能自助設備、智能人機交互、智能服務系統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服務政府轉型,助力企業發展。

於亮表示,“航天信息5大領域新品正是‘平臺+產品+服務’轉型方向上的產物,它們以數字技術聚合產業生態,以智慧科技及經驗積累引領行業發展,秉持航天基因、央企責任服務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需求,助力政企市場破除亟待完成的轉型升級壁壘,加速‘萬物互聯、萬網融合’,營造生態圈、營造產業鏈。”

對股東最大的回報,就是長期創造高價值

航天信息自上市以來一直處於穩健發展的態勢,營收和利潤在大趨勢上都是預期中的單邊上揚,所以也造成了航天信息在A股市場股價相對平穩的客觀事實。也有人在股吧中評價航天信息的股票“可賭性不強”。

於亮在採訪中對股價問題做回應時表示,航天信息是一個優質企業,追求的目標是能為股東長期持續創造價值。數據統計發現,航天信息上市15年來,累計分紅42.57億元,累計向國家上繳稅收90.11億元。其中,2017年,航天信息向股東分紅4.66億元,向國家上繳稅金6.43億元,實現每股社會貢獻值2.48元。不僅如此,航天信息各項經營指標也穩步提升,總市值由37餘億增長至近500億,資產總額由8餘億增長至近200億,累計創造淨利潤173.15億。

於亮還表示,此次以上市15週年為契機舉辦新品發佈會,向社會、行業和企業客戶,甚至個人投資者,主動發佈航天信息的5大領域新品以及今後幾年的戰略,有助於各方面的客戶與投資者加深對航天信息的瞭解。這些前瞻性產品技術的佈局推進,作用將日益顯現。以後,航天信息還會在適合的時機發布與披露在三大產業板塊取得的業界、政府、企業等公認的成效。在相關技術領域研究的領先優勢下,航天信息還會積極拓展與穩步推進6大類、19大項重點前瞻性技術的佈局,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將迅速提升產品技術水平。

迴歸股票市場來說,在記者來看,A股目前很嚴重的問題是擅長講故事的公司太多,而堅持做底層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的好公司太少。一個國家的強盛,一個民族的崛起,是靠無數肯埋頭做事的公司幾十年如一日奮鬥出來的,而不是靠一個靈感和幾頁PPT忽悠出來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多像航天信息這樣的骨幹型科技企業,面對各種風口要有足夠清醒和敏銳的預判能力,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有所為有所不為,方能在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浪潮中擔負起中流砥柱、國之重器的歷史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