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地產上半年收入減少,內地租賃業務「救場」

時代財經APP記者 劉新歌

恒隆地产上半年收入减少,内地租赁业务“救场”

一如往常,香港房地產商恆隆地產(00101.HK)繼續先行一步,在業績發佈高峰期前率先亮出半年成績單。

受累於物業銷售收入的大幅下降,恆隆地產過去半年的總收入同比減少19%至51.50億港元,總營業溢利減少19%至36.82億港元。

收入構成中,物業租賃的租金收入為港幣41.18億元,同比增加7%。但由於期內住宅出售較少,物業銷售減少59%,僅為港幣10.32億元。

內地租賃業務“救場”

“內地的租務在繼續好轉,相信大家都同意這一點。特別是在奢侈品市場,它恢復得特別快。這六年以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名牌即便沒有退出中國內地市場,也都減低了擴充的速度。但今天,我可以比較肯定地說,這些名牌商已經開始考慮開設新的店鋪了。”

在7月30日下午舉行的上半年業績會上,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繼續堅持了他近年來對內地零售商鋪及購物商場發展前景的看好以及對恆隆內地項目的信心。“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以內,恆隆的經營會有很大的改變。未來三四年甚至一兩年,我們的商場會有一個很不同的光景。”

他的信心在恆隆地產上半年的業績中得到了印證。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恆隆地產租賃物業總收入為港幣41.18億港元,同比增加7%。香港租賃物業組合的收入增加3%,內地物業的收入增加11%,總營業溢利上升8%,整體租賃邊際利潤率為76%。

儘管位於上海的港匯恆隆廣場商場因翻新而關閉,恆隆地產內地租賃物業組合的收入仍獲得2%的增長,達人民幣17.64億元,營業溢利為人民幣11.75億元,增長4%。同期,恆隆地產分佈於上海、瀋陽、濟南、無錫、天津、大連等地的八個商場的租金收入為13.67億元,同比增加2%。

不過,恆隆對上海2個項目的倚重依舊沒有改變。前6月,上海恆隆廣場和港匯恆隆廣場租金收入分別為7.63億和4.1億,收入總和約佔其內地租賃物業組合總收入的66.5%。其中,上海恆隆廣場尤為“出色”,收入佔比高達43.3%。

除上述8個項目外,恆隆地產旗下還有昆明恆隆廣場、武漢恆隆廣場在建設當中,預計將在今年和明年開業。作為一家進入內地已27年的房企,恆隆地產的發展可謂“溫吞”。

不過,在今年5月28日的杭州土拍中,這家低調、謹慎的港企少有地高調了一把。當日,經過7個多小時鏖戰,恆隆力克九龍倉、城投阿里、華潤新鴻基、銀泰、新世界等房企,以107.31億元總價拿下杭州百井坊地塊,創下杭州第二高總價地塊。

恆隆在內地的版圖也成功拓展至第九個城市,共11個發展項目。據恆隆透露,其計劃投資約190億元發展大型商業綜合項目,包括世界級商場和辦公樓。在業績會上,陳啟宗再次表示了對杭州項目的信心。他認為杭州為1.5線城市,該項目未來能為公司帶來收益。

零售寒冬已去

恆隆地產在內地的發展一向謹慎,這既是港企的慣有風格,亦是其固有的基因。上世紀 60年代,陳啟宗的父親陳曾熙創立了恆隆地產母公司恆隆集團。重視商業地產業務的恆隆,也經歷了香港商業地產的潮起潮落。

上世紀70年代後期,香港地產重新開啟牛市,恆隆開始快速擴張。到了1981 年,恆隆進入高峰期,先後與新世界發展、凱聯酒店、華懋、信和地產、華光地產、怡華置業、益新置業、萬邦置業、廖創興企業及淘大等地產公司合組成 3 個財團,奪得地鐵港島沿線 9 個地鐵站上蓋物業發展權,計劃興建 8 幢商業大廈和擁有8000個住宅單位的私人屋邨。一時間,恆隆的聲譽和實力都達到了自1972年上市以來的最高峰。

但市場風雲轉瞬變換。1982年後,因受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香港地產行業轉入熊市,擴張最兇的恆隆也首當其衝、損失最大,不僅退出金鐘二段上蓋發展,其餘地鐵站上蓋工程也押後進行。

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恆隆,經營策略變得越發保守,求穩不求快。1991 年 1 月,陳啟宗接替叔叔陳曾燾出任恆隆集團董事局主席,開始在香港和內地雙線發力。但進入內地的恆隆,依然固守著謹慎的風格,一直秉承著“熊市買地”的策略。

在發展模式上,恆隆也自動放棄了“買地、建設、售出”的高週轉模式,而採取“買地、建設及租賃”的長租賃模式。陳啟宗在《致股東信》中曾多次提到,這是恆隆放棄過去的“短線”的“追漲殺跌”,轉為“長線”的“待價而沽”。

在行情跌宕更為頻繁的地產行業,謹慎固然能保證安全,但不可避免也會錯失機遇。在過去的6年,陳啟宗多次在業績會上對投資者提及“零售寒冬”。不過,在他看來,冬天正漸漸過去。

在他看來,包括人民幣貶值、進口關稅調整都對中國內地消費市場產生了“比較正面的影響。”

而租賃物業收入的上揚,也使恆隆地產獲得投資機構的認可。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稱,恆隆香港及內地租務收入表現符合預期,對恆隆地產投資評級為“增持”,目標價20元。

美銀美林的研究報告則稱,恆隆地產淨租金收入同比增長8%,高於其預期的4%。同時,儘管因奪得杭州商業地使得淨負債比率由去年底的1.9%升至5.4%,但仍處於非常健康水平,因此其估值及股息率較同業吸引,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22.8元。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