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遏制房價上漲關鍵在預期

每逢研究經濟工作的重要會議,房地產往往會成為議題之一,因為後者對中國經濟影響大、涉及利益廣,且屬於關乎國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針對頗受關注的房地產問題,會議要求下決心解決好這一問題,通過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和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並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過去幾年,中國房價自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輪番上漲,以致各地房價或多或少存在偏高現象。今年以來,當部分一線城市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下量價齊跌時,二三線城市卻在上演搖號搶購潮,陸續出現成都7萬人搶千套房,買房隊伍綿延幾公里;杭州萬人搖號某高端樓盤百套住宅,最高凍資1700萬元之類的怪現象。

雖然房地產最近20年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巨大,帶動了諸多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時至今日,房地產行業非理性繁榮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房價接連上漲,房企市值倍增帶來的賺錢效應,引發大量資金湧入,對其他產業形成了一定的擠壓效應;另一方面,房價偏高,特別是大城市房價畸高,對年輕人十分不公平,也影響了創業、創新。此外,房地產帶動的產業,近幾年不少出現了產能過剩,例如鋼鐵、建材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其實並不缺房子,頂多是存在結構性問題。早在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就達到40.8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36.6平方米;另有調查顯示,中國1981年至1998年出生的年輕人住房自有率高達70%,遠超英美等發達國家。

那麼為何國人對買房如此熱衷?根本原因還是對房價上漲的預期。眾所周知,房地產在中國不僅僅具有居住屬性,還是一項重要的固定資產,具有金融屬性,甚至很多地方金融屬性超越了居住屬性,這也是決策層一直呼籲讓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的原因所在。的確,從1998年房改至今的20年間,房價一直處於上漲通道,且漲幅超越絕大多數商品。

因此,改變房價上漲預期對於遏制房價上漲至為關鍵。具體包括,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房價漲幅靠前,很大原因是買房者認為總有人會“接盤”,此時,針對年輕人,尤其是走出校門不久就遇上高房價的年輕人,要讓他們住有所居,加大公租房、租賃房以及人才折扣房的供應。同時,在房地產庫存量偏少的城市,如搖號搶房現象較為嚴重、庫存週期甚至不足半年的杭州、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應加大住宅用地供應,緩解剛需人群對於“房荒”的擔憂,遏制炒房者投機的動機。

此外,一些不再適宜的政策則應該適時退出,如棚改貨幣化安置被稱為近年二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主要助推因素,推行棚改貨幣化安置初衷是去庫存,隨著去庫存任務的完成,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應不斷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房地產稅開徵的條件已經具備,也應該適時推出。房地產稅既能為地方政府增加一個穩定的稅收收入來源,亦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甚至可以一勞永逸地遏制房價炒作。當然,房地產稅應結合中國國情、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平穩落地。

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提及遏制房價上漲,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不能再依賴房地產,高房價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而遏制房價上漲和炒作最為關鍵的,莫過於多措並舉改變國人對房價上漲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