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現在的小孩相當幸福,在各種智能產品包圍下長大。

科技日新月異,以後的小朋友能玩兒的東西就更多了,這不你看,各大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產品的兒童版。

小財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到底哪些公司推出了兒童版產品,這些科技大公司又是為什麼那麼重視這件事?

亞馬遜兒童版語音助手美國的亞馬遜有一款智能音箱Echo Dot,近日,他們推出了兒童版的Echo Dot。

Echo Dot硬件專為兒童設計,小朋友可以隨便摔打設備,並且設備不怕拆▼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普通版的Echo Dot一大亮點是可以語音下單,而兒童版的Echo Dot無法購物,所以父母並不需要擔心熊孩子一不小心刷掉父母幾萬塊這種情況的出現。

兒童版Echo Dot能給小朋友講故事!迪士尼、《國家地理》、其他動畫,裡面存有300本兒童有聲讀物,可以過濾掉成人內容和髒話。

更厲害的是,兒童版Echo Dot可以陪小朋友聊天。大家都知道,小朋友講話和成年人講話,不管是語法還是詞彙都是不一樣的,普通的Echo Dot不一定能理解小朋友說的話。而兒童版Echo Dot不僅能理解小朋友說什麼,還可以用小朋友聽得懂的方式回答問題。

不僅可以跟小朋友溝通,兒童版Echo Dot還能幫家長監控小朋友的一舉一動——發現小朋友不寫作業、不睡覺了,家長可以遠程把它關掉。

雖然好處顯而易見,家長們同時也擔心一個問題:有個玩意無時無刻不在兒童房裡聽小朋友講話,讓父母非常不舒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對這個產品持保留意見的原因。

Facebook兒童版短信功能Facebook Messenger在美國青少年中非常火,可以理解成美國青少年版微信▼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去年底,Facebook為13歲以下的小孩推出了兒童版Messenger,和普通版本相比,多了一些方便家長監控的功能:

家長能看到小孩和什麼人聯繫,能添加或者刪除聯繫人名單;

小孩子要做作業或要睡覺時,家長可以遠程關掉Messenger功能;

上個月,兒童版Messenger又添加了一個新功能:睡眠模式。13歲以下的小孩該寫作業、看書、睡覺的時候,家長可以從自己手機直接關掉小孩的Messenger▼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儘管普通版Facebook Messenger廣受好評,兒童版Messenger自去年上線以來,一直處於風口浪尖。

一些家長覺得,這樣會讓小孩過於依賴手機,再加上Facebook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用戶隱私風波,家長們更擔心了。

越來越低齡化▼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不過讓家長略微安心的是,相比其他社交軟件,Facebook的兒童版Messenger算是“清淨”,至少能讓家長們有一定程度上的把控權。

Youtube我做的“少兒頻道”跟別人不一樣YouTube這些年悄悄佔領了兒童市場:目前6-12歲的美國兒童中,80%的人每天都會看YouTube。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小朋友們在上面不只是看卡通片,還有很多小孩玩玩具、或者玩具測評的視頻,小孩看了這些視頻就會讓父母購買這些視頻裡出現過的玩具、遊戲、食品,不給買就鬧,一般父母最後都會屈服……這是廣告商和YouTube所喜聞樂見的。

這些科技大公司為啥這麼重視兒童市場呢?

有兩大原因。

第一,給兒童打廣告更加有效

Quartz在2016年提過“垃圾食品廣告影響力”實驗:在觀看同等時間的大量垃圾食品廣告以後,成年人垃圾食品的攝入量“輕量增加”,兒童組的垃圾食品攝入量“顯著增加”。

簡單來說,成人看到廣告的時候,會抱怨“又是廣告!”一些時候還因此對這個廣告商產生反感。而小孩子看到廣告,並沒有“這是廣告啊”的意識,並沒有戒心,更容易被廣告洗腦。

美國的ABC新聞最近發文稱:小朋友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有品牌意識了。

比如,當你讓小朋友畫個娃娃,他/她畫的不是普通娃娃,而是芭比娃娃;你讓小朋友畫臺電腦,他/她畫的不是普通電腦,而是蘋果電腦或者戴爾電腦。

第二,小朋友在年少時形成的品牌偏好對他們是有長期影響的,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成年後的消費習慣

據統計,如今小孩上一年級的時候,就能認識200個品牌logo。這些logo成為他們童年回憶裡的一部分,他們會因此對品牌產生信任感,這種偏好甚至會持續一生。

所以很多品牌都盯上了兒童,不侷限於兒童導向的玩具,就連汽車、保險、航空公司等等,也會在廣告里加入兒童▼

你知道兒童才是最大“金主”嗎?亞馬遜率先推出兒童版

在美國,每年父母花在童裝、遊戲這些上面的金額高達300億美元,而如果算上父母受小孩影響而購買的物品,能達到6000億美元!這就是為什麼各大科技巨頭紛紛想方設法吸引兒童的原因。

但也引發了很多隱患,內容是否健康、隱私和數據是否得到保護、對手機是否過於依賴從而產生社交障礙,等等,恐怕也值得大家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