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现在的小孩相当幸福,在各种智能产品包围下长大。

科技日新月异,以后的小朋友能玩儿的东西就更多了,这不你看,各大公司都推出了自己产品的儿童版。

小财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到底哪些公司推出了儿童版产品,这些科技大公司又是为什么那么重视这件事?

亚马逊儿童版语音助手美国的亚马逊有一款智能音箱Echo Dot,近日,他们推出了儿童版的Echo Dot。

Echo Dot硬件专为儿童设计,小朋友可以随便摔打设备,并且设备不怕拆▼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普通版的Echo Dot一大亮点是可以语音下单,而儿童版的Echo Dot无法购物,所以父母并不需要担心熊孩子一不小心刷掉父母几万块这种情况的出现。

儿童版Echo Dot能给小朋友讲故事!迪士尼、《国家地理》、其他动画,里面存有300本儿童有声读物,可以过滤掉成人内容和脏话。

更厉害的是,儿童版Echo Dot可以陪小朋友聊天。大家都知道,小朋友讲话和成年人讲话,不管是语法还是词汇都是不一样的,普通的Echo Dot不一定能理解小朋友说的话。而儿童版Echo Dot不仅能理解小朋友说什么,还可以用小朋友听得懂的方式回答问题。

不仅可以跟小朋友沟通,儿童版Echo Dot还能帮家长监控小朋友的一举一动——发现小朋友不写作业、不睡觉了,家长可以远程把它关掉。

虽然好处显而易见,家长们同时也担心一个问题:有个玩意无时无刻不在儿童房里听小朋友讲话,让父母非常不舒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对这个产品持保留意见的原因。

Facebook儿童版短信功能Facebook Messenger在美国青少年中非常火,可以理解成美国青少年版微信▼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去年底,Facebook为13岁以下的小孩推出了儿童版Messenger,和普通版本相比,多了一些方便家长监控的功能:

家长能看到小孩和什么人联系,能添加或者删除联系人名单;

小孩子要做作业或要睡觉时,家长可以远程关掉Messenger功能;

上个月,儿童版Messenger又添加了一个新功能:睡眠模式。13岁以下的小孩该写作业、看书、睡觉的时候,家长可以从自己手机直接关掉小孩的Messenger▼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尽管普通版Facebook Messenger广受好评,儿童版Messenger自去年上线以来,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一些家长觉得,这样会让小孩过于依赖手机,再加上Facebook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用户隐私风波,家长们更担心了。

越来越低龄化▼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不过让家长略微安心的是,相比其他社交软件,Facebook的儿童版Messenger算是“清净”,至少能让家长们有一定程度上的把控权。

Youtube我做的“少儿频道”跟别人不一样YouTube这些年悄悄占领了儿童市场:目前6-12岁的美国儿童中,80%的人每天都会看YouTube。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小朋友们在上面不只是看卡通片,还有很多小孩玩玩具、或者玩具测评的视频,小孩看了这些视频就会让父母购买这些视频里出现过的玩具、游戏、食品,不给买就闹,一般父母最后都会屈服……这是广告商和YouTube所喜闻乐见的。

这些科技大公司为啥这么重视儿童市场呢?

有两大原因。

第一,给儿童打广告更加有效

Quartz在2016年提过“垃圾食品广告影响力”实验:在观看同等时间的大量垃圾食品广告以后,成年人垃圾食品的摄入量“轻量增加”,儿童组的垃圾食品摄入量“显著增加”。

简单来说,成人看到广告的时候,会抱怨“又是广告!”一些时候还因此对这个广告商产生反感。而小孩子看到广告,并没有“这是广告啊”的意识,并没有戒心,更容易被广告洗脑。

美国的ABC新闻最近发文称:小朋友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有品牌意识了。

比如,当你让小朋友画个娃娃,他/她画的不是普通娃娃,而是芭比娃娃;你让小朋友画台电脑,他/她画的不是普通电脑,而是苹果电脑或者戴尔电脑。

第二,小朋友在年少时形成的品牌偏好对他们是有长期影响的,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消费习惯

据统计,如今小孩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能认识200个品牌logo。这些logo成为他们童年回忆里的一部分,他们会因此对品牌产生信任感,这种偏好甚至会持续一生。

所以很多品牌都盯上了儿童,不局限于儿童导向的玩具,就连汽车、保险、航空公司等等,也会在广告里加入儿童▼

你知道儿童才是最大“金主”吗?亚马逊率先推出儿童版

在美国,每年父母花在童装、游戏这些上面的金额高达300亿美元,而如果算上父母受小孩影响而购买的物品,能达到6000亿美元!这就是为什么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想方设法吸引儿童的原因。

但也引发了很多隐患,内容是否健康、隐私和数据是否得到保护、对手机是否过于依赖从而产生社交障碍,等等,恐怕也值得大家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