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與同窗宰相互相宴請吃「半魯」,這「半魯」是什麼宴席?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一生熱衷於科舉但又不滿科舉制度;他深受科舉之害卻又堅忍不拔地屢考屢敗;他才華橫溢卻又無用武之地,無緣仕途,終生落魄。蒲松齡在屢考不中後,悲憤交加,痛定思痛,便回到了家鄉蒲家莊,除了當個教書先生之外,便是將滿腔的憤懣都傾注在《聊齋志異》和《歷下吟》上,再不與官場來往。

蒲松齡與同窗宰相互相宴請吃“半魯”,這“半魯”是什麼宴席?

一日,他突然接到曾和他同窗共讀的宰相送來一份請帖,上面寫著:“請吃半魯。”蒲松齡本來對官場上的吃請腐敗深惡痛絕,認為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當官的就知道整天吃喝玩樂。於是,很不滿的把請帖一扔,並對送請帖的使者說:“對不起,我身體不佳,不能前往,請宰相諒解。”這時蒲松齡的妻子在一旁聽到了,認為不妥。就對蒲松齡說:“你不去赴宴,這樣不好,一則人家是宰相;二來您和宰相曾經是同窗共讀的好友,人家當了官不忘舊友,你不管從哪方面講,都說不過去的,應該去。”蒲松齡再三考慮後,最終還是決定去了。

蒲松齡與同窗宰相互相宴請吃“半魯”,這“半魯”是什麼宴席?

  蒲松齡來到宰相家裡,宰相就安排吩咐開宴,這時只見兩位使女抬來一盆魚湯放在桌上。宰相對蒲松齡說:兄臺包涵,小弟自入官以來,一直是默守清廉,不涉煙塵。此非席宴,不過只想請尊兄嘗試一下怎麼渾水摸魚而已,只有你悟此奧妙,才可步入塵世。“蒲松齡聽後,心裡很是不高興。他想“來而不往非禮也”來日一定要回請一次宰相。

蒲松齡與同窗宰相互相宴請吃“半魯”,這“半魯”是什麼宴席?

數日後,蒲松齡也差人送出請帖宴請宰相。宰相接到“請吃半魯”的請柬後,欣然前來。當看到蒲松齡的茅房破舍,心裡很不是滋味,不由得產生一種憐憫:當年曾同窗共讀,兄臺的學識遠遠超過自己,只是因兄臺性情剛直倔強,對當時的世態懷有不滿,又加之於無錢打點各級考官,竟然落到如此田步。便取些銀兩交予蒲松齡,蒲松齡堅決不收。只和宰相暢快敘舊,就是不吩咐開宴。

同窗相見,敘舊多多。半日已過,宰相深感飢餓,幾次到屋外張望太陽,但直到太陽快偏西了,還是不見開席的動靜。宰相餓得實在憋不住了,就問蒲松齡:“尊兄何時置宴?”蒲松齡笑答曰:”今一日三餐已畢,您已吃足半魯,為何還要置宴?”宰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魯”字的下面是個日字,我宴請他吃了“魯”的上邊“魚”,而他卻請我吃“魯”的下邊“日”宰相雖然捱了一天的餓,但領悟了做官的道理:這食“魚”和食“日”含義不一樣的,吃了這個“日”,那就是吃了一肚子的太陽,這不是明明勸戒我要做個光明正大懷抱太陽的明亮青官嗎?

  兩次互相宴請,宰相用“請吃半魯”讓蒲松齡嘗試一下怎麼渾水摸魚,只有悟此奧妙,才可步入塵世;而蒲松齡卻依舊“著汙泥而不染,”妙用吃下邊“半魯”來勸誡宰相要當個胸有太陽的一心為民的青天好官。正因為蒲松齡的為人處世,雖然貧窮沒落,但他高貴正直的品德和他的作品《聊齋志異》世代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