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一生都想進“體制內”

坎坷功名路

蒲松齡:一生都想進“體制內”

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於明崇禎十三年(1 640年)出生於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城外蒲家莊。蒲家祖上曾做官,到蒲松齡的父親蒲盤時,開始還讀書,後來因為家窮,下海做生意了,他有5個兒子,蒲松齡排行老三。

蒲松齡從小跟著父親讀書,19歲考秀才,異常順利。當時他的一篇答卷縱橫議論,發揮得酣暢淋漓。主考官恰巧是愛才若渴的學使施愚山。這位施大人為人通達,見到蒲松齡的答卷,非常欣賞。立即將其拔為頭籌。隨後,蒲松齡連著三場,鄉里、縣裡、道里都是第一名。這事轟動了十里八鄉,讓蒲家人臉面上著實增光。

在一般人看來,這位青年才子一定前程遠大,誰料想此後蒲松齡竟然在科舉考試的泥途上一路受挫,再也沒能前進一步!其中幾次落榜都很意外。一次,他第一場的答卷相當出色,考官極為欣賞,甚至內定蒲松齡為頭名入選,不想蒲松齡突發急症,無法繼續參加考試,前功盡棄。他那滿心的怨悵之情可以想象。還有一次更離譜,蒲松齡費盡心思從當官的朋友那裡求來一份推薦信,覺得考官一定會照顧他幾分,心裡一高興,文采大發,只顧洋洋灑灑、筆走龍蛇,卻沒想到有一處寫得超出了格式規定,這在當時被稱作“越幅”,要被取消考試資格。蒲松齡得知後如五雷轟頂,驚愕、茫然、痛悔,最終也只能沮喪而歸。

40多年間,蒲松齡一共參加過十幾屆科考,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去,垂頭喪氣而歸。逢發榜之日,他就像領受酷刑一般煎熬,最後還是被落榜的大棒當頭打下。每當這時,他都會咬牙切齒,發誓再不去赴考,可3年過後考期一到,他心裡又蠢蠢欲動,忘記了落敗之痛,興致勃勃地打點行裝出門應考……就這樣,翻來覆去,好像被放在熱鍋上來回烙烤一般,讓蒲松齡的人生變得無比悽慘。

儘管一再受挫,直到年過六旬,蒲松齡對帶給自己如此苦痛回憶的科舉考試還是不肯放棄。他的老妻實在看不過去了,毅然出來勸阻,對丈夫說:“你還是省省吧!如果命裡有這個福氣,能夠考上的話,現在都該做到司道閣老了。從今往後,你就不要再去碰釘子了!”蒲松齡終於冷靜一些,想想妻子的話。的確有道理,從此才不再應考。

一生常為客

蒲松齡一生大半時間在外客居。他先後在數個鄉紳家坐館。外出最遠的一次是30多歲時,在昔日同窗、寶應(今隸屬於揚州)知縣孫蕙的衙署裡幫辦文案。蒲松齡與孫蕙同齡,兩人關係不錯。但後來孫蕙進入官場,日益冷漠蠻橫。他喜好享樂,購買了一班歌女姬妾,把這些薄命女子視同玩物。淳樸多情的蒲松齡很難接受孫蕙的作派。尤其孫的一位小妾青霞,美麗多才,擅長詩詞,人又單純柔弱,在嫉妒她的眾妻妾問處境艱難,鬱鬱寡歡,最終落花飄零,不到20歲就死去了。蒲松齡心中痛惜青霞“明珠暗投”的悲劇命運,自然會格外反感孫蕙的無情,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蒲松齡坐館時間最久的是在本縣一個畢姓人家,居然一連任職30年。東家畢際有是一位退職知府,為人謙和厚道。蒲松齡與畢際有相處融洽,心情愉快多了。畢家幾代為官,宅院建造得體面、氣派,有敞亮的主建築“綽然堂”,還有幽雅的私家園林“石隱園”、藏書豐富的“萬卷藏書樓”。在這樣一個可暫且依棲的世外桃源裡,蒲松齡遠離俗事煎熬,擁有讀書、寫作的上好環境,對他的吟詩作賦以及小說創作自然頗有幫助。

當然,對於畢家來說,蒲松齡也是一位很難尋覓到的人才。畢家官紳親友很多,每逢客人來訪,有這麼一位有學問、談吐不俗的先生出來相陪,會給主人掙回不少面子。所以畢家對蒲松齡十分倚重。

在這裡,蒲松齡也得以結識了一些官場人物。最著名的是身居高位的大詩人王士稹(音同“真”)。王士禛為人謙謹,對蒲松齡這個科場失意人噓寒問暖,讓他感受到友情的溫暖。更為難得的是王士禛獨具慧眼,在蒲松齡所有親朋好友都不看好其小說創作之時,對《聊齋志異》讚譽有加,一再來信借閱。圈點評論,還為小說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這份知遇之恩讓落寞的蒲松齡終生感懷,也給後人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

或許由於王士禛太喜愛文采洋溢的《聊齋志異》,民間竟然出現一種傳說:王士禛出千金高價。想向蒲松齡收買這部小說的著作權!其實這是冤枉王士禛了。此公一向品行端謹,嚴於律己,不會做出這等奪人所愛的事。不過,想收買聊齋的,歷史上倒是真有其人,他就是山東按察使俞成龍。此入出身武夫,卻喜歡附庸風雅,一再想結交蒲松齡,請他去自己的府裡做客,還力邀他當自己的幕僚。原來,俞成龍閱讀了《聊齋志異》手稿後,十分喜愛,就想花點兒銀兩,將其據為已有。蒲松齡當然不肯割愛,辭謝離開。

在畢家任職10餘年後,畢際有去世了,蒲松齡想回歸家園。畢竟自己的幾個兒子也亟待父親教導,妻子獨自一人,已經承受了太多辛勞。但畢夫人與畢家長子都懇求蒲松齡繼續任職。蒲松齡出於不忍,又留了下來。當時想著過渡一陣子,等畢家長子成熟一些就辭工,沒想到這位畢公子為人天真,處世能力不強,娶親後孩子又接連出世,於是蒲松齡又承擔了教育畢家第三代的任務,結果在畢家居然坐館30年。直到年屆70歲,才苦辭東家。解職歸來。

文壇留美名

《聊齋志異》的一個突出主題是對科舉弊政的聲討。《葉生》寫考生葉某在科場一再受挫,失意而亡,命終之後卻並不知自己已死,仍然心繫科場,遊魂眷戀。居然能夠伸筆答卷,喜獲功名。然而這畢竟是“假榮華”,如何能當真。當他滿懷欣喜歸來,向妻子報告好消息時,妻子的反應卻是“擲具駭走”,並正告他:你既然死了,就不要再來擾亂親人!葉生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可悲處境,長嘆一聲,奄然而滅。這樣的作品讀來真令人悲從中來。蒲松齡以生動的筆觸摹寫出落第士子的絕望之感,讓我們看到科舉制下的文人是如何置身於精神上的煉獄,萬劫不復。

《聊齋志異》的又一亮點是抨擊腐朽的官場文化。《促織》的故事讓人酸楚,皇帝喜歡鬥蟋蟀,官府就強派民間進貢。百姓家的小兒不小心放走蟋蟀,竟因恐懼而投井!《席方平》、《夢狼》都是撻伐腐敗政治的力作。郭沫若有兩句話評《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塑造了眾多生動傳神的女性形象,讓人難忘:純真爽朗的嬰寧,柔弱聰慧的青鳳,俠義善良的紅玉,忍辱負重的珊瑚,剛烈堅強的商三官,狐女、花仙……她們瀟灑詼諧,聰明活潑,善良美麗,才華談吐每每令男子自愧不如,體現了作者對於女性的欣賞、讚譽和同情。《聊齋志異》裡的戀情描寫也格外美麗動人,連城與喬生,賀生與瑞雲,王子服與嬰寧……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寄託了作者美好的人生憧憬,讓整部作品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除了這部小說,蒲松齡在通俗讀物方面也有許多成果,他撰寫了大量的俚曲、日用雜書等,都體現出他的一片濟世之情,對百姓充滿關切。

對於蒲松齡這樣一位富於才情、思維敏捷的小說家,一生停留在社會底層的人生體驗,可以說是最終成就了他。今天,我們從為富貴墮落的孫蕙,安度閒暇、不思人間疾苦的畢際有,以及身居高位、多所顧忌的王士禛等古代社會所謂“成功人士”的經歷來看,他們的創造力、生命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這就是體制帶給個人的精神束縛,而他們本人卻渾然不覺。蒲松齡雖然極力追求,但終生都沒能進入體制中,這讓他一直保有了自由不羈的民間心態、充沛的想象力和敏銳的批判力。他以練達的文筆,通過豐富的文學想象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將長久形成的心中積鬱釋放出來,給世人以振聾發聵之感。這對蒲松齡來說,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