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能青史留名的作家,多半在現實過得很苦,至少經歷過一兩次巨大挫折。

-

正因為如此,才能以比常人更敏銳的感官,在字裡行間訴盡荒涼。

-



-

中國歷史上有一讀書人,自幼聰慧,心存建功立業之壯志,寒窗苦讀數十載,初戰童子試便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秀才,豈料從此屢試不第,人至古稀,諸事不成,因著成一部短篇小說集名揚後世,此人正是“聊齋先生”蒲松齡。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一位滿腹經綸的才子,每逢科考必落榜,是為悲;一位資深落榜生,因在柳泉免費供應茶水,寫成驚世駭俗的《聊齋志異》,是為奇。

-

飲盡紅塵辛酸淚,嬉笑怒罵成文章。蒲松齡敗也科舉,成也科舉,真可謂無可奈何。

-


-

為何科考會成為蒲松齡的魔咒?

-

這得從他的家族史說起。

-

蒲氏乃淄川頗具名望的書香門第。遠祖為元朝官員,明代萬曆朝以來,子孫相繼在科甲嶄露頭角。到蒲松齡父輩時家道衰落,其父蒲盤數次名落孫山,為維持生計,改行從商。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崇禎十三年,蒲盤妻董氏誕下一子,起名蒲松齡。奈何蒲盤在科舉連連敗北的厄運,竟延續到蒲松齡身上,而蒲松齡的童年也並不太平。

-

彼時社會動盪不安,先是張獻忠、李自成起義,後清兵入關,改朝換代,發生了慘烈的“揚州十日”。從明末走進清初,一幕幕世態炎涼映入蒲松齡眼簾,為日後寫作埋下了伏筆。

-



-

順治十五年,無疑是蒲松齡的人生巔峰。十九歲的少年郎剛成婚一年,揹負重振家風的使命,初應童子試。

-

清代的科舉制度主要由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四部分組成。其中,童試是第一步,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通過縣、府試的人稱為“童生”;通過院試的人喚作“生員”,俗稱“秀才”,這便算有了“功名”。

-

蒲松齡不僅順利通過考試,還一舉奪得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個第一名,並得到當時山東學政施閏章“名籍籍諸生間”的讚譽。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自蒲盤棄文從商,蒲氏子孫早已不再是科舉場上的驕子,家境頹敗到分家的地步。蒲松齡的出現,彷彿是上天派來的救星。就在人們期待他一飛沖天時,一切卻事與願違。

-


-

從順治十七年庚子到康熙二十九年,蒲松齡參加鄉試無一勝出。近三十年的光陰,一個意氣風發的翩翩才子,被歲月這把殺豬刀,生生磨成了鬱郁不得志的教書先生。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間再未有一位主考官讀懂他的宏圖。如此強烈的落差,不甘有之,不屑有之,矛盾亦有之,最難熬的還是忍受周遭的冷嘲熱諷。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由於鄉試不中,蒲松齡一度隨好友遊學,落腳過邑西沈家,為其撰寫訂婚、請帖等書信文字,也曾在摯友李堯臣家小住研讀。這一走就是幾年,家中事務均靠賢妻劉氏支撐。

-

劉氏上養老,下育小,日夜紡線,才沒有讓兒子學業荒廢。此間,蒲松齡的幾位兄弟因分家鬧了分歧,蒲松齡一室僅分到微薄田產,儘管日子清貧,劉氏從無怨言。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三十歲這年的秋天,蒲松齡為了養家,應江蘇寶應縣令孫蕙聘請,隻身前往寶應做官署幕賓,幫辦文牘。兩人志趣相投,常用詩歌相互慰藉,可小小幕賓豈是蒲松齡的追求?不久,他毅然辭行,重歸考場,終究未能如願。

-



-

說起來,蒲松齡一生的悲劇,正是對科考的執念,他一方面熱衷應試,一方面痛恨腐朽的制度,內心糾結痛苦,無人明瞭;而他一生的幸運,恰是被文學拯救了無處安放的才情。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因為《聊齋志異》,蒲松齡被後世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殊不知,他在小說、詩文、俚曲、戲劇方面都有傑出表現。

-

在同邑一戶畢姓人家教書時,畢家優越的家境和厚待,讓他得以閱讀主人的萬卷樓藏書,先後編撰《歷字文》、《農桑經》、《帝京景物略選》等雜著,還修編了《蒲氏族譜》。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追溯《聊齋志異》的誕生背景最是有趣。康熙元年,二十二歲的蒲松齡已開始攥寫狐鬼故事。他自幼便對民間鬼神傳說興趣濃厚。

-

為了蒐集素材,他在家門附近的柳泉開了間茶館,喝茶的人只要說一個故事,就能免去茶錢。久而久之,上門提供故事的茶客越來越多。在此基礎上,蒲松齡進行了篩選整理。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康熙十八年春,蒲松齡已至四十不惑,《聊齋志異》手稿初次面世。友人擔心他因著書延誤鄉試,作詩一首婉言規勸;世俗奚落他江郎才盡,蒲松齡一笑而過,一張木案,一盞青燈,增補修改,傾注半生心血。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翻開書卷,牛鬼蛇神匯聚一堂:有抨擊統治階級魚肉百姓的《促織》、《紅玉》;歌頌青年男女爭取自由的《嬰寧》、《連城》;批判腐敗官僚的《司文郎》、《於去惡》;警示讀者勿失本心的《種梨》、《瞳人語》……

-



-

創作初期,蒲松齡興許只是借另一個空靈世界排解煩憂。隨著與底層人民的深入接觸,他親歷了諸多壓迫,縱是義憤填膺,無權無勢的他能夠改變什麼?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痛定思痛,蒲松齡提起手中的筆,在那間名為“聊齋”的書房潑墨揮毫。書稿完成後無錢刊印,只能以手稿傳播,直到他逝世約半個世紀的乾隆朝中期,《聊齋志異》才廣泛流傳。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郭沫若先生為蒲松齡故居題字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魯迅先生評價《聊齋志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

數不清的學者沉醉其中,感受著這位睿智筆者如刀子般凌厲的手,同庖丁解牛般犀利地解剖人性,切中要害,字字珠璣。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驀然,我不禁想起《紅樓夢》裡的一幅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

曹雪芹用滿紙荒唐言訴盡家族沉淪,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都作青煙;蒲松齡在滿卷痴人夢裡道破蒼涼,釋放人心真性。在他們的筆下,傾瀉著不可言說的憤懣,生出發人深省的沉思。

-


-

畫龍畫虎難畫骨,畫人畫心難畫魂。

-

在蒲公精心繪製的巨幅眾生相上,我們彷彿遇見自己的影子,卻無法參透背後的塵緣。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閱歷是作家的資本,苦難是生命的試金石。

-

蒲松齡的一生是壯志未酬的一生,為功名利祿所負的一生。生前,未能光復門庭;死後,小說才風行天下。可他有糟糠之妻不離不棄,有良師益友把酒言歡,實為有幸。

-

蒲松齡:功名利祿將我負,且將新愁寄聊齋

-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來人世走一遭,認真地活過,哭過,笑過,這便很好。

-

-END-

作者 | 納蘭敏月

圖片 | 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