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個「土」法寫出一部小說,拍成電視劇,觀衆百看不厭

他用3個“土”法寫出一部小說,拍成電視劇,觀眾百看不厭

蒲松齡

01 十九歲連考三個第一,可惜71歲才成貢生

他19歲連續考了3個第一,縣、府、道試均奪得第一名。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傢伙一定可以一帆風順,平步青雲,而後光宗耀祖了。

其實不然,他到了71歲才成為貢生,而且還是個“補”的。有人會問,哇!71歲都已經老掉牙了,這是不是他特別笨呢?

當然不是!

他出身在一個世代書香卻功名不顯的家庭,自幼聰明好學,在當地很有文名。

他小時候不但會寫詩,而且學習詩作的方法也特別巧妙。

有一回,他讀到“山明疑有雪,岸白不關沙。”的詩句,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幅美麗的畫面:月光下,山巒就像鋪上了積雪,河岸邊白茫茫一片,就像鋪上了銀沙。

隨即他又想到這位詩人有沒有其它描寫月亮的詩呢。就馬上找出詩集,翻閱,然後摘錄相關詩句。

不過,他又想到一個問題,其他詩人是不是也是這樣描寫月亮的呢。於是,又找出其他詩人有關月亮的詩作,摘錄下來。

經過分門別類整理,對比、揣摩,他寫詩的功夫就越來越好了

一個能夠自己探索學習方法,使自己不斷進步的人,智商一定高。

他就是我國清朝歷史上有名的小說家、文學家蒲松齡。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他用3個“土”法寫出一部小說,拍成電視劇,觀眾百看不厭

《聊齋志異》

02 考不上舉人,卻寫出“奇書”

當時的科舉考試主要考八股文。

八股文是什麼玩意兒呢?

每篇文章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在起股到束股這四段中,每段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大家一看就知道,寫這種文章就像是走鋼絲,必須在固定線路上行走,還得保持身體平衡。要不然,摔下來不說,還有可能落下終身殘疾或者嚴重的一命嗚呼。

八股文寫的主要是四書五經上的東西,文章格式死板,就連字數都有規定。所以,這種考試製度,很難看出一個人的真才實學。

蒲松林連續幾十年沒有考中舉人,內心沮喪的同時,也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之處。

不過,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這種打擊,反而激發了他創作“奇書”的激情和願望。

對落第的內心痛苦,有深刻的體驗。常年生活在社會底層,對平民百姓的疾苦也感同身受,這些都成為《聊齋志異》的創作原動力

《聊齋志異》一寫出來,就吸引了眾多“粉絲”。當時因為沒錢出版,大家都以“抄書”的方式,競相傳看。

在國外,已有英法德捷克等十八種文字的三十個譯本在世界流行,並且對日本文學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時隔300多年,這部作品又以《聊齋志異系列劇》的面目,通過電視熒屏,走進了千家萬戶,伴隨了幾代人度過了緊張刺激又極富教育意義的電視時光。

他用3個“土”法寫出一部小說,拍成電視劇,觀眾百看不厭

你有故事,我有茶

03 用了最笨的3招,寫出一部千古“奇書”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寫文章,寫書,都離不開素材。

那麼,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那些花妖狐魅的素材又是從哪來的呢?

第一招,“撿便宜”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天下文章一大抄”。這裡面其實有個誤會,有些好的作品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加以衍生和創作,也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創造

大家都熟悉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都凝聚著前人的智慧,同時也絕不能離開成書作者的聰明才智和辛勤付出。

據統計,《聊齋志異》共有419個離奇的故事,其中大約100篇是來自前人的作品。

但千萬別誤會,蒲松齡不是去照搬照抄前人作品,而是在古人的書中找到有發揮空間和餘地的作品,然後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

這就是“撿便宜“的找素材法。

比如說,在六朝小說和唐傳奇當中,記了三個小故事,叫《紙月》、《取月》、《留月》。紙月就是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另一個人取月,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裡,沒有月亮時候可以照照;第三個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籃子裡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都很簡單,一百來個字,幾十個字。蒲松齡拿來寫了《勞山道士》,情節和內容都很豐富。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齋故事。

第二招,“送茶水”

為了讓自己能收集到儘可能多的奇聞異事,蒲松齡還使出一招“擺攤送茶”。

據說他在就自己居住的家門口的樹下,擺出免費的茶水攤。

每當有過往路人來此,他們可以免費喝茶解渴,前提是要給蒲松林講一個故事。

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多,所以久而久之,蒲松齡聽到了各色各樣的故事。而後就記錄下來,以備寫作之用

這就是我送茶水,你講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一人肚裡一條計,三人肚裡唱本戲。”說的就是集合眾人的見識和想法,成就一個更偉大的作品。

第三招,“白日夢”

雖然聽了很多故事,也借鑑了很多前人的作品,但《聊齋志異》並沒有因此成為拾人牙慧的翻版之作。

這就不得不說到“白日夢”這一招了。

大家試想一下,《聊齋志異》哪來那麼多花妖女鬼?除了道聽途說的那些奇聞異事提供了素材,那還得有出奇的想象啊

他就可以想象有一個書生,窮困很不得志,但又才華橫溢,情感豐富。坐在一個荒齋裡面,此刻有個美女推門而入。

你在這兒讀書嗎?我和你一塊讀書,一塊寫詩、填詞,下圍棋,你需要功名嗎?我幫助你金榜題名。你家裡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嗎?我給你生個傳宗接代,這樣的美女現實中有麼?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腦子裡想象出來的。

她可以來自天上,來自海底,來自深山洞府,甚至是陰曹地府;她可能是小鳥變的,可能是鮮花變的,甚至可以是書本里的。

有了這樣大膽神奇的想象,寫作素材便可以源源不斷,像泉水一樣奔湧到筆端。

他用3個“土”法寫出一部小說,拍成電視劇,觀眾百看不厭

04 我們可以學點什麼

1)多讀書,會用書

不只是蒲松齡,現當很多知名作家,也藉助於讀書,讓自己沉浸在優秀作品中,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直接受啟發創作作品

莫言創作了《紅高粱》、《蛙》、《酒國》等一系列好作品。這跟他從小就喜愛看書是分不開的。

從上小學起,莫言就開始看“閒書”,讀完了文革前出版的《苦菜花》、《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幾十部長篇小說。

張愛玲在散文《天才夢》中說:“直到現 在,我仍然愛著《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早期以婚姻家庭為題材的作品也明顯受到《聊齋志異》的影響。

榮獲諾貝獎的莫言曾說,“我寫的《紅高粱》一書中,‘我奶奶’這個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因為看了《聊齋志異》才有了靈感。”

看書,用書。從書中受到啟發,從書中積累素材,可以超越時空的界限,

實現寫作生命的滋潤和豐盈。

2)小動作,大素材

在成都送仙橋頭,一位名叫安珂的女子也擺起茶攤,只需要講一個故事以抵茶錢。近日,安珂將聽到的故事彙集成書《無事茶》,以個人隨筆的形式,記錄了近100個有情懷的人和有趣的事。五年收集一萬多個故事,出版《無事茶》和《以茶換故事》。

其實這是告訴我們,要想找到寫作素材,可以有兩種不同方式。一種是自己主動走出去,遊山玩水走親訪友,感受自然體驗生活,然後找到那些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東西,你揮筆成文就可以。

另一種,就是“守株待兔”。自己備好茶點水果,等待願意分享故事的人找上門來。類似於你有故事我有酒,大家聚到一起,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感悟。

張三李四王五的生活和想法使你有了感觸,你不就可以“順著竿子往上爬”了嗎?

夏丏尊和葉聖陶的《文心》這樣概括:

所以,關鍵是內心要有感觸和念想。古人說“喜柔條於芳春,悲落葉於勁秋。”(陸機《文賦》),說的就是感受力好的人,往往能抓住外界細微變化所引發的內心感觸。

真實和個性化的感觸,寫成好的詩文也就有了基礎。

3)來點“痴心妄想”

“痴心妄想”對於現實生活來說也許是有害的。但對於寫作,卻可以讓我們腦洞大開,靈感橫空出世。

談到這一點,有必要說一下事理邏輯(科學邏輯)與藝術邏輯的區別

有人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不是李白在忽悠人啊?廬山瀑布哪有三千尺高,我查了百度,事實上只有150米。

這樣一來,你會發覺,本來氣勢磅礴,充滿靈氣的詩歌馬上變得無趣無味了。

藝術作品(包括文學)是要給人新奇,給人美好,給人理想的,允許有一定程度的想象、誇張和藝術加工。

除了寫作,蒲松齡老前輩還是一位勵志哥。

他始終對考取功名報效國家念念不忘;從19歲到71歲,堅持讀書學習幾十年,想想自己“我堅持那麼久怎麼還沒成功?”的自怨自艾,實在有些不好意思呢!

比起一邊想著明天要怎樣怎樣,一邊又在看著手機剝著瓜子,這差距就在於:有想法沒行動,有行動沒堅持,有堅持沒方向,有方向沒方法。

最後,分享蒲老先生的座右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