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衙署瑣談

衙署是古代官吏辦理公務的處所。一座衙署往往被看做半部歷史,圍繞著衙暑的種種傳聞誌異與歷史真實,也能讓人從中讀出別樣的味道來。

遵化於五代後唐始設縣治,在明永樂以後,遵化縣成了大明王朝對蒙古作戰的前線,為了指揮方便,許多封疆大吏頻繁往來於遵化,在縣城內也相應地也建造了一些等級較高的衙署。這些衙署有總督行轅、巡撫衙門、道員衙署和遵化縣衙等。

在清初修撰的《遵化縣誌》中,對其他衙署的建築物皆語焉未詳,獨於遵化縣衙卻有繪有草圖,記載其大概。中國古代的城市建設,大多根據《周禮·考工記》的設計思想進行佈局,遵化縣衙也不例外。

從圖上看,遵化縣衙大致上分為左中右三路。其中路最前為一座牌坊,其北為大門,大門兩側環繞圍牆,將三路建築物圍在其中。再後是儀門、影壁,後為大堂,再後是省政堂,這是處理政事的區域,四周也有圍牆。省政堂北為內宅,自成院落。這些正符合南向為正,居中為尊的風水理念,體現“居中而治”之意。故又有“衙門口朝南開”的俗諺。

遵化衙署瑣談

清代州署衙門平面圖

左路即東路有五個小院。支房、土神祠、寅賓館,各成小院,院牆相連而門戶不相通。其北為預備倉、縣丞宅,也都自成獨立院落。右路即西路,也分為相對獨立的五個小院。由南而北,為老人廳;總鋪和男監、女監;典史、公廨、西幕廳。老人廳與男監、女監兩院在南左右並列;公廨、西幕廳在北東西並排。

這些佈局也體現了“文左武右”“前衙後邸”等設計思想。還有,衙門的監獄都設在大堂西南儀門之外,即所謂“陰之極”,故稱之為“南監”。

在舊志中,儘管對遵化道員衙署記載無隻言片語,可是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竟然有一篇名為《遵化署狐》的小說,描寫發生在遵化衙門中的狐仙故事。該文敘事出人意表,讀後令人拍案叫絕。

這則故事中說,在遵化道署院內最後面的一座樓中,舊有一群狐狸在內聚族而居。這些畜生,經常外出禍害百姓。以前各任官員不敢招惹它們。後來一位山東諸城人士邱公,調任遵化道員。他聽說此事,十分震怒。這些為非作歹的狐狸們於是心懷畏懼,為首者就變化成一位老太婆,請邱公的奴僕轉告其主,給他們三天時間,自會攜帶家小離開。邱公卻在第二天閱兵結束時,將所有火炮調入道員署內,眾炮齊發,把這座高樓夷為平地,眾多狐狸都被轟斃,唯有一狐化成白煙逃脫。

炮轟群狐事件發生兩年之後,邱公派遣僕人到京城送禮,欲謀求官職升遷。因暫未辦妥,就把銀兩藏在地窖之中,不想卻被狐狸化成一老叟告發,邱公也因此而遭難。

蒲松齡的小說,多有附會時事的,此文也不免讓人對號入座。

遵化衙署瑣談

蒲松齡紀念館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從明熹宗天啟元年即公元1621年起,朝廷確實設立了遵化道,此機構到清朝順治二年才裁撤,前後僅存在25年,並且在遵化城內還建築有遵化道員官署。道是高於府、低於省的一級行政機構,其長官稱為道員。但是經筆者查詢《直隸遵化州志》等史料,在14位遵化道員中,雖有兩位山東人士,但並無一人姓邱。

可見,蒲公不過假借遵化道署一地,以細膩之筆娓娓道來又一則狐仙故事罷了。

遵化衙署瑣談

老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

不過,他對於邱公這類官員的的同情與批評,卻顯諸筆端,性情耿直,不知變通,又心存私念,最終惹禍上身。

《聊齋志異》的邱公,雖然未有其人,但在歷史上確實有一位性情剛直不阿的官員,名叫耿如杞。他是第六任遵化道員,山東館陶人。

明熹宗末年,宦官魏忠賢的氣焰十分囂張,各地都為他建立生祠。順天巡撫讓身為遵化道員的耿如杞具文,請建魏忠賢生祠。但是耿如杞卻堅決不從;巡撫又懸魏忠賢像於官署的中堂,並率官員參拜,耿如杞仍不從。他說:“我頭可斷,膝不可屈。況且我先祖因彈劾奸臣而獲罪。如果膝一屈,我有何面目入先祖墓地呢!”魏忠賢誣陷他受賄,將耿如杞逮捕,定為秋後問斬。將行刑時,熹宗崩,崇禎即位,奸臣魏忠賢伏法,耿如杞才得以脫身囹圄,升任太僕寺卿、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崇禎二年(1629),後金軍自喜峰口入,掠擾京畿。耿如杞率領雄兵五千保衛北京。由於魏忠賢餘黨從中作梗,屢次變更其駐地,不發軍餉,致使士兵譁變。思宗下旨將其逮捕。崇禎四年(1631),斬於西市。後其子上書鳴冤,耿如杞被平反昭雪,加封左僉都御史。

遵化衙署瑣談

明朝末年遵化道員耿如杞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耿如杞性情的剛烈,較《聊齋志異》中的邱公,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其為官之正直,比起蒲松齡筆下的邱公來,則有著天壤之別。這樣的人,也才配得上衙署大堂上“明鏡高懸”這四字警語吧。

注:本文原發表於2008年8月11日《唐山勞動日報》

聲明:本公眾號作品均系作者原創,如欲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人保留追責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