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動天下大文人,湯泉詩可能是請人代寫的

在清初時候,“三徐”的名頭可以說是文化界的一個特殊符號,尤其徐元文,更是名動天下,可是他於康熙二十年到遵化湯泉來時所寫的詩,卻可能是倩人代筆。

徐元文,字公肅,江南崑山人。父徐開法,舅為明末大學問家顧炎武。與兄徐乾學、徐秉義,均以有文才,而在當時深得名望,當時人稱之為“三徐”。因為三兄弟都以一甲登第,亦稱“同胞三鼎甲”。

名動天下大文人,湯泉詩可能是請人代寫的

徐元文

兄弟三人科考情況:老大徐乾學,康熙九年,一甲第二名,探花;老二徐秉義,康熙十二年一甲第二名,探花;老三徐元文,順治十六年一甲第一名,狀元。三兄弟中,老三徐元文考中最早,並且名次最高。

名動天下大文人,湯泉詩可能是請人代寫的

徐元文書法

徐元文中順治十六年狀元后,清世祖稱為“佳狀元”,並賜給其冠帶、蟒服,授予翰林院編修。康熙初年因江南賦稅案,被降為鑾儀衛經歷。後查明系受冤枉,而恢復原官。補國史院修撰,遷國子監祭酒,充經筵講官。在國子監四年間,徐元文端正學風,整頓文風,制訂規章,對於那些不肯學習的八旗弟子,嚴加懲戒。對於振興清初的文風,起了重要的作用。

康熙十三年,遷內閣學士,改翰林院掌院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教習庶吉士。任經筵講官時,徐元文以《朱子綱目》一書為藍本,對歷代帝王之德,以及其中有益於治理政事的意見,進行歸納整理,定期給聖祖進講。康熙十八年,正在守孝的徐元文被召入朝,任《明史》監修。他諫阻朝廷有關派遣大臣到各地巡視的建議,以免所派出官員擾民。三藩亂平之後,徐元文又勸朝廷遣散吳三桂等人部下,以節省糧餉;並進諫請停止清查地畝,以避免地方官員藉機斂財和藉此升遷。並上疏請禁止旗人掠賣平民為奴。

徐元文為官不畏豪強,曾先後上疏彈劾福建總督姚啟聖肆意妄為、杭州副都統高國相縱兵虐民、兩淮巡鹽御史堪泰包庇貪官、御史蕭鳴鳳居喪不檢。這些,經查均屬實,當事官員都受到處分。

康熙二十二年徐元文受命專領史局,二十七年,為左都御史,又遷為刑部尚書、調戶部尚書。二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掌翰林院事。二十九年五月傅拉塔上疏彈劾大學士徐元文、原任刑部尚書徐幹學,縱容子弟招搖撞騙,收納賄賂,爭利害民。巡撫洪之傑徇私偏袒庇護事。得旨:免予追究所彈劾的各款,令徐元文以年老之名義回籍。罷職歸家途中,所乘舟經過臨清,官員檢視他的行囊,除了衣服行裝之外,只有圖書數千卷,當時人都佩服他的清廉。在家居一年,卒於家中,年五十八歲。

名動天下大文人,湯泉詩可能是請人代寫的

刻有徐元文名字的藏硯

徐元文與遵化湯泉發生關係,是因為他於清康熙二十年三月隨從聖祖來這裡洗浴觀覽。作了一組應制詩,詩名為:《康熙辛酉季春,聖祖仁皇帝駐蹕馬蘭峪,召扈從諸臣賜觀溫泉應制,經筵講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徐元文賦詩十二章,章八句,有序》。但是,同時人潘耒的詩集《遂初堂集》卷十一中,也記載有這些詩,疑為潘耒代徐元文所作。但是以徐元文的才氣,當不至於求人捉刀寫詩,其中原因有待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