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親生兒子做了皇帝,這個女人概不接受跪拜,甚至還尋死覓活

按理說,兒子做了皇帝,做母親的應該高興才對,可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得知雍正得了皇位後不僅滿臉的錯愕與驚訝,還在雍正即位後尋死覓活,著實讓世人不解。

親生兒子做了皇帝,這個女人概不接受跪拜,甚至還尋死覓活

烏雅氏 劇照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駕崩,四阿哥胤禛登上皇位,是為雍正,烏雅氏即為皇太后,可她卻不願接受“天子以四海奉養聖母一人”的威福,居然要以死相殉,隨康熙而去,雍正無奈,只好以死相逼。最後烏雅氏只好妥協,可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

十一月二十日,是雍正登基的喜慶日子,按慣例皇帝應先到皇太后處行禮。禮部官員按照雍正的旨意,提前一天將登基的程序啟奏烏雅氏,可她卻拒絕了,弄得雍正精心準備的登基大典差點兒泡湯。萬般無奈之下,雍正只得親自出馬再三懇求。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適逢雍正登基後烏雅氏的第一個生日,按禮應舉行“聖壽節”,以示皇帝孝敬母親,以“仁孝治天下”。可烏雅氏卻絲毫不給雍正面子,就在禮部官員擬安排雍正帶領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集體去給皇太后慶壽時,她卻讓百官“奉懿旨,免行禮”,未及雍正開口便將之拒於門外。

烏雅氏這些舉動似乎太不近人情了,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恐怕還得從雍正與烏雅氏及十四阿哥允禵(即胤禵)的關係說起。

親生兒子做了皇帝,這個女人概不接受跪拜,甚至還尋死覓活

四阿哥 劇照

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十四五歲時進宮,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喜得貴子,即四阿哥胤禛。因為生子有功,不久便被冊封為德嬪。之後她又接連生育了一個阿哥(胤祚)、三個公主,並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生下她最後一個孩子,十四阿哥允禵。

胤禛出世時,烏雅氏級別不夠,不能親自撫養自己的兒子,所以胤禛從小便和烏雅氏分開而居(由貴妃佟佳氏撫養)。儘管有請安或祝壽等見面時間,但在宮中森嚴的制度下,母子間既無法親近,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再加上胤禛養母地位尊貴,可能也構成了烏雅氏對胤禛感情的障礙,久而久之,母子之間自然互生隔閡。而允禵是烏雅氏最小的兒子,也是唯一一個由她親自撫養長大的兒子,所以她特別偏愛這個孩子。她本該是幸福的,兩個兒子都很有出息,其中一個還做了皇上,但問題偏就出在她認為該做皇上的卻沒做上。

康熙駕崩,允禵剛從西北迴來,雍正就將他的王爵革去;雍正元年三月,雍正親送康熙的梓宮到遵化東陵後,又突然下令將允禵留在遵化守陵(等於將允禵軟禁於此);後又藉口有人在奏摺裡將大將軍與皇上並寫將其貝子的祿米革去。

親生兒子做了皇帝,這個女人概不接受跪拜,甚至還尋死覓活

十四阿哥 劇照

雍正如此露骨地欺負弟弟,烏雅氏當然看不下去,就在允禵革去祿米的第十天,烏雅氏突然犯病,並於第二天凌晨去世。烏雅氏的死,要說和雍正一點關係也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烏雅氏身體狀況的惡化,肯定和胤禛、允禵兩兄弟間的較量有關,特別是看到雍正對允禵的不公正待遇,烏雅氏這個做母親的怎能不傷心欲絕,肝腸寸斷?

權杖猙獰血猶在,無情最是帝王家。如果真是這樣,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悲哀?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金滿樓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