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占領B2B2C賽道

提到機構的經濟學家,除了傳統學者之外,一般人反應的往往是券商、投行、高校等機構之中的這類經濟學家,比如高盛某經濟學家發表了預測經濟發展的觀點,券商首席經濟學家解讀經濟政策。但今天,經濟學家已經不再是這些投資與研究機構的專屬,科技企業也掀起了招聘經濟學家的熱潮。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科技公司迎來自己的首席經濟學家

比如Google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瓦里安(Hal Varian)曾經是著名的微觀經濟學家,於 2002 年以兼職身份加入 Google,很快就成為正式員工。他幫助細化了 Google 的 AdWords 市場,讓廣告商通過競價將他們的廣告根據用戶輸入 Google 搜索引擎的單詞顯示在搜索頁面上。

在中國2017年底,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被挖去恆大集團擔任首席經濟學家,享受副總裁待遇,主要負責宏觀經濟分析、市場發展方向及行業發展動向研究,為集團戰略決策提供相關分析報告。稅前年薪達1500萬,成為熱門話題。

而在今天的2018年7月26日,京東金融正式宣佈瑞穗證券亞洲公司原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加盟的消息,成功地將一名世界級宏觀經濟學家招入麾下。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沈建光

沈建光將出任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在繼續專注於全球與中國經濟研究的同時,服務於京東金融的戰略佈局,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分析與決策參考。

沈建光擁有豐富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金融組織與貨幣政策部門任職經歷,是首個進入歐洲央行工作的華人資深經濟學家,負責亞太經濟預測和分析,對於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有著深刻理解和精準把握。此外,沈建光博士也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顧問。

據京東金融透露,沈建光博士淵博的學識、開闊的國際視野與京東金融的人才價值觀十分吻合,他的加入是京東金融近來招攬高端人才的又一重要舉措。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加入京東金融之後,沈建光博士將繼續專注於全球與中國經濟研究,相信他能夠做出更多具有前瞻性與洞察力的分析,為國家政策部門、金融機構與企事業單位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經濟學家加入企業更能把握宏觀

目前金融科技行業處於換擋期,在京東金融的轉型期的大幕下,世界級首席經濟學家的到來,將給京東金融海外佈局的規劃,宏觀經濟的把控起到重要的助力。並且在京東金融從1.0到2.0的轉型期進行把舵,對其定位B端目標客戶產生影響。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所謂時勢造英雄。時勢同樣成就英雄企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能夠成大器的企業,基本上都是有意無意踏準了歷史的步調,順應了宏觀趨勢,才能在主升浪上水漲船高。宏觀經濟學對企業發展戰略影響息息相關,宏觀一小點點的波動,其實對於微觀,對於我們每個生存的實體,我們的人類,我們的企業都是致命的打擊,致命的傷害。所以京東金融是自然也高度關注宏觀走向。

在中國,企業要登堂入室升級換代,最需要的是掌舵人的戰略眼光。今天,多元化融合、全球化等時代特徵,AI(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科技的快速迭代,黑科技的忽然出現,都決定了中國企業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就像蝴蝶效應所描述的那樣,也許遠方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會引發一場經濟風暴。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最大的發展能力是對機遇的提早發現和把握;最重要的抗風險能力則是對風險的準確預見和規避。一步走對,是萬丈陽光;一步走錯,則是萬劫不復。

對國內國際未來的宏觀經濟趨勢進行研判,這是經濟學家的強項。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由於對政策和趨勢的變化更敏感,聘請經濟學家早已成為慣例。而科技公司聘用經濟學家也有著其內在的邏輯。

財力雄厚的企業家腰桿才能硬,能夠賺錢的企業才是好企業,路徑正確了,比拼的就是成本和效率,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誰就能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經濟學也可以說是選擇的學問,機會成本、邊際效應等最基本的經濟學思想,都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更有利的選擇。

京東金融人才招攬見成效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京東金融目前將定位為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所以其在人才與科技方面的投入一直不遺餘力。近一年以來,京東金融先後引入了在不同領域頗有建樹的多位大咖。

例如,在前沿科技領域,先後有亞馬遜原首席科學家薄列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 計算機科學學院彭健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原城市計算負責人鄭宇加盟;在金融專業領域,有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長李尚榮、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原總助王鈺等資深高管入職;在全球化業務和前瞻性研究方面,也有益博睿大中華區原CEO姚誠彰和沈建光博士等知名大咖助力。

這些高端人才的加入,加快了京東金融在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城市計算等戰略性業務上的進程。未來,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除了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還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吸引領軍型科技人才,推進數字化企業服務的戰略落地。

“加入京東金融對於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沈建光稱,“京東金融在全球範圍內招賢納士,彙集了一批頂尖人才,更讓我感受到企業對於人才的重視以及快速發展的潛力。”他表示,“縱觀全球,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彎道超車,世界領先,也對傳統金融行業產生深刻影響。我非常期待可以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運用到經濟研究和預測方法上,做出更有前瞻性的預判,為京東金融的科技創新和普惠金融做出貢獻”。

賦能金融機構 賽道迎來窗口期

早在“走出京東”之前,埋頭打造技術實力的京東金融已經開始系統輸出“金融科技”概念。這一提法最早由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今年2月,陳生強在京東金融內部員工大會上,正式提出了數字科技戰略和B2B2C的核心商業模式。這種提法和方向的調整對應的是不同發展階段主要矛盾的變化。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陳生強

京東金融1.0時代的邏輯是基於兩個基本需求:一是供應商的融資需求,二是消費者的信用採購需求、理財需求。1.0時代,京東對自己的要求是跟同類型業務公司比,客戶體驗要更好、效率要更高、成本要更低。

上述過程實際上也是互聯網巨頭涉水金融的普遍路徑。回顧包括阿里、騰訊、百度在內的第一陣營近年來的發展歷程,無一不是由自營金融開始,而最終向科技輸出轉變。其中原因一部分來源於模式產生最初的市場不成熟和合作者匱乏;另一重因素則在於巨頭自身的能力建設也需要過程。很多業務只能找一些自有的場景去錘鍊和沉澱技術。

因此,在發展的2.0階段,當上述核心能力臻於成熟時,將能力做輸出服務機構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商者無域,但是往往殊途同歸。雖然並非所有巨頭都旗幟鮮明的喊出B2B2C的定位,但從實際業務開展上,利用對C端的理解和觸達,以及強大技術研發門檻去服務機構已經成為了一條巨頭集中發力的賽道。

當下京東金融的B2B2C商業模式,有很大機會創造出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在A輪融資時,投資人問京東金融都是消費金融大概能佔到將來整個金融市場的百分之幾,而現在投資人問的是對於整個C端用戶的運營。兩輪融資中投資方對於京東金融關注點的不同。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互聯網金融升級後的特質,估值開始“去金融化”和“科技加成”。這是務實又明智的思路。

在此輪融資中,投資人重點關注京東金融幾個方面的潛力。其一,是京東金融處於京東構築的強大生態中,具有強大數據基礎;其二,是過去幾年,京東金融的成長讓外界看到京東金融能將京東的潛在資源變成核心能力,離開京東體系,京東金融也能很好地發展,並進一步助推電商業務實現增長;其三,是京東金融團隊對於戰略的敏感度和認知。而在外界看來,京東金融估值短期快速增長,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去金融化”和“科技加成”帶來的估值模式變化。

如果是偏重於科技的互聯網公司,它的PE估值更像互聯網公司;如果是在應用模式上更偏重於資產負債表的業務、自己承擔風險等等,則更偏重於傳統金融機構。對於京東金融,從估值角度看不斷減少持有資本板塊方式無疑有助於估值的提升。從價值角度來講,如果一個公司更偏重於科技、互聯網,不是做傳統金融資產負債表的業務,PE估值會更高。京東金融也在建立自己在各種領域的能力,幫助傳統金融機構獲客,這是一種比較輕靈又便於施展的模式。

科技轉型早已融入各項金融業務。雖然目前的財務報表暫未單獨體現出技術服務收入的金額,但實際上數字、科技的服務已經在各項金融業務的成績中體現了。未來,京東金融從報表角度記入科技相關收入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京東金融所有收入的本質來源是基於數字、科技的。比如,消費金融白條、金條表面看是信貸業務,但它底層的本質是採用接近算法的數字風控模型,從核心能力上講與純粹的金融業務差異很大。京東金融最初便是一家由數據驅動的公司,其核心能力在於“瞭解你的用戶”(K YC)和“瞭解你的用戶業務”(KYB),京東金融充分運用這種資源稟賦,再利用科技為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賦能。“把資源稟賦變成實際能力,是京東金融團隊的戰略選擇和戰略眼光。”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B2B2C將增加2G一環

B2B2C模式:有三大明顯優勢與核心競爭力在業內人士看來,京東金融短時間內實現估值的快速增長,與其業務模式的調整不無關係。

但是,此舉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人人都看到了B2B2C的想象空間,但是短期能夠下決心在此突破的公司其實有限。首先,此舉可能來自短期利潤上的喪失。這種轉型是從在一個相對狹窄但利潤會更豐厚的市場,走向了一個空間更大、需要共享、但利潤可能會變薄的模式。而從發展的週期看,其也需要經歷較長的增量階段。相關數據顯示,美國目前的企業服務企業成為獨角獸用時平均是8.8年。

除了犧牲一部分短期利益,To B的賽道到底有沒有未來是個問題。金融行業一直不缺乏To B型的公司,市值遠不如To C類企業。京東金融所選擇的B2B2C與傳統的“乙方”並不一樣。他們強調“我們是幫金融機構做原來不能做,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增量業務。只要我們對C端的理解更深,合作就比機構單幹能賺到的錢更多。”

另一個讓行業顧慮的原因在於,這種模式是典型高固定成本,低變動成本的生意——想把這能力建立起來需要投入很多的資源,資金以及時間,這些巨大投入都會抑制機構進行自我開墾的動力。

事實上,一些機構已經關注到了上述市場機會的變化。普華永道近期發佈的《科技賦能B端新趨勢》白皮書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在消費者端(C端)的創新空間不斷縮小並隨之細化,商業模式已呈現出由C端創新逐漸向企業端(B端)創新轉變的態勢。科技企業(T端)賦能B端、服務C端(簡稱“T2B2C”)將成為未來主流商業模式。

其預測分析,中國科技企業在2025年市值有望達到40萬億~50萬億元,屆時T2B2C模式將成為科技行業服務B端的利器。

在京東金融看來,“當對用戶的理解夠深時,並不一定需要直接給用戶提供金融服務。這是因為原有導流、轉換、留存的傳統邏輯正在發生改變——流量不需要再被‘引導’,流量產生的場景就已經能夠產生交易。”

科技公司喜提首席經濟學家 把脈京東金融 靠科技佔領B2B2C賽道

如果依據底層邏輯的普適性,這種模式中的B也顯然不僅僅是金融機構。事實上,這種趨勢已經在京東金融的組織架構和業務版圖上出現跡象。今年2月,京東金融成立了新的一級事業部城市計算事業部。根據規劃,城市計算事業部將把服務金融機構的成熟的B2B2C商業模式應用到智慧城市建設中,服務於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解決城市裡交通、規劃、環境、能耗、商業和公共安全等痛點。而這顯然是一個比互聯網金融更廣闊的市場。

總體來說,京東金融代表了數字科技公司服務金融行業的新趨勢——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技術能力,共同推進金融業服務的水平,為用戶創造更好的產品、服務和體驗,最終為政府與社會回饋正向價值。這是京東金融B2B2C商業模式的內在邏輯,也是京東金融估值達到1330億元的底氣所在,而未來,京東金融正在經濟學家的羅盤導引下,以技術為護城河,在創業者的掌舵下,透過重重迷霧,深刻認知宏觀變遷,把握行業趨勢,一步步航向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