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對手

經濟學家: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對手

馬丁·沃爾夫是一位在西方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他曾經擔任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之後,從1987年到現在,一直在給英國《金融時報》寫專欄。他也是這份大報的副主編和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之前,接受了“CDF洞察”欄目的採訪,主題是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係。

經濟學家: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對手

馬丁·沃爾夫說,25年前,中國在全球治理上的地位無足輕重,但今天,重要性卻已經不可忽視。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深刻地改變了全球經濟。中國龐大的貿易規模,導致全球貿易格局、比較優勢結構、競爭力和製造業全球佈局,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特有的匯率政策,也都在影響著國際貨幣市場。“它給現有的全球體制和全球經濟領域佈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在變化的,是外部世界對於中國經濟崛起的看法。

經濟學家: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對手

開始時,全球的共識是,中國參與全球經濟體系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國可以為全世界提供大量質優價廉的商品,同時還在帶動著全球經濟的增長。

但是,在過去15年左右,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的影響表示擔憂。這些擔憂包括:本國工作機會的流失、中國技術競爭的影響、中國匯率政策的影響等。沃爾夫說:“現在西方對中國的看法差異很大,但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威脅,這與他們15或20年前的想法是不同的。”

經濟學家: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對手

在他看來,特朗普總統的當選,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中國的發展給美國帶來的危機感和焦慮感。這種焦慮,不僅僅在那些認為自己受到中國製造影響而失業的人中有。它還是美國精英界普遍的焦慮,包括商業界、知識界和政界都如此。出於不同的原因,他們都開始認為,中國是“戰略競爭者”。他們擔心的問題可能不同,比如,一些人會認為美國依賴中國產品會帶來安全風險;而美國企業擔心的是跟中國企業競爭時處於不公平地位;還有人提出,中國不應該繼續被視為發展中國家。

經濟學家:更多西方人把中國視為對手

沃爾夫的建議就是,中國要能夠意識到,“維護一個開放合作的國際體系對中國是有益的。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上都有益。”因此,在成為領先者的同時,中國要考慮到自己的獨特性,“中國不是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地承擔起一個超級大國的責任。”

同時,中國應該考慮怎麼樣才能讓別的國家信任它,“中國應該主動、預先地面向世界開放,並坦承地面對世界對它的猜疑,儘管這些猜疑並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