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成為貨幣?


經濟學家: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成為貨幣?


受油價暴跌、疫情形勢嚴峻等因素影響,美股週一經歷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天,一度觸發熔斷,眾多科技巨頭股價均受到重創。

據外媒The Block統計,近日,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前景愈加不確定,眾多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了黃金和美國國債,而相比之下,作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的價格卻沒有如很多人預期那樣隨著全球避險需求上升而上漲。

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3月9日晚上22:13,比特幣報價在7770美金/枚徘徊,跌超7.55%。截止本文發稿時,比特幣報價徘徊在7900美金/枚左右。

經濟學家: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成為貨幣?

(全球投資者湧向黃金和美國國債尋求避險,而比特幣在近日不斷遭到“冷遇”)

比特幣是否將成為潛在避險資產?它能否成為一種貨幣或者支付工具?這個問題還需要全世界範圍持續的辯論。

筆者採訪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其觀點認為: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成為貨幣,或者支付工具?簡單的答案是波動性大、交易延遲不可預測。這其實都是比較表面的答案。回答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成為支付工具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瞭解支付系統到底如何運作入手。現代支付系統,本質上是一個信貸系統,任何參與支付的實體,其資產負債表其實任何時候都處於一個彈性、伸縮的狀態。支付系統,或者更廣義地說,貨幣體系的運作,處於兩個維度——紀律性和彈性,這兩個維度是生來具有的特性,“紀律性”就是不超發,不隨意創造貨幣;“彈性”,是支付或貨幣體系流動性的天然表現。

以美國為例,在美聯儲形成之前,全國的支付體系(也是一個信貸體系)完全以一種去中心但層次化的結構進行運作,實現這種紀律性+彈性。紀律性靠什麼來維持?金本位。彈性靠什麼來維持——信任,去中心的信任。但這種信任是層次化的,例如鄉村銀行在最下級,聚合到城市銀行,再聚合到紐約銀行業協會,就是現在大名鼎鼎的CHIPS。這是DAO麼?為什麼不是?美聯儲成立之後,CHIPS上面再次疊加了美聯儲。所以這種彈性本質上是所有行業會員以共同承擔風險的形式保證了彈性不被濫用,這種保證最終穿透到主權的保證。

比特幣的問題就是不能提供這種彈性。所以僅僅依靠它自身,它成不了支付或者貨幣體系。它最好的未來就是與黃金一樣,有潛力成為這個體系“紀律性”的保障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