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嘆服

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歎服

翻開浩瀚的史書,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史,是血與火寫就的,這裡交替著戰爭與殺戮,輝煌與磨難,血腥與殘酷……每一個朝代都亡於戰爭,而每一個朝代的興起也是始於戰爭。戰爭,是一個任何民族都繞不開的話題。

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歎服

中華民族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數不勝數,自然成了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重要題材。有讚美著名將領威名遠揚的,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表明為國殺敵決心的,如李賀“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有描寫將士戍守邊疆之苦的,如范仲淹的“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慷慨激昂的宣言,為國效力的決心,殺氣騰騰的戰場,荒涼孤寂的邊陲……在詩人們筆下異彩紛呈,從各個角度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戰爭的禍害、戰爭的流弊……

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歎服

亂世對於文人而言就意味著災難。曹松親身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深有感觸。其文雖無杜甫那麼波瀾壯闊,但也頗具個性。曹松寫詩,有賈島之風,賈島號稱苦吟詩人,“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而曹松也說“平生五字句,一夕滿頭絲”。前面提及的是曹松的哪一首詩呢?那就是《己亥歲二首》(其一):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歎服

安史之亂後,戰亂不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詩人以澤國(江漢流域)也繪入戰圖,委婉表達了兵荒馬亂、戰火蔓延神州大地的一派可怕情景。戰爭中,誰是最深最苦的受難者?那自然是老百姓。老百姓連打柴割草這種艱辛的生活都過不上,真是令人感慨“寧為太平犬,勿做亂世民”呀。 緊接著,詩人的視角從百姓轉換到戰爭的主角——將士。千古名句便劃破長空而來——“一將功成萬骨枯”。詩人運用了無比鮮明的對比,一個“一”字反襯一個“萬”字,一個“成”字與一個“枯”字對比,再加一個“骨”字,令人毛骨悚然,白骨森森遍佈田野恍如眼前。古代戰爭以取人頭多少定軍功,造成了大量血腥的殺戮,士兵的大量死亡,使人想起曹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一派淒涼景象。

此詩人名不見經傳,但其筆下關於戰爭的千古名句令天下人歎服

總的說來,曹松的這首詩,前兩句語氣輕緩,看似輕描淡寫,字裡行間卻已暗含百姓的血淚控訴。到了後兩句,迸發出強力的呼喊:“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別再提什麼封侯的事了,一個將軍立下戰功是以犧牲成千上萬士卒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全詩用字精準,聊聊數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浩劫便如在眼前。詩人以深邃的目光、冷峻的語氣,直指戰爭的累累罪行,洞穿戰爭的本質。而“一將功成萬骨枯”從此流傳千百年,任何時代都值得借鑑與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