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特精密飆升背後:高層換血團貸網,史玉柱成股東關聯人

鴻特精密飆升背後:高層換血團貸網,史玉柱成股東關聯人

近日,得益於業績的大漲,鴻特精密股東收穫了歷年來最豐厚的分紅。不過通過整理發現,其原有的主營業務並未帶來收入的增加,反倒是重組所得的互金業務才是最大的業績貢獻者。

同樣地,通過重組風口行業小市值公司、配股等一系列眼花繚亂運作後,鴻特精密股價也從低谷凸凸凸暴漲。不過股價拉昇到高位套現卻成了問題,而其目前的大方送股又成解決流動性的好法子。在市盈率低、業績大漲的情況下,自然會有資金接盤高位股價。

如此美妙的運作,背後的運作者大都指向團貸網這個核心體系,同時這些關鍵人物與史玉柱也多少有幾絲關聯,這其中包括世紀遊輪太子彭俊珩。

這個故事究竟是怎麼演繹成的呢?

互金業務帶來業績增長

2月28日,鴻特精密公告2017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擬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且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1.07億元,超過了其上市以來派息總和。公開資料顯示,鴻特精密自2011年上市以來,七年累計分紅6次,累計分紅金額為0.75 億元。

截止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派息分紅方案中,鴻特精密名列前茅。此番高送轉預案引發了是否與公司業績成長性相匹配的質問。

鴻特精密表示,2017年公司實業板塊及互聯網金融板塊均表現良好,整體業績增長強勁,公司2017年度合併報表營業收入為29.70億元,同比增長107.28%,淨利潤為4.87億元,同比增長871.88%;資本公積充足、未分配利潤較多,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資本公積為3.19億元,未分配利潤為1.84億元;高送轉預案實施後,可優化公司股本結構、增強股票流動性,與全體股東共享公司成長的經營成果,且不會影響正常經營資金需求。

得益於營收及淨利潤的增加,該公司的總資產也因此同比增長47.43%至26.6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餘額同比增長73.01%至11.03億元;每股淨資產同比增長73.01%至10.28 元;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長871.91%至4.54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從2016年的8.12%增至55.95%。

而上述財務指標大幅增長的一個原因是公司鋁合金壓鑄業務同比增長11.55%,使淨利潤同比增長49.42%;另一個原因是子公司互聯網金融信息諮詢業務快速發展使得公司整體業績大幅增長。

2017年2月22日,鴻特精密第三屆董事會審議決定在東莞市以自有資金6000萬元新設三家全資子公司。2017年3月7日,廣東鴻特互聯網科技服務公司、廣東鴻特普惠信息服務公司2家全資子公司設立,均主打助貸業務,即將符合風控標準的借款客戶推薦給合作平臺或金融機構,由合作平臺上的投資人或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款項出借給借款客戶,由此向成功獲得借款的客戶收取借款諮詢服務費;2017年4月4日,廣東鴻特信息諮詢公司設立,主要定位網絡借貸中介平臺。

鴻特精密此處拋出了“佈局創新金融,抓住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機遇,培育了新的業績增長點”等概念。

目前兩家助貸機構鴻特普惠及鴻特信息諮詢實現營業收入約13.72億元,淨利潤約4.12億元,互金子公司對上市公司淨利潤的貢獻率近85%。

事實上,根據公告,鴻特精密上半年互金業務淨利潤約為1052.93萬元,還僅佔該公司淨利潤的23%,同比增長79.04%;前三季度互金業務淨利潤為2.27億元,佔比已高達80.92%,同比增長772.29%。

結合鴻特精密2016年及更早年報,其每年都只有兩三千萬的利潤,並不是白馬股、績優股。

鴻特精密主營用於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及底盤製造的鋁合金精密壓鑄件及其總成,產品線覆蓋美、日、德、意四大系列,其發展與傳統汽車行業的興衰密切相關。近年來,該公司的產品內銷和出口幾乎各佔總銷售的半壁江山。

鴻特精密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4.33億元元,同比增長-0.0016%,基本保持穩定;實現淨利潤 5011.15萬元,同比增長30.9590%。

另鴻特精密前五大客戶東風本田、長安福特等在2016年為鴻特精密貢獻8.12億元銷售額,佔其當年總銷售額的56.69%。

2016年鴻特精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53億元,同比增長-5.483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為-6119.04萬元,同比下降172.58%,主要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大幅減少所致。

可以認定,大的轉折點發生在2017年第三季度,該季度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均大幅度飆升,分別同比增長772.29%、944.12%。如前文所述,主要在於通過資產重組、股權投資等方式獲得了互金業務,及財政補貼等形成非經常性損益(該公司同期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030萬元,其中收到政府補助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980萬元。)粉飾了當期利潤值。

資本手段拉昇股價

股價方面,時間軸拉長來看,從2015年6月股市大震盪算起,滬深A股市場3000多家股票至今累計漲幅第一名的非鴻特精密莫屬。

有觀點還稱,在2017漲幅排行榜上,這家披著特斯拉供應商的外衣做著殼股收割韭菜的事的上市公司,力壓科大訊飛、貴州茅臺、方大炭素、中國平安等眾多熱門股,排在第一位。而與這些國家政策扶持的企業不同的是,鴻特精密的股價增長,更像是幾個絕頂高手的資本遊戲。

操盤搞事情這事要從2015年二季度的“前主力”減倉開始說起。

查閱資料可知2014年1月到9月鴻特精密的股價一直在11元~14元徘徊,2014年9月第一次正式突破14元;2014年9月—2015年3月股價在14元~19元徘徊,2015年3月第一次正式突破19元;2015年4月—6月股價從19元漲到了45元。

股價一上漲就出現資金減持。第一個露出頭的是2015年4月30日—6月3日持續減持的齊曜豐投資,他們陸續減持715萬股,套現2億元。與之共進退的是2015年5月12日—5月19日,金岸公司陸續減持495萬股,套現1.2億。

緊隨著,其股價在2015年7月的A股恐慌性殺跌中跌至14.38元。

此時應對措施即找公司幫忙放一些有利於股價的消息(重組、跨界併購概念某個熱門風口行業的市值不大的公司),等到重組成功後,幾個漲停板成為市場的龍頭熱點,再從容減持退場。不幸的是,重組過會沒成功,2017年10月25日,鴻特精密終止收購浙江時空能源公司。

但這幾位減持主力靠重組停牌時間找來了其他援軍,最終金岸公司、齊曜豐投資、佛山南方電纜三大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在2016年12月30日前,累計減持2368.84萬股,佔總股本的22.33%,套現6.42億元。

按理說沒人敢在此時接這個爛攤子了,或者說此時不接等到股價跌至谷底接更划算。但梳理後發現,接盤方重慶資金方(張玉敏、彭俊珩)、廣東資金方營業部(王麟)輪流吃掉籌碼,默契度非常高。

只不過交易期間經常出現較日內收盤價折價10%的減持,使得接盤方當日即獲得10%的浮盈。除此外,這家當時不到100億市值的小企業,前十大股東佔比極高,籌碼相當集中,幾位大佬或更便於大幅吸納籌碼(彼時接盤可跳過這一步),鎖倉,緩步推升股價。用少量的資金少量的時間讓股價蹭蹭往上漲何樂而不為。

配股或也是一種利好股價的消息。2017年4月5日,鴻特精密向原股東配售3218.4萬股新股的申請獲得審核通過。此後鴻特精密股票價格於2017 年5月18日、2017年5月19日、2017年5月2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 20%以上,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況。雖然該公司最終終止了配股,也還是刺激了一波股價。

繼續跟隨資本動作縷清其股價的微妙變化。2017年10月17日,鴻特精密公告表示,公司股票價格於 2017 年 10 月 13 日、2017 年 10 月 16 日、2017 年 10 月 17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 20%以上,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況。

鴻特精密就股票異常作了一段說明: 公司於2017 年10月13日披露2017年度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業績同比實現 761.21%-790.74%的增長,對應增長區間為2.77億元至2.87億元;2017 年7月25日,公司的控股股東萬和集團將其持有的3136.32萬股股份(佔本公司總股本的 29.23%)轉給其全資子公司廣東碩博投資發展公司。2017年10 月11日相關過戶登記手續辦理完成。

接下來又是一個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仍是重組。2017年10月29,鴻特精密間接控股股東萬和集團與派生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萬和集團擬以14.8%的股權收購派生集團旗下的“團貸網”互聯網金融平臺(北京派生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承諾將將“團貸網”商標、平臺授權給萬和集團及其控股的公司永久免費使用,並同意終止與萬和集團及上市公司具有同業競爭的業務。2017年12月13日,上述股權轉讓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

一個常年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搖身一變,成了互聯網金融創新公司。

緊隨著,鴻特精密2017年10月27日、11月3日、11月10日公告顯示,鑑於股票價格近日漲幅較大,為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公司股票於2017年10月27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隨後又於207年11月22日公告稱,股票價格於 2017 年 11 月 20 日、2017年 11 月 21 日、2017 年 11 月 22 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以上,屬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況。

股東、管理層指向團貸網

2017年至今,這隻股從30元一路漲,現在的價格是130左右,一年漲440%,堪比2015年的暴風集團了。當時巨人網絡借殼世紀遊輪的20個漲停板,30元幹到231的場景或再次顯現。

在股價異常暴漲背後,鴻特精密的股東人數從2016年底開始急劇減少,股票籌碼持續大幅集中,呈現完全高度控盤的態勢。

2016年末、2017年2月末、3月末、6月末和9月末,鴻特精密的股東人數分別為9847戶、5919戶、4923戶、4075戶和3245戶,短短9個月時間內股東人數銳減了67%,期間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80%,累計換手率超過650%。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剔除控股股東萬和集團後,另9家合計持股比例為28.42%。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這些股東剛介入時持股比例已高達30.37%

萬物的發生都離不開人,它背後的運作者有什麼故事呢?上述發生的一切是否都與這些故事相關呢?

確實,鴻特精密前十大流通股東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眾多自然人和私募基金均與當時看起來毫不相干的團貸網有瓜葛,合計持股比例遠遠超過5%的舉牌紅線、30%的要約收購紅線。這些股東中與史玉柱也多少有幾絲關聯。

其中,王麟持有團貸網項目融資擔保方東莞市志誠非融資性擔保公司10%的股權,擔任法人代表、執行董事兼經理;同時還持有東莞市銀富電子科技公司70%的股權,擔任監事。而東莞市銀富電子科技公司旗下三家合夥企業持有團貸網體系內廣東俊特投資管理公司37.50%的股份,剩餘62.50%股份由前者監事範明澤持有。廣東俊特投資管理公司和範明澤還共同持有團貸網曾經的運營主體東莞市俊特信息科技公司100%股權,該公司2016年10月19日變更前的法人代表為團貸網創始人兼董事長唐軍,變更後為範明澤。

而在廣東俊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平衡1號私募基金毋容置疑地指向了團貸網,鴻特精密另一前十大流通股東單雯清同樣與團貸網存在關聯。單雯清也為團貸網旗下核心運作平臺上海雯苓商務諮詢公司股東、董事兼總經理。

單雯清還曾2010年8月以巨人集團隨行人員的身份陪同史玉柱現身時間拍賣現場。

不久如此,王麟與團貸網創始人唐軍、自然人劉尊亞在同一時間持有巨人網絡股票。更早的2012年12月唐軍以200多萬元的價格拍下史玉柱的三個小時談話時間,讓團貸網聲名鵲起。而巨人網絡所借殼的世紀遊輪原實控人之子彭俊珩則與劉尊亞等同時躋身鴻特精密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在鴻特精密股價持續大幅攀升過程中,團貸網影子軍團成員之間(包括王麟、蘇作周、朱洪麗、劉尊亞等)還多次出現了鉅額對倒行為,時間軸觸及2017年1月~11月。

其前十大流通股列表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這幾位繼上牌桌的頂級玩家是南華生物股東呂益先、張倩、張玉敏,彭俊珩,劉尊亞,單雯清、廣東俊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平衡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該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廣東俊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平衡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劉尊亞相繼;劉彥在該季度進入又退出。

伴隨股東變更、業務調整,鴻海精密出現大幅人事更替。12月26日公告鴻特精密董事長辭職;12月5日公告鴻特精密監事辭職;12月5日公告鴻特精密董事辭職……法定代表人相應變更為張林,控股股東由萬和集團變更為碩博投資。目前團貸網創始人張林率核心團隊已進駐公司董事會,並當選為公司董事長。同時葉衍偉、餘軍、李勇旗、晉海曼和牟健等其他5位同樣來自於團貸網核心成員則分別進入鴻特精密擔任董事兼副總經理、董事、監事會主席、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和財務總監。不難發現,團貸網方面已經對鴻特精密董事會形成了實質性控制。

總的來說,自打幾位大佬陸續上牌桌以後,鴻特精密的股價的確凸凸凸直漲。

股票拉昇到這種地步,失去了流動性,怎麼找人接盤變現呢?其目前的大方送股又成解決流動性的好法子。在市盈率低、業績大漲的情況下,自然會有資金接盤高位股價。一個如此完美的閉合運作。

送股後又一利於股價的消息放出,即鴻特精密新任董事長張林自1月15日起已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81.24萬股,累計增持金額2.55億元。

“妙招”再多,也只有上市公司業績能持續穩定的增長,並獲得市場認可,才能真正讓長期價值投資者獲得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