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沿著蘭州市濱河路之北,從北塔山蜿蜒的羅九公路盤旋而行,沿途蔥綠的樹木錯落期間,沿綿延的山路大約需二十分鐘的車程,便到達了蘭州城區的第二個高峰——九州臺。《四庫全書》藏書樓——文溯閣便建於九州臺的山腰間。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蘭州九州臺文溯閣 全貌

(一)“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前世今生

《四庫全書》是一部規模空前、影響深遠的大叢書,是有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編寫的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該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稱四庫,它不僅是我國曆史上卷帙最多的一部文化叢書,也是十八世紀中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鴻篇鉅製。

我國自古就有盛世修書的傳統。乾隆年間,疆域廣袤,政通人和,文化上漢學興起,考訂、編輯書籍蔚然成風。兩百多年前,乾隆皇帝集古籍、建書閣,保存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而存藏四庫全書的藏書閣則取意為“文淵閣”、“文源閣”、“文津閣”、“文匯閣”、“文溯閣”等字,它的建設和歷史,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綿延不絕的文化底蘊,乾隆皇帝將存藏於瀋陽的《四庫全書》命名“文溯閣”正合周詩“溯澗求本”之意。

乾隆帝於三十七年(1772年)下令徵求遺書。次年成立四庫全書館,任於敏中等為總裁,紀昀、陸錫熊為總纂官,參加編纂工作的有著名學者戴震、王念春、于傑等360人。全國徵集3800多學士,花費15年時間,繕寫七部。四庫全書共收錄典籍3477種,6144函,36315冊,79897卷。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十二月修成第一部,四十九年修成第二、三、四部,分寧宮中的文淵閣、奉天(今瀋陽)故宮的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熱河避暑上莊的文津閣,這是“內廷四閣”,又稱“北四閣”。乾隆五十二年又抄錄三份,書品較小,紙亦略差,分存於鎮江文宗閣、揚州文匯閣、杭州文瀾閣,即江浙三閣,又稱南三閣。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四庫全書》就雪藏在這座宮殿裡

(二)“文溯閣”悲壯的遷移歷程:兩次出關入關;三次入宮出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爆發了義和團運動,隨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此時俄國又以超過八國聯軍八倍的兵力出兵東北,瀋陽北俄軍佔領。文溯閣大門被打開,閣院成為俄軍的馬廄和炮兵營房,《四庫全書》在無人保管的狀態下達二年之久,個別卷冊流散。1914年,政府下令將文溯閣本調往北京,存放北京故宮保和殿。1925年,東北籌辦圖書館,在張學良等人的努力下,將文溯閣《四庫全書》運回瀋陽。九一八事變後,東北陷落,文溯閣《四庫全書》與瀋陽一起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日偽曾想將文溯閣《四庫全書》運往日本,後因顧忌民眾情緒被擱置。

1946年國民黨政府派人接收了偽滿奉天圖書館,改稱瀋陽圖書館,文溯閣本《四庫全書》同時被接管,經清點整理,重新上架。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安全起見,文溯閣《四庫全書》被運往黑龍江省訥河縣城一小學校,次年當地洪災,為防備誰水災,又被運往黑龍江省北安縣存放。朝鮮戰爭結束,文溯閣本《四庫全書》運回瀋陽。1966年10月,中蘇關係緊張,為了備戰需要,文化部指示將《四庫全書》移交甘肅省圖書館保存。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蘭州九州臺 大景區

(三)從連城到甘草店:文溯閣《四庫全書》在甘肅的兩個秘密雪藏處

《四庫全書》運至蘭州後,甘肅省將其保存於距蘭州75公里的連城魯土司衙門寺內。永登縣的連城魯土司衙門始建於明初,已有五百多年曆史,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部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雪藏《四庫全書》的是600多平方米的主體建築大經堂。1971年6月13日,文溯閣《四庫全書》又從永登遷往距離蘭州60多公里的榆中縣甘草店。至此,《四庫全書》在永登秘藏了4年零8個月。1971年榆中縣甘草店甘肅省圖書館備戰書庫落成,文溯閣《四庫全書》及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等隨機運往,存藏40餘年。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當年雪藏《四庫全書》的榆中縣木林溝舊址

甘肅省榆中縣的甘草店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古鎮。在古鎮的項家堡村,有一座海拔不到1900米的不毛小山峰,名叫古窪山,山腳下不遠處是一條几乎長年乾枯的流入宛川河的蘇子溝,在古窪山和蘇子溝之間不到100米的較狹長地段,居住著二十幾戶人家,自古以來當地人一直把這裡稱作“木林溝”。就是這個在中國行政村區劃中無法查到,鮮為外人所知的小山村,卻因為秘藏了40年的《四庫全書》而變成神秘之地,以至在所有涉及文溯閣《四庫全書》的文字中,不能公開披露“甘草店”三字。那是一處神秘的所在。幾排平房建在一個佔地30餘畝的山坳中,厚厚的黃土層上,錯落著幾排磚房,果樹掩映,有紅紅的蘋果掛在枝頭。大門打開,才見出這裡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大院落。院內綠蔭匝地,整潔而有秩序。戰備書庫的主體建築分為地上、地下兩層,平時存放在地上一層,戰時使用升降設備迅速轉移地下。在離書庫不遠處,還憑藉山勢修築了一座幾十米深的防空洞,以保障管理人員的安全。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金城關下仰望文溯閣

(四)“文溯閣”入住九州臺,已融入甘肅悠久的歷史文化中

2000年,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溯閣〈四庫全書〉保護工作的決定》;2001年,甘肅省圖書館、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甘肅省社科院等單位聯合發起成立了“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2003年出版了仿真本《影印文溯閣〈四庫全書〉四種》;2005年召開了“全國《四庫全書》學術研討會”,出版《四庫全書研究文集》。2005年於蘭州黃河北岸九州臺建造文溯閣等建築,將《四庫全書》遷入閣中。如今以文溯閣為中心的九州臺已成為蘭州一個最重要的城市景觀和文化旅遊區,這裡有蘭州國學館、文昌閣、九州台山莊,還成立有甘肅省《四庫全書》研究會。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白塔山頂俯視文溯閣

新建的甘肅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除主要收藏保管文溯閣《四庫全書》及隨閣之銅活字《古今圖書集成》,還藏有當代出版的《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全書禁燬叢刊》、《四庫全書影印本》,同時還收藏有甘肅省圖書館所藏各種善本、孤本、古籍。蘭州九州臺,這裡依山傍水,綠蔭環抱,富麗典雅,地勢高,無水患,三面環山,林木覆蓋,較為隱蔽,風景優美,交通便利。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山下流過。文溯閣《四庫全書》樓在外觀與主體結構上與原有幾閣保持著一致的仿清建築,但在面積與體置上相應放大,以於外部環境相協調,該閣樓設計方案共四層。新建的文溯閣《四庫全書》館按照國家特級文物館藏標準和要求採用了現代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內部配套設施和器材完善、先進,有益於《四庫全書的》的保存。至今,文溯閣《四庫全書》這部“文化寶典”在甘肅保存已長達40餘年,文溯閣《四庫全書》已融入甘肅悠久的歷史文化中。

文溯閣《四庫全書》:兜兜轉轉 千里萬里 悲壯艱辛 落戶蘭州

黃河 從九州臺下流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