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宣佈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推廣基於互聯網的生物特徵識別認證等服務渠道。此前,已有廣東、廣西、浙江、山東等地開始運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社保認證。(7月19日《人民日報》)
採用“刷臉”進行社保認證,相比過去抬著老人上樓認證、讓老人舉著報紙拍照,顯然進步了很多,不僅大大方便了老人,也為社保部門節省了成本。以廣東為例,退休人員可下載“廣東社保”APP進行網上人臉識別自助認證,即在家動動手指刷刷臉即可完成認證。
除了用於社保認證外,“刷臉”技術還用於很多領域。比如,警務系統通過人臉識別多次在張學友演唱會前後控制違法人員。再如,多家銀行自動取款機上線“刷臉取款”,用戶可以不帶卡,只要刷臉就能取錢。又如,地鐵、高鐵系統據說正引進“刷臉”乘車技術。
由於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有人認為已經進入“刷臉”時代。據說,這一識別技術將在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公共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然而,多數人只看到“刷臉”技術的種種好處,尚未意識到安全隱患。
安全隱患之一是“刷臉”數據風險。“刷臉”技術應用越來越廣,主要依託於互聯網發展,眾所周知,任何互聯網技術應用都會形成數據,“刷臉”也不例外。有網絡安全專家就明確表示,擔心自己生物特徵數據被銀行、手機廠商甚至不知名的APP廠商充分採集到。
一旦掌握公民生物特徵數據的部門或者企業發生信息洩露,就會出現新的安全隱患。有專家就表示,收集了大量個人信息的平臺數據庫被人“拖庫”(指從數據庫中導出數據)後到底該如何追責,這在目前是一個法律盲點。所以,從技術到法律都要築起“安全圍牆”。
安全隱患之二是人臉面具、視頻等。儘管人臉識別的誤識率可以低至百萬分之一,遠遠高於肉眼的誤識率(肉眼誤識率是千分之一),但在高科技時代,人類的造假技術也在快速發展,據說3D打印技術成熟後,騙子可以打印高清的3D面具進行欺詐,對此不可不防。
舉個例子。蘋果公司去年發佈iPhone X手機,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能“刷臉”,獲得輿論好評。然而,越南一企業通過博客文章和視頻展示了他們用一個面具騙過了Face ID,把iPhone X解鎖了。我國南京一女士先後買了兩部iPhoneX手機,卻均能被一位非親屬關係的女同事面部解鎖。
另外,面部相似度非常高的雙胞胎,也有可能給“刷臉”帶來麻煩。
筆者舉上述這些反面案例,並非是反對應用“刷臉”技術,而是提醒有關方面,相關安全保障措施必須跟上“刷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每一個應用場景,都應該有相關的技術和制度保障措施。而且在國家層面,應該制定相關技術防範措施,並填補相關法律空白。
到目前,雖然說還未出現生物特徵數據洩露的案例,也未發生過利用人臉面具騙過“刷臉”技術實施詐騙的司法案例,但這並不意味著“刷臉”技術應用完全是安全的。隨著這種技術應用越來越廣,不排除不安全事件會發生。所以,現在有必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號:《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號
閱讀更多 馮海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