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性格看命運,劉邦pk項羽

要做一個能“透過性格看命運”的有心眼的男人,最好的方法是分析歷史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關係——看性格怎樣決定其命運。下面我們以項羽和劉邦為對象,展開這樣的分析。項羽和劉邦都是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因此,他們的經驗教訓足以成為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楚漢相爭的大部分時間裡,項羽處優勢,劉邦處劣勢,但劉邦笑到了最後:在很大程度上,兩人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各自不同的命運。1.項羽老實,劉邦奸詐公元前203年,劉邦在一再失敗之後逐漸轉為優勢:漢軍士氣高漲,糧草充足;楚軍疲憊不堪,糧食告絕。劉邦想攻打項羽,但因父親劉老太公及妻子還在項羽手中而投鼠忌器,所以他連派幾名使者勸說項羽,最後雙方達成協議,漢與楚“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的地方劃歸漢,鴻溝以東的地方劃歸楚。締約後,項羽立即放回了劉邦的家屬,帶上隊伍罷兵東歸了。然而,劉邦一旦解除了後顧之憂,就聽信張良、陳平“不能養虎為患”的勸說,自食其言,轉而攻項羽。直至圍殲楚軍於垓下,迫使項羽自殺。劉邦的騙術並不高明,但項羽卻輕而易舉地相信了。綜觀整個楚漢相爭過程,老實的項羽屢上奸詐劉邦的當,怪誰?當然怪項羽自己,怪他“缺心眼”的性格。2.項羽剛猛,劉邦柔綿項羽剛猛不屈,但易折,缺乏必要的迴旋餘地——項羽在垓下被圍,“不肯過江東”,很壯烈地死了,但畢竟死了;劉邦柔綿不勁,有以退為進的謀略——鴻門宴中。劉邦低三下四,很窩囊地活著,但畢竟活著。“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的道理,項羽不懂,而劉邦卻深諳其中三味。3.項羽重情,劉邦寡義項羽外強內弱,形粗情細,在別姬前夜為寵愛的女人“悲歌慷慨”、“泣數行下”,重情如此,實在可嘉;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一個大老爺們不以國事為重,反而“虞兮虞兮”地哭泣,為情所困,實在可悲。劉邦的寡義表現在:一,面對項羽“現在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的要挾,他說“我和你‘相約結為兄弟’,因此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希望你能分給我一杯肉湯”;二,劉邦在路上遇見了自己的兒子孝惠和女兒魯元,就讓他們上車與自己同行,後來楚軍的騎兵追來,劉邦急於脫身,就把兒女推下車,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三次。劉邦就是這樣一個為子不孝在先、為父不仁在後的人。4.項羽力鬥,劉邦智取項羽一生的征戰,可以用幾個詞概括:殺、坑、烹、燒。劉邦則以心眼即智慧博天下。項羽遇事頭腦發熱,而後蠻幹一氣;劉邦逞事會權衡利弊,謀而後動。沒有心眼的人靠本能生活,這是項羽的寫照:有心眼的人靠智慧生活,這是劉邦的寫照。孰勝孰負不言而喻。5.項羽妒賢,劉邦愛才“項羽妒賢忌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謂一言中的,項羽就不會總結。別人給他定性,他反倒不舒服,卿子冠軍宋義對他說:“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他聽了不痛快,他把宋義給殺了,但用人之路也就斷了。劉邦不但謙虛,而且明智,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眾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總結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楚漢戰爭結束了,項羽失掉了國家,卻贏得了別人的憐念;劉邦贏得了國家,卻失去了做人的尊嚴。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其功過是非,任人評說。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曾經說:“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所以,看清了一個人的性格,也就看透了其命運


透过性格看命运,刘邦pk项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