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压力大时容易生病

大家都知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如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容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容易生气的女性容易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烦躁时喜欢抓头挠痒。大家都知道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其实还有更多的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可能大家还没有认识到,如为何压力大时人容易生病;为何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情绪是如何影响身体的?究竟影响到什么程度?却不是很清楚。科学的一般都只有统计学上的结论。具体发生的原因一般笼统归结于神经-心理-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调。再具体深入追问是如何导致的这种功能失调的,科学上一直没有一个比较有信服力的解释。

为何压力大时容易生病

压力大容易生病

情绪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医生治病也多从形体上治病。也就是说身体上的疾病还是从身体上去治疗。比如吃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内分泌药物治疗或者手术切除囊肿或者增生,这样的治疗方式让大家误认为疾病本身就是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了问题,而不是心理情绪上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于情绪问题不是特别在意,不注意修身养性,调试心情,在患严重疾患如癌症等疾病后心情更加恶劣,从而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某人平素身体很健康,没有什么异常症状,但是在体检发现有癌症之后,很快就垮掉了!这就是情绪心理对身体的巨大影响造成的。

中国医学一向注重精神调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本文从中医角度分析情绪对健康影响的原因,让大家对情绪致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为何压力大时容易生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与气血有密切关系。“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几种情绪的变化则引起气机运行的异常。气血运行异常最早出现的是经络阻塞,以十二经络为代表的阻塞为早期表现,这种阻塞只是表现为“亚健康”,并不一定出现可见的形态学上的病变和化验指标的变化。如果继续加重,可影响五脏的功能,导致血瘀等病变。然后气滞血瘀反过来加重经络瘀滞和五脏功能的变化,进而进一步导致情绪恶化。

气机的变化之一是引起“气滞”。由于气是带动血的运行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引起血瘀;气也是带动水的运化的,气行水亦行,气滞则水停。所以气滞可以引起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饮、水肿等病理变化。而且气运行带动也五脏功能: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七情这些不良的情志活动导致脏腑气血的异常,因此进一步影响五脏功能的正常发挥。

另外一种情况是“气逆”。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肺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气逆,则肺失肃降,表现为咳嗽;胃气宜降则和,若胃气逆,则胃失和降,表现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肝主升发,若肝气逆,则升发太过,表现为头痛胀,面红目赤而易怒。由于肝为刚脏,主升,且又为藏血之脏,因此,在肝气上逆时,甚则可导致血随气逆,表现为咯血、吐血,甚至昏厥。

为何压力大时容易生病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通过气滞和气逆等影响气血在经络的运行,进而影响到五脏。在长期不良情绪影响可表现为亚健康状态进而发展为疾病状态。如情绪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得舒畅,常可出现胁肋涨痛;思虑伤脾,脾之经气失畅,则不思饮食,可表现为味觉欠佳、食欲减退、口唇干燥、大便秘结。思虑伤神致心阳不足,失去阳气的鼓动和振奋,则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减弱,易抑制而不易兴奋。临床可见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声低等病理表现。

中医在情绪致病方面的辩证确实是个宝库,深入研究会让我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修身养性,保持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也许你还想读医生谈健康养生(微信公众号医生谈健康养生)其他文章,

关注亚健康就是保健康,阻断亚健康就不会生病

所谓的亚健康其实就是不健康--等到指标异常很多病已经难治了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湿疹并非是免疫功能亢进,实际上是免疫功能不足。你需要这样来治疗!

为什么在美国好身材的年轻人比较多,而中年人胖子却比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