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哈佛被起訴

美國華人最關心的反AA問題,在上週五往前走了一小步:SFFA把哈佛告上了波士頓的聯邦法院。

在雙方提交的文件中顯示哈佛存在一直系統性地對亞裔申請人壓制的行為。比如在“積極人格”、親善力、勇敢、善良和“廣受尊敬”等性格特質上,哈佛一直對亞裔申請人打出低於其他族裔申請人的評分,故意把亞裔控制在一定比例之下。

這次訴訟背後是SFFA(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上次打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Fisher vs UT一案中的Fisher一家,以及最近幾年逐漸興起的華裔新移民群體。另外這個訴訟也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支持。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提交給波士頓聯邦法院的這些法庭文件顯示,哈佛大學在2013年對其招生政策進行過內部調查,也發現了對亞裔申請人存有偏見。但哈佛從未公佈調查結果,也並未對此採取行動。

SFFA指出:“亞裔校友、在校生和申請人的懷疑原來一直都是對的,“哈佛大學今日持有的歧視與成見,與它在1920、1930年代給猶太申請人設定限額併為之自辯時如出一轍。”

美國猶太人的崛起

在上世紀20年代末,美國也長期存在在猶太人大量的入學限制。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藤校猶太人錄取比例與人口比例(percent of parity)

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社會學教授Jerome Karabel曾經服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招生委員會,熟知各種招生的內幕。他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書:《The Chosen: 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t Harvard, Yale, and Princeton》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這本書裡面詳細披露了自從1920年以來,美國三所最著名的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如何系統性地壓制錄取猶太學生。比如哈佛大學1909到1933年的校長,A. Lawrence Lowell,就曾經公開宣稱要降低猶太學生的錄取人數,因為放開錄取猶太學生會擠掉更多新教學生。這種壓制直到二戰結束後才宣告終止。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A. Lawrence Lowell

猶太人在商業,媒體,金融,學術等領域的成功,導致猶太社區的話語權在美國越來越大。很多人只知道金融幾乎全控制在美國的猶太人手裡,但是未必知道,整個出版業,以及絕大部分媒體都控制在美國猶太社區手裡。每次總統競選,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要去猶太人的集會上去表忠心,下決心。

今天美國的猶太人已經超過美國的非猶太裔白人,成為很多藤校的多數人群。比如哈佛大學2011年報告稱其本科生中有

45.0%是白人。而猶太人佔學生總數的25%,非猶太人白人的入學率可能低至20%,儘管真實數字可能稍高。耶魯和哥倫比亞的猶太人水平也在25%左右,非猶太人的白人前者耶魯只有22%,哥倫比亞大學只有為15%。其他的常春藤聯盟大學都有類似的比例。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這個數據是hidden truth,政治不正確

說到overrepresent,誰能跟猶太人比?這個群體目前僅佔普通人口的2.1%。同樣是少數族裔,所有用來攻擊和限制亞裔比例的藉口,都完全適用於猶太人。但是沒人敢拿猶太人說事。一方面所有的媒體老闆都是猶太人,另外一方面幾乎所有人的老闆都是猶太人,而且美國也存在的jew guilty,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反猶:人家歷史上那麼慘,你們怎麼好意思拿這個說事呢?

美國民權運動中非洲裔的崛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還廣泛存在的種族隔離現象。雖然美國的奴隸制在美國內戰的時候就已經被廢除,但是美國的黑人一直被禁錮在社會的底層。直到五十年代,黑人決定不在忍受,試圖改變這種情況。所以上臺面的有馬丁路德金做演講,做宣傳,讓black guilty 深入人心。不上臺面的,有武的組織,比如暴力著稱的黑豹黨,相信槍桿子裡面出地位。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黑豹黨

非洲裔的鬥爭是有成效的,affirmative action 在JFK和 Lyndon Johnson 手裡通過並落地。affirmative action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切按照種族比例來。教育,就業,收入等等,

因為非州裔的權利是通過街頭革命,遊行,暴力而非提升自身競爭力獲得的。所以每次這個社群需要更多利益的時候,就會走上街頭,走暴力革命的路線。比如這幾年比較流行的BLM運動,而且只追求結果公平,而不是起點公平。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這是一幅流毒甚廣宣傳racial Equity的圖,這幅圖太壞了

在大學招生方面,現在體現出來的結果是,大學招生中非洲裔的錄取比例和非洲裔所佔人口的比例一致。但是這些人的學術水平和其他族裔的人比起來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以至於形成一種知識越多越反動,膚色越深越革命的歪風。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一個印度裔假冒成黑人,順利錄取一堆名校

現在除了政府機關中按照比例僱傭非洲裔,很多左傾的大公司也已經同等條件下優先僱傭非洲裔等少數族裔(diversity hire)。

夾在中間的亞裔

亞裔的地位在美國屬於不上不下,尤其以華裔的身份最尷尬。在1940年前,由於排華法案的存在,導致華人完全被排除出美國社會的主流。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亞裔增長的速度遠遠落後於西裔

在1949後,由於大陸和美國的分屬東西方兩大陣營,基本上很少有大陸出來的移民。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有大規模的華人移民登陸美國。

但無論是第一代移民還是老移民,在經濟地位,行業影響力方面,都沒法跟猶太人比。在暴力程度上來講,亞裔又是非常注重內斂的族裔,遠沒有非洲裔暴力。所以無論怎麼利益分配,亞裔永遠是被犧牲的那部分。而且亞裔內部經常出現敗類政客,靠犧牲自己族群的利益,換取自身的利益。

儘管華人的生存環境不是很好,但是華人的韌性很強。亞裔的家庭都極端重視教育,在中餐館,在洗衣房,在地下室,在圖書館,在任何能學習的地方拼命去學習。以遠高於其他族裔的學業水平,撬開名校的大門。

在很多學術競賽方面,亞裔基本上把其他族裔統統給比下去了。比如,公開的美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普特南數學競賽,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亞裔從80年代開始從0到壓倒性優勢。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美國非猶太裔白人,亞裔,猶太人歷年競賽獲獎比例

哈佛大學的官員也承認,哈佛校方2013年的內部調查發現,如果錄取學生只看學業成績,亞裔學生的比例將從現實中的19%上升到43%。如果哈佛優先錄取運動員和校友子女的因素考慮在內,則白人學生比例上升,亞裔比例下降到31%。如果再算上課外活動及個性的評分,白人的比例就進一步上升,亞裔比例下降到26%。

相對比的是在沒有AA完全merit based 錄取的加州,加州理工亞裔就佔到了學生比例的40%以上。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哈佛的小動作:知識越多越反動,膚色越深越革命

在哈佛提交的法庭文件中,哈佛坦承“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後,我們認為考慮膚色是保持課堂種族多樣性所必須的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哈佛對亞裔的系統性歧視貫穿著整個錄取過程,哈佛需要非常努力才能把亞裔控制在一定比例之下:

在錄取工作開始前,哈佛大學這種系統性壓制亞裔的行為已經發生了。在哈佛購買PSAT(學業能向初測)分數和GPA(成績平均績點)等數據時,歧視就開始了。

在錄取過程中,哈佛大學對申請人的評估分為“學業”、“課外”、“運動”、“個性”和“綜合”五類。評級從1到6,1級是最好的。

白人申請者在個性上得到的評價高於亞裔,21.3%的白人得到1級或2級,而亞裔得到這兩個評級的只有17.6%。

而身為校友的面試官給亞裔和白人的個性評分不相上下。招生辦公室常常連亞裔申請人的面都沒見就給出了所有種族裡最差的評分。

哈佛大學的解釋是,招生官員有可能並不面見申請人,但他們從申請人的申請陳述以及推薦信等材料也能判斷其個性特質。

在錄取工作的最後,申請人的評分會通過所謂的“優先權喪失清單”(lop list)進行微調,過程中也考慮了種族因素。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而具體描述這一微調過程的文件幾乎整頁都被塗黑了。“SFFA”表示,哈佛大學一面堅持進行大面積的證據塗黑,一面又抱怨別人的分析對這些信息斷章取義,是“不光彩的”。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在SFFA提供的法律文件中原告方還描述了在“常春藤聯盟及姊妹校黑人錄取與資助官協會”(Association of Black Admissions and Financial Aid Officers of the Ivy League and Sister Schools)每年的例會上,哈佛怎樣與另外15家精英大學共享錄取學生的種族情況,具體細節又被大幅塗黑。原告的法庭文件把他們描繪成某種秘密社團,招生官員在其中交換學生的種族信息。

在在哈佛提供的文件中,哈佛根本沒有正面回應原告的各種質詢。哈佛反而質疑了SFFA是否有資格代表亞裔學生起訴哈佛。直接指責SFFA利用起訴哈佛再次非難大學錄取工作中的積極平權措施。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哈佛的律師在這個法律文件中顯得非常low

訴訟雙方在6月15日提交了了文件,要求法庭立即做出有利己方的判決。法官很可能拒絕他們的請求,如果拒絕,案件將在10月進行庭審。如果案件訴至最高法院,可能會推翻全國各地的大學實行了幾十年的平權法案。這個案件的審判結果影響將會非常深遠。

結語

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的變化通常取決於最政治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平衡,而不是任何空洞的理想主義和道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猶太人組織及其盟友動員他們的政治和媒體資源,通過修改分配給各種學術和非學術因素的權重,迫使大學增加他們的種族入學率。

20世紀60年代初期,黑人活動家及其自由派政治盟友迫使大學將少數族裔招生名額與美國國人口比例掛鉤。事實上,The chosen作者指出,在1968-69年間耶魯大學少數族裔入學率飆升的一個原因是擔心校園周圍的黑人及黑人主導的種族騷亂。

亞裔如果想要改變規則,可以學習走猶太人的道路:在美國各個行業都做得很成功,然後通過經濟和媒體的力量來影響政策的走向。印度裔在這個方向上做的非常成功。但作為華裔其實非常有必要搞清楚什麼叫成功?絕大多數人都抱著學好文武藝賣給帝王家的心態,Entrepreneurship往往也就停留在買個七八套投資房。。。。手裡拿著七八個牛校offer這不叫成功;上藤校,畢業進投行,進名企,掙大錢,這也不叫成功。哈佛女孩今何在?虎媽的女兒今何在?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大學只是人生的一站

能在所在的行業有話語權,有制定規則能力,這才叫成功。能控制創造大量就業,影響無數人的企業,這才叫成功。坦率來說,華人在美國的工商界,政界,傳媒界都談不上成功,差的很遠很遠。無論是一代移民還是二代移民,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亞裔要想改變規則,要有主人翁意識。自己要主動站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去奔走。

在我們華盛頓州,今年的幾次臨時動員活動,成功搞死了兩個法案,讓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很奇怪,哪來的新勢力。他們以前根本沒有注意到這股力量的存在。而事實上華州亞裔被動員起來的還不到華裔人口的5%。華裔關注政事這兩天有很大的改善,這次SFAA告哈佛,華州本地的亞裔組織也籌了一大筆錢支持SFAA。但參與的比例還是太低,華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爭取自己的權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我也貢獻了一點微薄之力

在大學錄取方面,亞裔通常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希望能夠基於merit based而不是racial based。而上文我大概分析了一下今天這種招生規則形成的原因,應該能明白Meritocracy 通過正常的博弈渠道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這次SFFA的訴訟其實是WASP和亞裔某種程度的聯合,試圖挑戰現有的大學錄取規則。這種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博弈,曠日持久的訴訟戰是免不了的。類似的案子Fisher vs UT最後打到了最高法院。前後打了快8年時間。這次的SFFA vs Havard 估計也短不了。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有持續的關注案件的進展,定期資助一下SFFA或者關聯的組織。我最近通過我們本地AARA捐了一點錢,支持一下。希望他們能代表我們的利益,在追求教育公平的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

Meritocracy:美國的教育公平之路還有多遠?

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是非常冷酷的!忍受它或改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