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西夏自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所灭,历十位皇帝。加上追谥的李继迁和李德明,共十二主。西夏陵区现存帝陵9座,分别是:太祖李继迁的裕陵、太宗李德明的嘉陵、景宗李元昊的泰陵、毅宗李谅祚的安陵、惠宗李秉常的献陵、崇宗李乾顺的显陵、仁宗李仁孝的寿陵、桓宗李纯佑的庄陵、襄宗李安全的康陵。

那么,西夏后期三位皇帝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及末帝李晛的陵墓哪儿去了呢?是当时根本就没有修建,还是当时修建了后来被毁掉了呢?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自李安全篡位自立后,西夏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首先,国内政局不稳,皇位更迭频繁,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蒙夏战争爆发至西夏灭亡的20多年,先后更换了5位皇帝。其次,从襄宗李安全开始,统治者就奉行附蒙攻金的政策,不仅使西夏失去了外援,陷入孤立,而且消耗了财力、军力。再次,兴、灵等州连年干旱,粮食无收,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政治腐败、外交失策、经济凋敝的情况下,西夏已经没有能力再为皇帝修建陵墓。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夏应天元年(1206年)正月,仁孝的侄子、镇夷郡王李安全勾结纯祐的母亲罗氏,发动宫廷政变,废黜桓宗李纯祐,自立为帝,是为襄宗。当年三月,李纯祐突然暴病死于废所,年仅三十岁。李安全篡位后,改变长期与金结盟的政策,投靠蒙古,立即对金展开了征伐,这使西夏受到严重创伤,国内阶级矛盾迅速激化。这时,蒙古也加紧侵扰,中兴府首次被围,李安全不得不将女儿献出请和。从此,西夏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历史不可能重现,但却惊人地相似。夏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的一天,中兴府上空笼罩着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一场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正在悄然进行。齐王李遵顼率领亲信数百人,冲进皇宫,将李安全囚禁,自立为帝,是为神宗,改元光定。一个月后,四十二岁的李安全突然暴死,他在位只有5年。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李遵顼是皇室齐王彦宗的儿子,他“端重明粹”,少年时用功苦读,长大后博览群书,并擅长隶篆书法,桓宗李纯祐时曾以“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点为状元。后袭齐王爵,并擢升为大都督府主。李遵顼篡位后,继续执行李安全时依附蒙古、合兵攻金的外交政策,企图借蒙古攻金的机会向外扩张。当李遵顼的如意算盘打得正响时,没想到蒙古人却找他算账来了。

自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开始,就不断向西夏征兵、收贡。西夏“不堪奔命,礼意渐疏”(《西夏书事》卷四○),消极纳贡,这让成吉思汗很不满意,于是他决定再次教训西夏。夏光定七年(1217年)十二月,蒙古军第四次渡过黄河征伐西夏,很快包围了中兴府。神宗李遵顼见势不妙,把太子德任留在都城领兵防守,自己只带了几个侍从,一路狂奔,逃到了西凉府(《金史》卷一五《宣宗纪中》)。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西夏无力反抗,只得再次请将,蒙古军队这才撤去。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夏光定十三年(1223年)四月,神宗李遵顼让太子德任率兵攻打金朝。德任认为此事不妥,不愿领兵出征,于是向李遵顼劝谏,请求罢兵,却被遵顼劈头盖脸大骂一顿。在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后,德任做出了一个很天真的决定:他想舍弃太子之位,出家当和尚(《金史》卷一三四《西夏传》),以此感化父亲。没想到李遵顼根本不买他的账,听了他的想法后,勃然大怒,下令将他囚禁在灵州,另派人领兵出征。

同年五月,西夏境内的兴、灵等州恰逢大旱,饿殍遍野,“三麦不登,饥民相食”(《金史》卷一三四《西夏传》)。这给李遵顼点兵带来了极大困难,也直接造成了国力的匮乏,连妇孺都知道国势危殆了。

由于李遵顼多次派兵助蒙古攻金失利,蒙古对他极为不满,不断派人前来问罪,并责令他退位。在内外交困、无计可施的形势下,李遵顼整日惶恐不安,只好于十二月将皇位传给次子李德旺,是为献宗,自己做了太上皇,他也是西夏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李德旺继位后,想改变遵顼联蒙攻金的政策,重新和金朝修好。但此时的金朝在蒙古铁骑的围攻下危在旦夕,自顾不暇,早已无力援助西夏。当蒙古得知“夏国有异图”的消息以后,决定调集大军灭西夏。夏乾定二年(1125年)二月,成吉思汗亲自统兵十万,由北路攻入夏境。蒙古大军以破竹之势,接连攻克了黑水城、肃州、甘州和西凉府,占领了河西地区。

夏乾定三年(1226年)五月,六十四岁的太上皇李遵顼病死。由于蒙古军队的步步深入,西夏城邑纷纷陷落。两个月后,献宗李德旺忧悸成疾,也发病而死,年四十六。德旺死后,他的侄子南平王李晛被拥立继位。此时的西夏已是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了。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即乾定四年(1227年)。李晛继位后,国势濒危,顾不得改元,仍用乾定年号)一月,蒙古军队围攻中兴府。六月,又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二○《天文志》,卷二三《五行志》)。被蒙古军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弹尽粮绝,军民多病,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过了一个多月,李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率文武大臣献城投降(《元史》卷一《太祖纪》)。此时,成吉思汗已在清水县西江病逝,蒙古军队带着李晛和其族人行至萨里川,为了防止再生变故,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李晛等人杀害,西夏至此灭亡(《元史》卷一《太祖纪》)。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由此可知,神宗李遵顼死于1226年二月,献宗李德旺死于1226年七月,末帝李晛死于1227年八月。在短短的一年半之内,就死了三位皇帝,所以根本就来不及为他们修陵,也无力同时开工建两三个陵。退一步讲,既是有能力修建,但李德旺死时,贺兰山已被蒙古铁骑控制,西夏人不可能再到贺兰山去为皇帝修陵。

也有人认为,西夏陵区原有11座陵,但陵区现在只有9座陵,是因为“一九六四年某单位在这一地区修建工程,平掉不少墓冢”。平掉的墓冢中很可能包括“遵顼陵”和“德旺陵”。其实,这种说法值得怀疑。除上述不可能为最后三位皇帝修陵外,还有西夏陵土堆高大雄伟,就算“某单位平掉不少墓冢”,也不可能把王陵平掉,平掉的可能会是一些不太起眼的陪葬墓罢了。

历经十二位君主的西夏王国为何只有9座帝王陵?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最后,《宋史·夏国传》在记述李继迁、李德明及以后诸帝事迹的篇末记有其庙号、谥号和陵号。遵顼只有庙号和谥号,而无陵号。德旺只有庙号,无谥号和陵号。而李晛既无庙号也无谥号,更无陵号。史籍中记载的9座帝陵陵号与陵区帝陵数量完全相符。

所以,神宗李遵顼和献宗李德旺的陵墓当时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来得及修建,西夏就亡国了。至于末帝李晛,投降蒙古后,被蒙古军队带到萨里川杀害,葬处不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