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世界是相同的,也是不同的。

有些东西从来显得相似,在世界各地始终如一。藏于古都,显于高楼的星巴克已经是个老梗。一直忘不了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篇讲故宫星巴克的文章,总觉得在故宫喝上一杯美式会比在纽约街头喝同样的东西有趣得多。或许是为了满足人们在不同地点不同设计的星巴克里喝同一种饮料的愿望,星巴克将自己的店面融入了古老的街区,从西安城墙根下,到京都祇园,不外如是。看星巴克的门店完美的融入周围的古老建筑是神奇的体验,但行万里路寻求的仍是那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东西,在京都,日本人开设的咖啡店多如牛毛。

到京都的那天,本想去吉田山上的茂庵。做梦都想,在田舍茅房里喝一杯日式咖啡,捧着温热的咖啡在冰冷的夏天里寻得一份温暖的感觉,但那日京都淅淅沥沥的小雨断了我的念想。只得把希望寄托在三条大街上的六曜社。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Photo by Cassandra

《慢漫京都》里说六曜社地下店的甜甜圈是最好的,吃过一个,就想打包十个。以致于平日里不吃甜甜圈的我,都开始向往那一份甜蜜。可惜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被告知甜甜圈没有了。想着来一趟不容易,仍点了一份磅蛋糕和几杯咖啡。

六曜社与如今大热的北欧风毫无关系,它有着古老的欧洲风情,吧台与欧陆大街上古朴的小酒吧别无二致,却又带着几分宫廷风情,让人想起洛可可式的镶金王宫。暗沉的红色与闪亮的金色让时间在这里静止,或许十九世纪的巴黎左岸便是这般风貌。菜单上没有拿铁,而只有咖啡欧蕾,于是点了咖啡欧蕾、维也纳咖啡和磅蛋糕,都不是我曾经在咖啡店里点过的东西。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咖啡欧蕾

咖啡欧蕾装在不锈钢装饰的玻璃杯里,放在瓷盘里上桌,几种材质的相互碰撞,毫无违和感。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维也纳咖啡

维也纳咖啡也不是我能想象的样子。本以为会是玻璃杯,没想到是厚瓷杯套件,挤上奶油的卡布奇诺,像过去上岛咖啡的出品。攻略里推荐了维也纳咖啡,我却尝不出多少好来,欣赏不了六曜社的拼配,也欣赏不了苦味浓郁的深度烘焙,不知为何书里说六曜社的豆子是极好的伴手礼。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磅蛋糕

磅蛋糕也是新鲜的尝试,果肉创造出丰富的口感,算是合口。

结账是令人难过的事情,六曜社的咖啡价格不甚合理,一杯相当于两杯%Arabica。此次到访谈不上愉悦,但我更想吃甜甜圈了。

坐上新干线一路向北,古都的风貌渐渐远去,熟悉的高楼大厦出现视线中。繁华亮丽的东京是又一个咖啡圣地,这里有二战结束时创业的日本第一家只卖咖啡的咖啡店,也有今日咖啡界话题度最高的蓝瓶子,两者又都与我无缘。

东京的忙碌日子开始的很早,咖啡显得必不可少。在午夜蹦迪的人刚刚睡去时,位于东京港区的世界上最大的鱼市场——筑地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开在筑地市场内的爱养咖啡早上3:30就开始营业,咖啡+吐司+鸡蛋的套餐是市场里的经典早餐。不过我没想过吃爱养的早餐,我想吃的是它隔壁的寿司大。寿司大的队伍移动速度之慢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前一日还冷雨霏霏的东京又不知怎么得开启了强光模式。举着遮阳伞排队令人烦躁,此时一杯冰咖啡很有必要。于是走进旁边的爱养咖啡,点了一杯牛奶咖啡。老板娘问要不要加糖,我怕深烘豆子过苦说要一点点糖,到手的咖啡冰得令人满意,味道却令人难过。这杯加了糖、加了奶的咖啡与雀巢的罐装咖啡究竟有什么差别。现做和不现做的差别?还不如在自动售货机买一瓶UCC。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爱养咖啡是间极其古老的日本咖啡店,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这个市场同样古老。装修近似于正宗港式茶餐厅,经营着西国无处能寻的面包和咖啡。日本和香港是类似的地方,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里向西方文化敞开大门,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完成了西方饮料——咖啡的第一次本土化。

离开东京的那天下午,我终于在清澄白河见证了第三波咖啡在日本的模样。清澄白河在江东区,与中央区有一段距离,街道宁静而祥和,走过街口时常能闻见咖啡的香气,与熙熙攘攘、游人如织的银座仿佛是两个世界。以为清澄白河有一条临河的街道,道路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咖啡店或是创意商店,但事情和想象中颇为不同。走出青澄白河地铁站,入目是一片空寂。东京竟有这样的地方,没有大包小包的游客和熟悉的语言。零星有年轻人穿过街道,若有若无的咖啡香在空寂中弥散。青澄白河的一大优点是道路笔直,棋盘状纵横交织,不需要消费手机可怜的电量就能找到目的地。

清澄白河是一个以两条河为边界的地方,不过这两条河既不叫清澄,也不叫白河。青与白却在这地方显出了。乌瓦白墙,草木青青,比之中国江南少一分妩媚,多一分质朴。大和民族便是这样的民族。当下最风靡的日本书莫过于《断舍离》,各路博主也不知道为《我的房间空无一物》费了多少笔墨。保持空空如也的美感比装饰得金碧辉煌不知道难多少。

走了十分多钟,开始怀疑脑子里循环播放的地图时,终于看到了咖啡店标志性的棕色木墙。横横竖竖的木板拼成墙壁,有浓厚的日本风情。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Allpress来自新西兰,东京是Allpress继伦敦之后的第二个海外扩张地。Allpress的产品相当传统。咖啡是受众广泛的意式,还配上了利润率更高的简餐和甜点。如此开始一天的咖啡之旅倒也不错,从最熟悉的到最特别的也算是循序渐进。意式的优点是选择不困难,三个人,一杯Flat White,一杯Cappuccino,一杯Latte,三款奶咖一网打尽,着实也没什么其他的选择了。价格算是正常,Flat White和Cappuccino都是480,Latte 520,多半是因为拿铁的奶更多一点。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点完单才开始欣赏整间店面。店不小,但由于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不过有寥寥十几个室内座位和室外座位。和风的原木外墙里,承装着一个现代感十足的玻璃房子。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堆放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咖啡豆,烘焙炉安静的站在一旁。或许Allpress并不像蓝瓶那样严苛地追求咖啡的新鲜度,但这一目了然的烘焙作坊让人潜意识里相信这家店出品的咖啡绝对新鲜。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咖啡不久就上桌,小白和拿铁都拉出了心形,卡布则是叶子。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Flat White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Latte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Cappuccino

卡布无疑是三杯中颜值最高的那一杯,但实际上三杯的拉花都差强人意。拿铁的心形边缘破碎,不知道用玻璃杯是不是严重影响了咖啡师的发挥,奶泡没打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小白和卡布上的图案相对完整,不过对称性似乎还是不要求为妙。好看终究没那么重要,一口下去,再好看的拉花都会变形、消失。

咖啡的烘焙度很深,但不至于焦苦。即使加入了香甜的牛奶,整杯咖啡仍然苦味深重,没有一点酸味。牛奶和咖啡的融合在后半杯中渐入佳境,带出美妙的甜感。咖啡的醇厚度令人着迷,是滴滤无法企及的美妙。喝意式咖啡最愉悦的事,莫过于感受奶泡和浓缩一并压在舌苔上的厚重。

给手机和电脑接上电源,靠着墙阖上双目,咖啡机带来的香气与温暖的感觉让人不愿在冷风冷雨中走向下一个目的地。终非终点,终是离去,穿过青澄白河的大街小巷,路过美术馆和儿童公园,终于来到河边的The Cream of The Crop Coffee,据说是此地“元祖”级的老店,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一般落脚在河边、湖边的咖啡店,总要有几张外摆的桌子,让顾客一面欣赏水波粼粼,一面品饮咖啡,这店却不按套路出牌,干净利落的一面墙,竟是连赏河的窗户也没有。不少来客称之为本店最大的缺点,我却觉得不是什么坏事,开了窗户,多半就毁了纯粹的咖啡味道。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此处说是咖啡店,倒不如说是咖啡烘焙厂。进门就是高大的烘焙炉,什么遮挡也无,门边支了一张小桌,简单摆着热水壶、滤杯、滤纸、磨豆机等物什,更像是面对来谈生意的咖啡店主,让他们先尝尝豆子,再决定是否整桶购入,而非面对散客,让人喝杯咖啡闲聊两句,坐上半晌。这也是有好处的,三人行不用各点一杯满足低消,分享一杯也是可以的。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豆子只有区区四五种,是惯常各大洲各一种的套路,沉吟半晌,我还是点了耶加雪啡。于淘宝店主,耶加是新手套装的必备品;于咖啡店主,耶加是难得会同时上架几个不同处理站、不同处理方式而同一产区的豆子;于我,耶加是我喝到的第一只单品豆,也是喝过最多的不同品种和处理站的产区。我忘不了科契尔(耶加中便宜特别的一种)的柠檬味,也忘不了冰日晒耶加的桃子味。至于这店里冲煮的耶加,回想起来想称一句完美,层次丰富,风味圆满,酸苦平衡。以至于我不禁剁手,买了100g豆子。当时是20日,所谓“Beans Day”(逢10日),能多给10%。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店里,抑或称作是工厂里,空空荡荡的,从我们来到走,没有其他顾客到访。店深处的沙发上,有两个人在谈天说地,是熟悉却不懂的语言,看起来是香港人。于是我们便只有一条长凳坐,连放杯子的桌子也是没有的,便没有停留多久就去了下一家。

穿过白茫茫的水雾,伞骨被赢面而来的风吹断,终于走到了ARiSE COFFEE ENTANGLE,看起来极为正常的一家精品咖啡店,确切地说是走文艺路线的一家咖啡店。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有植物,有木制摆件,有一面墙的咖啡器具。听说咖啡师很能聊天,我们进店的时候看起来也是如此,但我大约是很不会聊天,又不够主动的人,到底没说上两句话。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长着东亚面孔走在日本,难免到店时咖啡师张口就开始讲日语。不免有些尴尬的愣住,第一万次后悔自己不会讲日语,然后憋出一句:“I cannot understand Japanese.” 之后,盯着黑板上长长的豆单,开始选择困难。这家店供应十几种来自不同国家的豆子,统一以国家名表示,后面简单的标注风味特点。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十分幸运的是,这唯一的菜单是全英文的。我选了三个没喝过的产区,印度、秘鲁和多米尼加。网上的专业人士推荐多米尼加,我觉得还是秘鲁比较好喝。我总是无法拒绝一支丰富而平衡的豆子。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的滤杯,上大下小的光滑塑料杯,有一个大大的圆孔,形象的命名为“甜甜圈”。日本的咖啡店,就如同这滤杯一样简单,考验的都是咖啡师的功力。他们勇于开一家没有意式咖啡机的咖啡店,这在深圳多少还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手冲占营收的10%已经不错。他们不像美国人一样注重精准称量,简单的一个纸杯放在滤杯下面,也不使用分享壶。ARiSE COFFEE ENTANGLE的咖啡师同时冲煮了三杯咖啡,自信无敌。相比之下,深圳多少咖啡店都过多地执着于意式机、磨豆机、手冲壶和杯子,反而忽略了咖啡技艺。当然用纸杯也不是什么好事,我总没办法理解用堂食为什么还用一次性杯,日本人远没有我想象的环保。

离开青澄白河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什么时候再去一次。

草单仍在生长,本人必会再访。

逛馆|日本特色的精品咖啡馆的体验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